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評《如父如子》:情感細膩 直指人心
新浪娛樂訊 11月30日,小浪帶領北京團員觀看了電影《如父如子》。本次影迷評點評用戶:56人;打分用戶:55人,綜合評分:9.65分。影片講述了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 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 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野野宮慶多(二宮慶多 飾),生活寧靜中處處透露著幸福。令本以為平靜生活將一直持續的三人沒有想到的是,一通來自慶多出生的醫院的電話將這個小家庭捲入了風口 浪尖之上。原來,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兒子,而是由齋木雄大(利利·弗蘭克 飾)和尤加利(真木陽子 飾)的愛情結晶。是朝夕相處的感情珍貴,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重要?面對多年前一個小小誤會所釀成的後果,良多和綠不知該何去何從。而對於雄大、尤加利和兩人亦非親生的孩子齋木琉晴(黃升炫 飾)來說,他們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
@最怕你問我明天AC 10分
很幸運被抽到微博觀影團抽中再看了一次如父如子,幾年過去,電影依舊,但我有了些新感受,孩子其實也會選擇父母的,比如琉晴比較勇敢,會用行動表現出來。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數次想到了我的貓,我經常說它也許從外形上不是最可愛的貓,但它就是我心目中最可愛的貓,它生病的時候第一個想要的依靠就是我,它是我的貓,孩子應該也是一樣的吧,是不是有血緣關係沒有人想像中那麼重要,特別是在雙方確認對方就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之後。映後互動環節導演問他其實也想問問觀眾對電影里兩家人後續的發展是怎樣的想像,我的想法是在電影中這種比較理想的環境里,其實讓兩個孩子有了選擇父母的權利,他們怎麼發展,取決於孩子受到了怎樣的教育,以及雙方父母的表現,希望他們在平行世界里會是一個happy ending。
@無與倫比的傑森 10分
血管里流動的基因和日常累積起的羈絆。一起度過的時間不會虛度。俗話說,不記生長記恩養。咬吸管,彈鋼琴,放風箏,去野營,做紙花,拍照片。最完美的離婚雙女主配置,何以把人設角色對調呢。福山雅治真的是經年的男神啊。當福山叔拿起單反看照片的時候,那一瞬間我哭了!慶多還是最像福山,無論是性格還是脾氣,這壓根就跟血緣無關。親情無價,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歸根到底還是相處久了的產物,為人父母一定不能忽視與下一代的溝通!如果你能細細品味片中的細節,你一定能悟出一些東西,靜下心來看,你會得到的更多!
@鎏星聖殿 10分
血緣情和養育情,導演是枝裕和繼續用最純粹溫暖的電影語言,理順了複雜人性又一糾結苦痛,最後一段追兒子都追得俺眼眶發紅了。是枝裕和卻能夠拍出每一個人物的內心與性格。大愛是枝裕和的原因是:他總是能夠把細節拍得十分細膩,所有的不經意都是匠心獨運的成果。福山雅治的角色是一個有著很多缺點的精英角色,很多時候,他隱藏了自己的情感。
@海寶129 10分
昨天有幸來上海影城參加了《如父如子》的首映禮,雖然是十年前的老片重映,但佳作永不過時。導演是枝裕和繼承了其一貫的創作筆觸,探討了究竟是血緣關係還是養育之恩更重要,似乎讓我們更能想起來他的另一部作品《小偷家族》。抱錯孩子的故事背景,在他的導演下卻又能產生那麼多的戲劇衝突與張力的表現,值得一看。
@我鎢瑀啦 9分
雖然是圍繞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情節——“孩子抱錯了”展開的。但枝裕和導演在這樣的情節下,很好的平衡好了這一情節和他所想表達的內容之間的比重,使電影依舊以他一貫的娓娓道來、平和的敘事風格,把敘事重心轉移到關於“血緣”、“親情”、以及主角個人成長的方向上,一點一點向觀眾展示兩個家庭在遇到同樣困境後的不同反應。是枝裕和導演擅長利用細節塑造人物的特點在這部電影中也有很多體現。雙方家長見面時,交換的照片截然不同、咬吸管的“壞習慣”。。。這些細節都使影片中的人物變得十分立體,而非單一的、標籤化的。“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超級無敵感謝微博觀影團 !!9月沒見到導演的遺憾也是補上了。
@環島旅程 10分
很高興再次見到是枝裕和導演,也很開心第一次面對面看向 Lily。再次觀看這部電影的我還是有著淡淡憂傷。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對影片中的父子關係、階級差異等方面產生了不太相同的感悟。以前可能會更關注情節上的糾葛,但再次重溫時,在意到父母們在面對選擇時的無力感以及社會觀念對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選擇陪伴的時間還是血緣關係,這是一道開放的抉擇,沒有唯一的辦法去解決。
@阿里斯托芬達 未評分
和多年前看的感覺截然不同,稱讚導演刻畫細節的能力同時其實更為片中家庭“母親”角色的自責和鬱結痛苦,但幸好,他是是枝裕和,觀眾需要如父如子、步履不停這樣的題材電影 。
@從良未果 10分
首先超級感謝微博觀影團給我機會讓我見到一直想見的是枝裕和,他果然和我想像中一樣的親切。在這部影片中,父親和兒子的形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但是其實綠的心理變化非常吸引我。她從一位傳統的女性形象,在經曆了孩子並非親生的事件中,展現了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她的變化體現了女性在遇到如此困境中的掙紮與成長,刻畫的非常真實,讓我非常感動。有很多導演可能會更加側重於故事的衝突、追求一些畫面上的刺激,但是是枝在這方面的處理方式是很不同的,這也是他電影中獨特的風格。如果昨天的活動微博能更多讓觀眾提問就好了。其實很想問導演,作為一位男性導演是如何能夠觀察到和覺知到女性內心如此豐富細膩的情感變化的,這點也是是枝導演一直吸引我的因素。另:送的官周真的紮實到令人震驚!!
@無能為力的生活者 10分
感動!真的太感動了!雖然很多年前就看過了,時隔多年再看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看到良多發現了慶多的愛,以及良多和慶多相遇的那個路口,實在是感動到爆哭。我曾經也問過我媽媽同樣的問題,如果我是被抱錯的,她會如何選擇,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兩個孩子都想要,兩個孩子不論是哪個,如果孩子在另一個家庭更幸福,她也會放手,她說希望兩個孩子能在自己更開心幸福的家裡,還是要看兩個孩子的選擇,自己的想念不算什麼。《如父如子》其實是我看過的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電影,之後才開始看的其他電影,人真的是個情感複雜的動物,非常喜歡導演對於感情的細膩表現。
@GD果凍君 9分
是枝裕和在探討拓展家庭的劇情上真的獨樹一幟 抱錯孩子其實這個劇情題材並不新鮮 但是枝裕和所呈現出來的日常與戲劇衝突很令人產生思考的共鳴。養恩與生恩哪個更重要真的是個難題 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明白 電影最後嘎然而止的留白挺好 福山叔飾演的良多與啟太隔路而走到最後並行交彙那段還有看照片真的是直戳淚點 是枝裕和導演與Lily現場也還是表示目前還是依舊無法回答哪個更重要 不管大家選擇哪個都有其合理性。導演和Lily現場太可愛了,也希望後續看到更多導演的新作品和Lily的其他日劇日影的表演~也感謝微博觀影團的組織。
@wbzmhbqs 10分
當父親沒什麼固定答案,當兒子也沒什麼固定答案,親情本就是後天的條件反射,是枝裕和導演總能帶觀眾回歸家庭本真,撥開社會規訓的重重迷霧,穿透不同觀念的封鎖線,再過十年依舊值得畢生去體會。
@律政奇才 8分
來看如父如子首映禮啦,第一次看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整部影片無論是故事設計以及節奏很好,在今年爛片雲集的市場,這部影片絕對是一部值得觀看的佳作,導演很會拍,希望國內導演好好學學,別拍一些工業糖精超標的愛情爛片,最後感謝微博觀影團微博觀影團給我一次與導演交流的機會。
@用戶7776291478 10分
11月的最後一天,竟然能趕上見是枝裕和導演,真的太驚喜了,特別感謝微博觀影團,我覺得自己是運氣很不好的人,抽獎從來沒有抽到過,當收到觀影團私信中獎的時候高興的簡直不敢相信,9月份因為颱風沒能去參加是枝裕和電影展,每每想起都特別遺憾,沒想到11月底竟然將這份遺憾圓滿了真的好激動!昨天晚上一時興起看起《海街日記》,想起第一次看時提心吊膽,同父異母的姐妹相處的故事總是容易灑狗血,令人驚喜的是這隻是敘述姐妹之間美好情誼的故事,看完以後只讓人感到特別輕鬆愉悅。《如父如子》關於被調換的孩子的故事,似乎我們能在大陸很多影視小說中找到這樣的範例,但是《如父如子》仍然溫柔,孩子們並不懂得血緣的連結,但他們懂得愛人,為什麼電影的名字是《如父如子》,主人公在作為兒子跟自己的父親交往的途中也在反思自己作為父親的身份,就像導演在映後分享環節所說這是一個如何成為真正父親的故事,電影中最淚目的是主人公將孩子交換以後在翻看相機時發現了養子偷偷給自己拍的照片,主人公的父親告訴他說養子會和他越來越不像,親子會和他越來越像,這是血緣的連結,但是沉默表達自己愛意的養子和主人公的性格底色不也是十分相似嗎?這是親緣和教育的羈絆呀!再聊聊映後互動環節,是枝裕和導演和中川雅也先生真的很幽默而且很和善,主持人和翻譯人員也辛苦啦!希望《如父如子》在中國大賣!!!
@紅花會小當家-音芒 8分
這是我第二次在影院看如父如子,首先要感謝微博觀影團,真的好久好久沒有參加了,看了下消息,上一次還是2020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活動,還有就是導演能夠帶著主演來上海,也是很不容易的。這部電影我兩次看都是同樣的感覺:平淡如水,就是非常的生活流,當然平淡之中也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來思考,比如最重要的主題-血緣關係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了。我本人最喜歡的還是演員陣容,十多年過去,現在來看依然是日本最頂級的,這些重量級演員相信喜愛日本電影的觀眾都不會陌生。當然我要特別提及的還是樹木希林老奶奶,在我心目中是最棒的最棒,願您在天堂永遠安息、快樂!
@吐槽星銀ick 10分
作為一部10年前的電影 是枝裕和導演的功底還是讓人動容 全片的節奏不算很快 抽絲剝繭般的來尋求如何做一個好爸爸的答案 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 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兩位父親乃至兩個家庭都是很棒值得誇讚的 開放的結果更讓人想像。
@都叫獸有木有 10分
這就是首映禮《如父如子》路演現場,五月天的《洗衣機》上了自畫像,麻麻是洗衣機,這部電影看名字其實一開始會被誤解,但其實看完後電影的真相是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父親。
@魔都烙印 10分
有幸參加微博觀影團組織的首映禮,影片從兩位不同性格的父親角度詮釋了對孩子的愛,故事情節跌拓起伏、充滿複雜的情感(演員都駕馭的很好)如此溫馨的題材,觀後讓人內心深處靈魂滌蕩,希望影迷朋友下週走進影院去欣賞這部區別於大眾化類型的佳作。
@爭渡爭渡____ 10分
《如父如子》是是枝裕和13年的老片,但我之前由於對國外片涉獵不多的緣故從沒看過,看簡介以為是講血緣和感情之間的糾結和拉扯,沒想到還涉及一個合格父親的成長之路這個命題,放到10多年後的現在來看仍然具有討論的價值。整部影片的基調是沉靜平緩的,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不多,靠人物前後心態變化和演員精湛的演技撐起了整個故事。良多在事業上是成功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也算高瞻遠矚,但在陪伴孩子的成長上,他不如齋木。他對父親的態度算不上尊敬,覺得自己已經成長為了與父親相反的人,有責任感,事業有成,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隨著與齋木一家的相處和熟悉,他發現自己對“努力”和“優秀”有太多執念,對孩子要求過多而陪伴過少,這種執念也促使他於孩子的“不思進取”而竊喜自己還有“重開”的機會,最終決定交換回親生孩子。但六年所傾注的感情是不可磨滅的,父母和孩子都在思念互相陪伴過的彼此。結局是開放式的,良多幡然醒悟,兩家人何去何從未可知,導演在映後也表示並沒有想明確傳達什麼觀念,任由觀眾想像。影片對人性的刻畫入微,平靜海面下是驚濤駭浪,值得觀看。
@向上的少年23333 10分
《如父如子》,恭喜榮獲康城評審團獎~《如父如子》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導演執導的電影,它深刻探討了父子關係、家庭責任以及血緣與親情(既生恩與養恩)之間的複雜聯繫。深度探討父子關係:正如裕和大大本人的一貫風格來講,本片通過描述一個家庭在發現孩子被抱錯後的情感糾葛,讓我慢慢看到導演如何細膩地刻畫父子之間的情感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家庭關係的影響。引人深思的主題:影片通過講述兩個家庭的故事,引發觀眾對家庭責任、親子教育以及血緣與親情之間關係的思考。這種思考不僅限於電影本身,更能夠延伸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出色的演員表現:影片中的每位演員表現也非常出色,他們通過細膩的表演將角色的情感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作為觀眾的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
@淚水變鹹水 9分
一開始我是對於影片提名《如父如子》比較好奇,在想是枝裕和導演為何會取名這?當我看完影片後感慨頗深,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非血緣勝似血緣,兩組完成不同的家庭,且教育孩子理念也不同,但就在護士這“荒誕”的妒忌中,讓這兩組家庭相遇,也讓良多懂得了如何與孩子相處。有一場戲特別感動,兩組家庭一起放飛風箏的情景,其實也是讓兩個孩子更加融合“彼此”的家庭中,其中中川雅也演的雄大看似吊兒郎當,但教育孩子還是以童年快樂為主和良多教育理念是完全兩個概念。還有啟太不要他父親的照相機這段也有很多感觸,也是為了他爸爸不要忘記他,最後結尾也是給觀眾帶來了疑問?這兩組家庭到底會如何?就看觀眾們如何理解了。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腐狗蛋 8分
開心參加微博觀影團的這次活動 從《無人知曉》開始喜歡是枝裕和導演很久了 幾年前有幸可以在螢幕上看到《小偷家族》沒想到今年還有機會看到《如父如子》的重映 希望以後導演有更更更多的機會來到內地,(悄悄期待一下《怪物》的重映)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也會代入我自己 如果是我6歲的時候被發現抱錯了會怎麼樣 父母的選擇是什麼 這種難以割捨的情感的確讓人非常痛苦 而導演也從孩子、兩個家庭、父輩的多重角度展示了這個命題(映後互動我是選擇了不要交換啦&是枝裕和導演看起來就是善良溫和的面相 Lily Franky真的很幽默 福山雅治叔年輕的時候真帥pup)。
@itemII 9分
很高興被微博觀影團抽中,在上海影院見到是枝裕和導演。《如父如子》的文本與分鏡設計實在太厲害,鏡頭語言完整詮釋了劇本,在觀影過程中一直感覺到導演設計的精妙巧思,例如琉晴第一次與野野宮父母玩到一起時,緩慢開啟的房門;啟太與野野宮父親分開時,“(齋木父母)比爸爸你還要愛我嗎?”背景分流河水的大石、緩推的鏡頭。這些鏡頭語言無一不讓人觸動,無數小細節塑造了整個電影的氛圍。是枝裕和導演的片子一直給我溫柔、敏感、細膩的感受,一切情緒都是隱於皮表之下的。這次見到是枝裕和導演本人,簡直與電影給人的感受一模一樣,是冷靜思考、沉浸享受自我的一位導演!下次還會積極參加活動的哈哈。
@京依絲特 10分
是枝裕和導演的如父如子,繼小偷家族之後家庭神作再登內地大螢幕,還是那個風格呢,敘事娓娓道來,情感真摯細膩,很能深入人心,結局也不可以煽情,戛然而止適當留白,包含了很多人生哲學的思考。
@出逃水母 10分
先誇被物料砸暈了,電影一定要記得帶紙巾。一向親情類的導演是枝裕和採用了一貫的風格,看似平靜,實際情感堆疊;關於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在這部電影里也給到了我們很好的答案。看完想跟爸爸媽媽問聲好。
@Pipi·dragon 10分
最近降溫了,看完如父如子感覺心裡暖暖的,像是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外套。導演留下了一個口,我們不知道之後會怎樣,導演也沒有過多的干預兩位父親、兩個家庭之後的生活。但我相信,一定會更好的!能留到明天做的事絕不會今天做,父親也是無可取代的事,有些東西拿錢能買,有些東西是買不到的,時代不一樣,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吧!
@懷遠者 10分
很幸運參加了微博觀影團《如父如子》上海首映禮,在11月的最後一天見到了是枝裕和導演。在觀影過程中,我被影片中細膩的情感描繪與平實的生活場景所打動,相比父親良多,我更喜歡雄大的教育模式,隨性自然,更加重視孩子的快樂成長。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片段:1。父親偶然間在攝像機里發現慶多偷拍自己的照片時,心情發生微妙的轉變。2。影片結尾處父親與慶多重逢時的擁抱,讓人感到溫馨和美好。映後互動環節,中川雅問觀眾影片結尾兩家人最後發展會怎樣,我覺得兩家人應該不換孩子了,而且以後還會有更緊密的聯繫。這部電影不僅是導演是枝裕和對於家庭、親情以及人性本質的深刻洞察,更是一次對觀眾心靈的觸動與洗禮。《如父如子》12.6號上映大銀幕!強烈推薦!!
@白夜微舞 10分
儘管是老片重映,但經典永不過時,關於親情是靠血緣亦或時間維繫的探討引人入勝又耐人尋味。金句疊出,接地氣的劇情,教人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總體是部可看性極強的佳片,切勿錯過在銀幕重溫的良機。
@五萬次日落 9分
作為是枝裕和粉絲,幸運地看上了《如父如子》的上海首映禮,見到了導演和中川雅也。2013年的片子,11年過去了仍舊是不知道戳中多少東亞人的心。第三遍看了,還是好喜歡是枝裕和鏡頭下的美學,無論是色彩還是節奏、包括語言,以及真正的情感反而暗湧在克製和委婉之中,有時候沒說出來的反而要比說出來更有力量。每次看是枝裕和我都被狠狠衝擊到大哭,他太會講人生這輩子各種親密關係里的“死結”了,那些距離間的親疏和空洞,都需要人這一生不斷靠成長和反思才能慢慢釐清。映後交流環節,大家執著地發問,究竟是“血濃於水”還是“養恩大於生恩”?是枝裕和導演沒有給出具體答案,而中川雅也老師讓現場的觀眾舉手投票,故事的最後,慶多和琉晴到底有沒有被換回來?兩個選擇的人數幾乎持平。“這就是你們心目中的答案”。
@djokovic_522 10分
時隔十年本片在內地上映,按導演的話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於忠實影迷來說能在影院看到這部作品,真是太幸福了,導演用了一種非常規的敘事手法,講述了父子間的牽絆和情感,非常日式的表達,反而更能觸動心弦,是枝裕和導演今年第二次來上海,真是太可愛太有誠意了,首映禮電影好看驚喜滿滿!
@小Tsien 7分
生活是一本書,怎麼翻也翻不完。如父如子,如影隨形。一部淡如水品如茶的電影,戲劇衝突不在於外顯的爆發,而在於肉眼可見卻無法避開的內心糾結。養恩大於生恩還是血濃於水。愛從哪裡來,人從哪裡接收。雖然電影沒有提供這個成年後一直在思考並且思考越發頻繁的明顯問題的答案,但是告訴大家,起碼你並不孤獨,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一直探討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陪伴帶來的愛是一生的財富,無論是子女對父母還是父母對子女,皆是如此。要珍惜當下,珍惜身邊。
@喵之hl 10分
經典永不過時這句話適用於是枝裕和的作品。故事劇情很簡單易懂,孩子被抱錯,兩家人在糾結是否將血緣關係的孩子換回來,還是繼續撫養已經相處了6年的孩子。喜歡導演拍攝的視角,良多嚴肅,對孩子嚴厲,而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他漸漸的成長了,感悟到如何做一位更好的父親。而他身為兒子,和他的父母關係相處也有了緩和。導演通過日常的生活,對話,細膩的畫面,場景,光線,以及配樂,將故事娓娓道來。沒有任何刻意的煽情,但觀看的時候還是數次流淚,這是一場關於愛與親情的旅程。
@l-元気喵兔lolita醬-l 8分
九月在上海的是枝裕和大師回顧影展後 十二月就迎來了是枝裕和的第二部中國公映影片 如父如子 溫情的日常生活 導演作品中難得的中產家庭視角 依舊是討論了導演關注的社會生活議題“愛是因為時間還是血緣” 感謝導演和Lily Franky的到來 映後Lily桑的問題很有趣 而且本人好儒雅 雖然演的角色都邋遢潦草hhhh 希望有更多作品可以在大銀幕相見 我們影院見。
@狗年大吉1987 10分
看如父如子上海首映禮,繼小偷家族之後導演的家庭神作再登內地大銀幕,兩個抱錯的小孩兒,究竟是朝夕相處的感情珍貴,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重要?導演功力很強,細緻入微,情感真摯,最後結尾還留白了,真的很不錯。
@Hihistranger 10分
很幸運的參加了如父如子首映禮,並見到是枝裕和大導演本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拍的雖然是平淡的生活故事,又充滿了戲劇衝突,讓人不禁想一再探究故事的走向。劇中反轉又諷刺的橋段,男主本來想把兩個兒子都爭取過來,最後兩個孩子竟然都選擇了另一個爸爸。雖然血緣關係無法切斷,但朝夕相處的父子感情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難以割捨。就像那句“爸爸也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值得每一個做父親的人反複學習。不知道為人父母以後再看這部片子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小果農愛佛鍋 10分
的確是第一次參加微博的路演,組織的非常好,體驗感拉滿,有很不錯的周邊禮物,映後的時候中川被觀眾的分享感動了還落淚,很珍貴的回憶。說回電影,如父如子是2013年,小偷家族2018年,可以說如父如子鋪墊了是枝裕和對家庭關係的探索和延伸,日本是很講究血緣親情的國家,當然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是這樣的,所以親情到底是不是由血緣決定的,是不是人真的會因為不可抗力最後就是活成父母的樣子,只能走和父母相似的路,家庭關係是一生的話題,它永遠不可能是靜止的,畢竟只在相處中進行演化,把家庭關係當作一份工作,而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作調味品,不要等人生走到終點前,才覺得追悔莫及,我覺得導演是想提醒我們這件事。
@雙瞳貓 10分
十年之後重看《如父如子》,可能是自己長大了,很多之前懵懵懂懂的情節,這次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注意到了更多的細節,淚點和笑點依舊能深深打動我,樹木希林出場的時候,我恍惚了一下,想到她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眼淚就流了下來,映後環節,是枝裕和導演和主演之一的Lily Franky來了,特別親切可愛,感謝微博歡迎團給我們機會來觀影。
@我是小Q是我 10分
很高興能參加電影《如父如子》中國首映禮的活動,再次見到是枝裕和導演還是很開心的(導演太可愛了),然後還有Lily出席映後,更是機會難得,聽了兩位的分享,乾貨滿滿。《如父如子》是導演擅長的家庭類型,但是題材與其他作品不同。電影通過講述兩個家庭因為報錯孩子而產生的系列問題,來探討親情、血緣等社會議題,由小見大,細膩動人,也風趣幽默,而開放式結局也給大家留下思考空間,生恩大還是養恩大,如何當好一位父親等,推薦大家走進影院欣賞這部口碑佳作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是枝導演都作品,前段時間上海舉辦了是枝裕和電影展,在大銀幕看了8部作品,正好沒有這部《如父如子》,這次彌補上遺憾了,非常滿足!
@Puzzle_Maria 10分
兩個截然相反的家庭,但卻因為一件陰差陽錯的事而產生關聯,在時間和血緣二者之間如何選擇是個無解的難題,也許要不斷試錯,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片中有好多細節打動人,丟失的紙玫瑰花、咬吸管的習慣、相機里的照片。。。。。。其實這些都在說明養恩是大於生恩的。最後的結局看似是一個開放式的,但在我心裡是更美好的那一個,無論怎樣選擇。
@Rockunicorn 10分
如父如子是對父愛的一次深入探索,父愛到底應該是嚴格要求孩子為他的未來鋪路,還是給孩子時間陪伴以給他溫馨的童年,這是難以評價的對錯,都是父愛的表現形式,所以在這個內卷嚴重而又可以躺平的時代里,我們該如何選擇是一個難題,也是導演給觀眾留下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記憶ww 8分
是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重要,還是長時間有感情的養育重要,是枝裕和導演在這部11年前上映的刻畫了兩個孩子被錯抱的家庭,進而拋出了這個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準確答案的兩難問題。基於這個主題,主創也繼續延伸出了精英、嚴格式但時常缺少父親陪伴的家庭教育與平民、放鬆式的父親經常在位的家庭教育方式兩種方式下培養的孩子以及互相交換後的情景。在這麼荒誕的過程中,作為精英父親的良多在兩個孩子、妻子、上司的工作安排以及自己童年與繼母的關係等一系列影響之下,漸漸在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雖然首映禮映後主創表示影片結尾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到底兩個家庭之後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不過可以預見,良多的想法在悄悄發生改變。平淡但見真知的家庭生活場景一直是是枝裕和的重點關注和拍攝強項,這次主要從兩歲的家庭作為切入點,以良多的改變作為故事的發展線,就難免少了對熊大家更多的刻畫和對比。再來說說片名的中文譯名,如父如子乍一聽好像很文雅很適合這部片子,但實際上在中文看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雲裡霧裡,聽起來就像英文譯名Like Father, Like Son的拙劣直譯,卻不知道為什麼被沿用,值得更好的譯名。最後再聊聊觀影團,映後提問的三個問題沒有留給後排中獎影迷觀眾,全都給了前排所謂的V們或是什麼媒體,還是光明正大地說只讓前排提問,但實在是不會提問,三個問題問來問去問的還是主創怎麼看待血緣和養育兩者哪個更重要,不說主創已經在影片里做出解答,是枝裕和導演和Lily桑也已經在現場做出解答,後面兩個問題還是恬不知恥地追問,好像電影沒看剛才主創回答問題在玩手機也沒聽一樣,太沒有水準了,最後導演只好無奈回答,你問的問題我在之前的回答里都回答過了,沒有什麼新的感想。前排的V們和媒體可不一定是如父如子和是枝裕和等主創的忠實粉絲,但後排好不容易抽中的影迷觀眾可是真粉絲,結果後來一個提問都沒給,結合前排的拙劣提問,實在是寒心!觀影團對寫影評有要求,但對受邀嘉賓的提問有評判嗎?如果觀影團是這樣做觀影的,我對策劃人員的水平持懷疑。對觀影讚賞,對映後批評。
@LULULALA_0522 10分
謝謝微博觀影團,終於在現場看到是枝裕和導演了,映後環節設計的還是很豐富的,在電影院觀看《如父如子》體驗非常不一樣!上映後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再看一遍,期待更多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在國內上映。
@可愛的花樣體驗選手 10分
年度必看家庭片《如父如子》,這部電影真是太戳心了,野野宮良多和妻子突然被告知養了6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但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們一步步看到了親情的複雜與堅韌,良多從一個工作狂、不稱職的父親,慢慢學會了陪伴和愛,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型的成長,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孩子們的表演也超棒,純真無邪的眼神,讓我們看到了親情最純粹的模樣。是枝裕和導演真的太會拍了,用細膩的手法展現了家庭中的愛與掙紮,看完讓我對親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哭死。
@a熊冬冬 10分
能在大銀幕上再看這部電影是之前沒有想到的,而能在首映禮現場觀看更是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雖然我推太忙了沒能來,但看到了他的VCR非常驚喜,導演是枝聚聚和Lily桑誠懇又不乏幽默,雖然來去匆匆。再看影片,還是忍不住流淚,我的幾處主要淚點:媽媽說想和慶多兩個人去很遠的地方;良多來電器屋找離家出走的琉晴時,慶多聽到爸爸聲音卻躲了起來;良多說自己小時候也曾離家出走,因為想媽媽;琉晴對流星許願想回到原來的爸爸媽媽家,說出之後又立刻捂上眼睛說對不起;良多翻看相機里的照片看到慶多拍的自己。可能是因為自己有一個8歲的娃,所以更容易代入媽媽和孩子的情緒,我的淚點很多都在於有過/會有同樣的想法或者經曆。不怎麼給自己拍照的我,手機、相機里卻留著我娃拍的很多各種清奇視角的我和娃爸的照片,雖然很多我們的醜樣子,連拍且運動式模糊,但卻總是捨不得刪。關於血緣,其實基因的組合千差萬別,親生的也很難能那麼精準地繼承到父母的所有優點。我娃和我們性格差異挺大,優缺點幾乎是相反的,硬要在娃身上找和自己的相似之處有時也許只是大人習慣性的執念罷了,對娃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也許娃也不一定那麼想像自己的父母吧。但不管像不像,不管有沒有血緣,在娃心裡,爸爸媽媽就是爸爸媽媽,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樣的。如果真有電影中發生的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我也只能說我不會放棄和我朝夕相伴了這麼久的娃,但究竟會怎麼做,能怎麼做,很難去想像,有些事情沒發生之前的和真正發生了之後的想法做法,還是會不一樣,有些事情當它發生時也許就註定了是一道無解的題,我們能做的,也許只能是探討而已,雖然是一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每次探討,都不會是沒有意義的,而是會讓自己更想多抱一抱親一親身邊這個現在依然會每天要媽媽抱媽媽親的娃。
@PartyForOne 10分
非常感謝微博觀影團提供的首映禮觀影機會,伴手禮很豐富,有幸見到了導演是枝裕和和Lily Franky,兩個人都非常的可愛,映後分享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電影裡面最打動我的是福山雅治看到相機裡面自己的照片以及媽媽手覆蓋在孩子的小手印這兩幕,非常絕的演技。血緣關係固然重要,但是養育之情更是無法割捨的感情。兩組家庭的風格,氛圍完全不同,教育理念也是完全不同,但是沒有辦法說誰對誰錯。這一切或許都是命中註定,電影結尾導演也沒有非常明確的表明是繼續換養還是回歸原樣,更多的是留給觀眾思考。
@馥億Jae_ 10分
[含劇透但好電影不怕劇透]首先非常感謝是枝裕和導演和Lily桑遠道而來與中國觀眾一起分享這部經典作品電影如父如子,也非常感謝微博觀影團的邀請,讓我能夠有幸參與電影首映禮,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且珍貴的體驗。是枝裕和導演對人性、家庭、社會和生命這類主題的描繪總是那麼的直戳心窩《如父如子》是一部深刻觸及人性情感和家庭關係的佳作,以“交換孩子”這一極具衝擊力的故事展開的電影,它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家庭紐帶的複雜性,更揭示了血緣與親情之間的微妙張力。影片的結尾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以一種溫柔的方式留給觀眾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構成“父親”的本質?是定義了最初身份歸屬的血緣關係,還是積累了彼此朝夕相處的點滴情感?在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對“父親”角色的探討,更是對“人如何成為自己”的一次追問。是枝裕和在這部作品中延續了他一貫的敘事風格,淡淡的卻又蘊含著強大的能量——通過一種近乎沉默的力量,把生活的真相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是孩子在田野中玩耍的歡笑;是母親輕輕為孩子掖好被角的細膩;是孩子在相機中記錄下的點滴,無一不讓人感受到其中的細微之美。同樣讓我著迷的是導演的開放性電影結尾。沒有明確的終局,而是像生活一樣充滿未完成的可能和留白。以及,導演您真的好會選好會拍小演員,每位的氣質都很有感覺,演技也很出色,慧眼啊慧眼,最後,我這次其實還帶上了入坑作品《怪物》的畫冊,準備有可能的映後簽名~雖然很可惜,但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這樣的時刻與是枝裕和導演再見,與誌同道合的大家相聚,一同享受光影的美好旅程!
@豬豬小可愛ouo 10分
在年底的大銀幕上觀看到這部佳片《如父如子》真是絕了,它可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家庭片,還展現了不同社會階層家庭的差異。野野宮良多的中產階級家庭和齋木家的普通家庭,從生活方式到育兒理念都截然不同。良多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就,而齋木則更看重陪伴和情感交流。這種對比讓我們看到了家庭的多樣性,也引發了對血緣和養育關係的思考。電影沒有刻意製造衝突,卻在平淡中展現了深刻的情感。是枝裕和導演用他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力量,同時也對血緣與陪伴之間的衝突與平衡關係的社會現像有了新的認識,真的是一部寶藏電影呀!
@雯雯要學術 10分
超好看的《如父如子》,如何當好父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很欣喜是枝裕和導演在老套的題材上去有這麼好的演繹,非常非常感動。也很高興在映後見到了是枝裕和導演和莉莉老師。
@上下左右全是多多 10分
是枝裕和是我超愛的日本導演之一,從《小偷家族》入坑,剛好也是和演員中川雅也合作的電影,今天見到了兩位真人實在太幸福了!!!除了最新的3部影片還沒看,導演之前的13部影片有一半以上我都是給五星滿分好評的,如父如子我在2020年的時候看完也是打了滿分。今年國內影院生意不太行,很多經典電影開始重映,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會重映是件好事,以前沒上院線,可能看過的人也不多,但是重映的第一部選擇《如父如子》我還蠻意外的,因為這部電影的題材似乎不太“討喜”,故事關於兩個陌生的家庭,因為醫院抱錯孩子引起的一連串關於血緣關係重要還是養育親情更重的探討,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很強,這麼抓馬的劇情,其實並沒有爆發出強烈的衝突,兩對父母在處理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的冷靜和克製,是否要交換孩子似乎怎麼選都沒有完美的方法,影片的最後也是沒有給出結局,留給觀眾自己想像確實是最好的處理方法,時隔多年看完還是覺得回味很多,常看常新,12月6號全國上映,推薦!!!
@逢魔時刻24 10分
能在影院里成為首映觀眾以及見到導演和莉莉桑真的太開心了!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就沒忍住哭得稀里嘩啦,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你說他沒有感情吧,也不是,他處處是為了孩子好,但總是有點不通人情,隨著劇情展開,巨大的意外降臨在這個家庭,也逐漸暴露出原本生活的一切潛在問題,對妻子的漠視和一言堂逐漸讓家庭分崩離析,選擇血緣還是親緣,就像是枝裕和導演說的,沒有正確答案,只是一種不斷尋求和探索的過程,而通過這個過程,讓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終於從兒子的角度去重新審視父母,逐漸放下一些事情了吧。很嚴肅的社會問題探討,拍攝出來全是細膩的感情,太多細節了。真木陽子安慰尾野那個擁抱鏡頭,哭崩了。所有演員的演技都好棒,想要二刷三刷了,永遠愛是枝裕和導演!新片宛如阿修羅也請加油!
@小暮家的花醬 10分
以往導演作品里的“良多”都是一個不成器的形象,“長大後沒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但是這部作品里的“良多”,絕對稱得上是一個精英。但當主持人問觀眾“更希望片中的哪一位父親成為你們的父親”的時候,全場卻沒有一個人選擇良多。或許是因為他太過嚴厲,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不顧孩子情緒,為了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像他一樣成功的人,一味對孩子施壓的自私父親。但是作為一個父親,除了陪伴,他也已經盡他所能,給了兒子最好的生活,他所做的一切,出發點仍然是一個“愛”字。他只是沒能做一個“捕手”,而是選擇成為了一個“投手”。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能夠在長大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開放式的結局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摸索最“正確”的道路,就像影片中的良多一樣,不斷犯錯,不斷自省,在時間的磨礪下不斷去找尋最好的答案。
@滿手桃的郭嘉 10分
感謝微博觀影團組織的《如父如子》上海首映禮,有幸在映後交流環節見到了非常喜愛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與本片主演中川雅也。本片的劇情設定其實是很被拍成狗血有餘而質感不足的,但影片卻一如既往地延續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家庭寫實風格,用各種細節與情節的刻畫讓影片變得非常高級,最終的探討也不僅僅局限於對血緣與陪伴孰輕孰重,更是引發對親子關係的思考,推薦大家在正式上映後走進影片欣賞這部經典作品。
@開心總是如此慵懶 10分
養恩與生恩哪個更重要?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父親?人生在世就是有很多這樣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只能一點一點思考,一步一步前進。
@CHIRSZHAO_ 10分
《如父如子》首映禮
十年前的電影再次在影院二刷,還是會被導演細膩的情感表達所觸動。除了電影內容本身,讓我感觸最深的竟然是多年來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高質量觀影。120分鍾的時長,視線範圍內沒有亮屏的手機,沒有爆米花的嘎吱聲,更沒有交頭接耳的說話聲。有的只是伴隨著電影情節觀眾發出的笑聲、唏噓聲或啜泣聲。這個感覺簡直amazing!12月你好,11月的美好請繼續。
@Icedlemonade_ 10分
幸運至極獲得了首映票的機會,在四年後走進影院進行觀看。與在家中小屏幕前看的感受不同,大屏幕上很多角色的表情被放大後情緒直接觸發到了我,慶多期待的神色,緊張的神色,對比起另一個家庭里琉晴自始至終生動活潑的神色。影片的細節被無限放大,情感的衝擊力也成倍增長。這種體驗與在家中通過小屏幕觀看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當角色的表情被放大到佔據整個視野時,那種情感的傳遞變得更加直接、更加深刻。影片結尾沒有給出答案,這也正是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精彩之處,生活中的故事是沒有標準答案和錯誤答案的,演員Lily Franky也在現場向我們問出問題,“你們覺得以後兩個家庭呢”無解。
@tetsu82 9分
感謝微博觀影團,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見到是枝裕和導演和lily franky。《如父如子》2013年的電影,因抱錯孩子而導致在兩個孩子之間抉擇的故事,本身很容易拍成一部狗血劇,這就顯出是枝裕和導演的功力和心思細膩,在舒緩的敘事中,層層剝開家庭、血緣、父權的外衣,直抵扭曲而又細微的心緒深處,時間與血緣之間孰輕孰重?是血緣還是陪伴?真是一個高深的問題,電影中兩個鮮明對立的家庭,隨著劇情的推進,完全體現出唯有時間的陪伴才是真情,血緣只是上天的贈予,需要我們後天努力打磨。
@鮮嫩多汁的脆皮鴨要來一斤嗎 10分
很催淚的一部電影,對每個角色心路曆程的刻畫震撼人心。影片日文原名是“そして父になる”,直譯便是“就這樣成為了父親”,而影片的著眼點便在於良多如何真正成為父親的心路曆程。在血緣還是一同度過的時光究竟哪個更重要之間,良多在痛苦掙紮中思考,最終明白了究竟何為親情。就像映後提問環節討論的那樣,雖然血緣關繫在傳統的日本家庭中很重要,但共同生活的家人一起度過的時光也同樣重要,僅僅血脈相連或許不能稱之為親情。影片的結局雖有一絲苦澀,但整體還是圓滿的,或許,兩個孩子之後能與兩個家庭都建立起不可替代的親情吧。 另外,見到了是枝裕和導演和Lily,非常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