感情的邊界感

原標題:無論夫妻還是情人,若你不想失去對方,就不要用這三種方式和他聯繫

作者:北叔

來源:北叔有約(ID:beishu2016)

周國平說: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

人跟人打交道,是講邊界的。最親近的人,往往有著最脆弱的界限。

一旦踩過了界,再好的情感,都會淪為互相傷害的戰場。

無論夫妻還是情人,若不想失去對方,就不要用這幾種方式和他聯繫。

有恃無恐

感情里被偏愛的一方常常有種錯覺,即對方有義務接納自己的一切任性。

也常常到了關係破裂的那一刻,都不知道所有的偏愛都有額度。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有一個家庭主婦,叫張芝芝。

她溫柔嫻熟,體貼入微,給丈夫劉洋選最好看的衣服,做最好吃的飯菜。

可劉洋卻不肯回饋一丁點的疼愛。劉洋總揶揄張芝芝的勞動,說一個小學生都能做得過來,而家裡的錢全靠他一個人掙。

甚至在張芝芝發現自己出軌後,選擇袒護小三,當著眾人的面,給了張芝芝一記耳光。

劉洋的一記耳光,打碎了張芝芝所有的奢望,她選擇了離婚。

正如一句歌詞這樣唱: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再好的感情,也會死於理所當然。

經營感情的最好狀態,是他懂你的付出,你知他的不易。唯有共同嗬護,才能細水長流。

高高在上

電影《消失的愛人》,講了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女主角艾米費盡心機把尼克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但當尼克一點點擺脫這種控製時,艾米惱羞成怒,玩了一把“人間消失”。

艾米離開之後,跟另一個男人呆在一起,怎料他也是個控製狂,會幹涉艾米的一言一行。

他在公寓里裝滿監控器,會直接關掉艾米看得入迷的電視,奪下她正在喝的奶昔。

忍無可忍的艾米,又逃了出來,回到了尼克的身邊。在影片的結尾,尼克對艾米說:

“我們是相愛過,但我們現在所做的,不過是互相憎恨和控製對方罷了。”

愛,不是一方指揮另一方,而是兩個人的合奏。

不是將對方據為己有,而是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擺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不束縛,不占有。

也不是高高在上,盛氣淩人,以愛的名義,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強塞給對方。

愛,應該給予包容和空間,和而不同。你不貶低我的品味,我不排斥你的愛好。

緊抓不放

愛別太滿,物極必反。

繃得太緊的繩子,容易斷掉;握在手裡的沙,抓得越緊,溜走得越快。

最舒服也最長久的關係,莫過於久處不累。

在紀錄片《人生果實》中,有這樣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

90歲的修一先生與87歲的英子太太,他們結婚65年,卻極少發生爭吵和矛盾。

原因何在?他們有一個秘訣:一個尊重彼此私人空間的方法——寫留言板。

他們允許彼此有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互相有話想說的時候,就通過留言板的方式記錄下來,再和對方進行交流。

所以,修一從不擅闖英子的廚房,干涉她的烹飪。

修一每天要寫10封信維持和朋友的聯繫,英子也從不打擾他。

有人說,婚姻的相處模式不能像藤蔓,絲絲纏繞著對方,讓人透不過氣來,讓感情窒息。

最好的狀態應當是兩顆並立站在一起的樹,獨立而不疏遠,親近而不依附。

既親密,又給對方呼吸的餘地,感受到自在、舒服和幸福。

在愛的樂園里,都有各自的天空和土地,也擁抱彼此。

幸福的感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感情各有各的不幸。

大抵這世上夭折的感情,扣除天災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都是因為沒拿捏好那一份界限感。

不追求親密無間,而追求和諧有別,相敬如賓,才能在攜手間共同成長,在風雨中相互扶持,在歲月裡同舟共濟。

作者:北叔。來源:北叔有約(ID:beishu2016)都市女性全方位成長平台,有婚姻情感問題,關注北叔,給你答案!每晚九點,我們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