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人一場好戲 一個民間川劇團的堅守與傳承|市井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周彬 實習生 舒維真 攝影報導

4月的成都,和風習習、天朗氣清。11時許,年近90歲的李爺爺吃過早午飯,從黃田壩乘車出發,換乘公交3趟、耗時約1個半小時後,他趕在下午2點前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成華區的瑪塞城收藏品市場的負一層,這裏是三花川劇團所在地。

下午2點,是三花川劇團每天開演的時間。這個紮根於成都的民間川劇團成立8年來,幾乎全年無休。不大的劇場里,每天聚集了從成都各地趕來的川劇迷,其中大多都是退休老人。不過,觀眾席里還是有年輕的面孔,他們和老戲迷們一樣,在2個半小時的演出中,盡情地感受川劇的魅力。

開幕前的三花川劇團

4月11日,記者探訪當天,劇團演出的劇目是《彌蠟珠》。2點一到,大幕揭開,演員相繼出場。台下的人,一方桌椅,一杯茶水,一場好戲開始了。

因為“太愛了”

三個中年女人成立民間劇團堅守8年

三花川劇團,團如其名,由大花王娟、二花伍玉和三花陳英三姐妹組建。雖是民間川劇團,但三個姐妹都有著深厚的川劇功底——這也是74歲的李隆勇幾乎每天都來聽戲的原因,“他們唱得專業。”

三花陳英

54歲的陳英12歲開始學川劇,學了六七年後,18歲退出劇團,轉行工作又結婚生子。2015年時,彼時陳英已經46歲了,當再度和姐妹們聚在一起時,三人還是決定成立一個劇團。“還是太愛了。”採訪過程中,陳英數次提到這句話,這份入骨入心的熱愛,讓後來的一切堅守都有跡可循。

每天下午1點開始,三花川劇團的後台迎來了最熱鬧的時候。演員們已經就位,開始化妝、對戲,沒有演出的則幫著給觀眾端茶倒水、整理桌椅。

二花伍玉

這天,上台的主要演員中就有二花伍玉,雖說已經上台過無數次,但她還是有點激動和雀躍,“一想到要上台演出就很興奮,要給觀眾帶去最完美的表演。”

每天2個半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只需花上30元買一張門票即可坐上一下午,老人的票價則是20元。陳英告訴記者,光靠門票的收入完全不夠支付各種成本和演員的演出費,劇團常年處於虧損狀態。為了保證劇團的正常運轉,“三花”通過在外接商演賺外快來補貼劇團,“今年開始,我們的劇團可以正常演出了,客人也多了起來,應該會比前幾年狀況好一些了。”

每天過來聽戲

這裏是老年人的“LiveHouse”

演出過程中,台上的演員全情投入,台下的觀眾也專心致誌。看戲的老人們,不時鼓掌或發出笑聲。對他們來說,每天下午到三花川劇團看戲,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陳英說,劇團與老戲迷們是相互陪伴的關係。成立之初,劇團選址在北門大橋的一家火鍋店,店裡下午沒有生意的時候就把場地租給劇團演出,待演出結束後再將場地歸還。後來,劇團將地址搬到這個收藏品市場,戲迷們也就跟著一起過來了。“我們選址,既要保證離觀眾近一些,也要交通便利,這樣他們過來才方便。”陳英提到,彼時劇團面臨搬遷,還是幾個相對年輕的戲迷騎車在全城找合適的點位。

74歲的李隆勇幾乎每天都來看戲

而對戲迷來說,這個堅守至今的川劇團,不僅是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他們的“秘密花園”。“幾乎每天都來。”74歲的李隆勇告訴記者,他應該是所有戲迷中住得最近的了,還有不少觀眾是從龍泉、新都等地趕過來的。“來這裏,喝會兒茶、聽會兒戲,還能和老朋友聊聊天,巴適。”有時候,在家裡遇上不舒心的事兒,也可以上這裏排解一下。

還有年近90歲的李爺爺,退休前曾是航空工業成飛的技術員,負責過殲-10系列的技術工作,退休後愛上了聽川劇,每天雷打不動地乘坐公交趕來聽戲。

觀眾席里,大多數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年紀最大的有90多歲。對這群老年人來說,到這裏聽戲和年輕人去音樂節追星一樣。李隆勇把自己的手機屏保設置成了劇團的演員,還會在睡不著的夜晚,反複點開聽戲時錄好的視頻,“聽一聽,心裡就舒服些。”在陳英組建的微信群裡,經常會收到老人們拍的照片,有時也可能是一句點評,“他們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

不過,觀眾席里還是有年輕面孔。他們有的是通過社交網絡瞭解到這樣一個地方的存在,將到這裏看戲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就和看電影、逛公園、約會一樣。”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袁嘉婕則是把這裏作為一個川劇團堅守與傳承的樣本在觀察,她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在這裏進行調研、蒐集資料,而後提出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堅守與傳承

希望更多年輕人瞭解川劇、愛上川劇

三花劇團每天演出兩個半小時,演員酬勞是30-60元不等。來這裏的演員基本都需要其他商演或工作來維持生計,他們堅守的原因很簡單,這裏可以天天演。

劇團的演員年齡大多在50歲左右,其中多為從小隨團學習,拜師學藝。唯一的年輕面孔,是90後尹若愚(藝名尹霜)。

演出中,左二為二花伍玉,右一為尹霜

尹霜是泡在劇團里長大的孩子,家裡三代唱戲,他甚至已經記不清自己是多大開始登台表演的了。“在我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和她一起上台;劇情需要一個嬰兒的時候,我也就成了道具。”尹霜告訴記者,因為從小與劇團的長輩打成一片,他的心性比同齡人沉穩許多,上了幾年學後主動提出要專職學川劇,便也就正式入行出道。如今,他除了三花川劇院的演出,還在外兼職各種演出。

川劇藝術是中華悠久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典型巴蜀文化的生動寫照。關於川劇的傳承,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時候想到這個話題,陳英就很傷感,“我們愛了一輩子的川劇,不希望在我們這一代斷掉。”

對於陳英來說,她當然希望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將川劇傳承下去。但她也深知,民營劇團的能力有限,“有時候有些年輕人來找我們拜師,我都推薦他們去考省市劇團,這樣收入更有保障。”由於觀眾大多是老人,她也常常經曆一些離別的故事,遇上熟悉的戲迷好幾天沒有出現,大概率也料到發生了什麼。這樣的事情經曆多了,也會讓她生出一些疑惑,“怎麼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川劇呢?”

在尹霜看來,川劇的傳承,不僅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演員的行列,也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觀眾的行列,“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去瞭解川劇、看懂川劇。如果能夠靜心地在台下看完一齣戲,我相信他們看完、看懂後一定會愛上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