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地產 馬清偉 馬清鏗.穩中求勝的經營哲學
看準時勢、抓緊機遇,然後爭分奪秒地擴張業務,或許就是成功企業的發展方程式,然而一場世紀疫症,將各種傳統經驗推倒重來,甚麼是快,甚麼是慢,在變化萬千的市場上,已沒有普世標準;計劃追不上變化,一切還原基本,讓企業的根基與實力重新出發,以迎接新時代的到來。踏入今年二月,大生地產發展慶祝上市50週年,其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馬清偉(William)指出,大生地產的成功,在於一直採取穩中求勝的發展策略,同時與時並進,以應對市場變化,由早期的物業投資及租賃,發展至房地產管理及酒店品牌的經營,一直持續發展。
TEXT Jerry Hui PHOTO Cheung Chin Yui
武學上,有個招式叫後發而至,《荀子.議兵》有云:「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所說的,是指靜觀敵方之優劣再行動,方能制敵機先。套用在商業策略上,就是保守型發展方針,往往以靜制動,不急於追趕市場趨勢,當看清整個形勢後才發力,那雖然大多會慢人幾拍,甚至錯失良機,賺不到「頭啖湯」,但風險相對較少,亦較容易掌握成功之道。於1973年上市的大生地產發展(港交所股份代號:89),在市場上稱得上是低調的地產公司,股價穩定,大部分收入以收租為主,至近年開拓酒店業務,才令大生地產的名字進入大眾市場。外圍經濟不穩,市場變化多端,企業能夠屹立不倒半世紀,是不容易的事,本刊特別邀請大生地產發展主席及行政總裁馬清偉,與副主席馬清鏗(Patrick)進行訪談,分享集團的經營策略,以及目前的物業市況。
C:Capital CEO Entrepreneur
W:大生地產發展主席及行政總裁馬清偉(William)
P:大生地產發展副主席馬清鏗(Patrick)
與香港一起與時並進
C:對於公司上市50週年,你們有何特別感受?
W:這是很漫長的過程,非常有意義,香港的發展有起有落,我們便一直見證著香港的改變;而我們亦一起去適應各種不同的經濟環境,一同去創造。對我來說,這是很深刻的。
P:我是在80年代初加入大生地產,如今數十年過去,時間真是過得很快,又經歷過多次金融風暴;世界很動盪,一直影響著香港的經濟發展,因此很慶幸大生地產可以發展到今時今日。
C:翻查資料,大生地產的前身為大懋有限公司,由你們的父親馬錦燦先生於1968年創立,於1973年上市時才改名為現時的大生地產。1973年,William亦是在這一年加入公司的,當初為何會加入家族企業,更一做50年?
W:是先父想我加入的,當時剛畢業,沒有甚麼特別工作想做,於是一心一意加入大生地產。
P:我較哥哥遲幾年加入。大學畢業回港後,先在其他銀行做了一段日子,後來先父叫我回來做,於是便跟哥哥一同打理大生地產。另外我亦有在大生銀行幫忙的。
C:當時年青,總有自己的夢想吧,那時對父親的安排,難道沒有抗拒?
W:不能說是抗拒的,讀完書就要找工作做,其實做生意都是差不多的,而當時在香港做生意的選擇不多,不是做金融就是朝專業發展,醫生、會計、律師,或者做廠,我又不懂做廠,於是就去做地產。我出世時先父已從事地產,我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所有一切都已根深柢固,自自然然以地產為業。
從物業投資到東華慈善工作
C:與集團現時的保守作風比較,馬錦燦先生早年在地產投資方面的手段卻相當果斷,如1967年香港暴動期間便不斷入市買地皮,為大生地產的往後發展打造了牢固基礎,William你與父親共事了十多年,他的投資及管治作風對你有何影響?
W:他在做生意上有很強的前瞻性,其市場觸覺更是非常敏銳,常快人一步。他在上世紀30年代從內地來港,先在銀行工作,後來自行創業,並做得很成功。他做完金融便投資地產,1967年間購入不少地皮,因此才形成今日的大生地產。
P:先父有膽識又有遠見,他在早年覺得香港地少人多,人人都需要有地方住,於是便朝這方面發展。至70年代又興建很多工廈,80年代建商業樓宇,市場不斷改變,他便因應需求而開拓新業務,一直都眼光準。
W:他亦是個要求很高的人,我加入公司不久,便每朝早8時就要去視察地盤,然後再一起回公司開會,到夜晚又一邊吃飯一邊談論公事。我跟他共事十多年,我最欣賞他做事有毅力,若有事情是他想做的,便會一直不眠不休地去做。
P:他亦很樂於做慈善活動,我們小時候已常跟他去東華三院。
C:我原本亦有準備問東華三院方面的問題,既然你已提及,我便開始問,為何家族有這個為東華三院服務的傳統?根據資料,馬錦燦先生曾出任1950及1951年的兩屆東華三院主席,William後來又於1978年當上了東華三院主席,Patrick是2008年一屆的主席,而你們的弟弟Philip(馬清揚)亦於2022年成為了當屆主席。
W:其實若不是東華,其他慈善活動都會參與的,只是因為一直都是幫東華,大家有感情。當年是先父帶我去東華的,他說這是一所社會大學,可以認識很多人,又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聯繫社會,大家一起做善事。
P:我卻是因為朋友曾是東華的主席,他邀請我加入東華,於是亦成為其中一份子。
C:你們兩兄弟,一個主席,一個副主席,平日在公事上會否有爭論的時候?
W:多年來都合作得很好,很順暢。當大家有不同意見時,便一起討論,分歧難免會有,最重要是保持溝通。
P:1984年哥哥接手後,當時市道不好,但他一直都做得很好,而在很多事情上,大家一直都是有共識的。
進軍酒店業 開拓新里程
C:多年來,大生地產的發展方針都是傾向保守的,這個發展策略是如何定下來的?
W:大致上跟先父的發展步伐。香港雖然經歷了很多經濟上的起起跌跌,但我們向來作風穩健,默默耕耘,希望穩中求勝。就算面對各種金融危機,我們仍冷靜地面對各種挑戰。過去多年來,有些公司消失了,然而亦有些是愈做愈大,而我們便介乎兩者中間。
P:那些消失的公司大多是high gear,而我們因為作風保守,所以是low gear。
C:大生地產向來以物業發展及投資為主,為何在近十多年間開始涉獵酒店業務?
W:自2003年推行港澳自由行後,香港多了很多大型酒店,而在中型酒店方面,我們擁有自己的優勢,認為可以自行創造酒店品牌經營。當時剛好上環荷里活中心有部分樓層空置,於是就嘗試將之改建成酒店,在2011年投入服務。及後又為酒店業務重新定位,創立了服務公司Yulan Group,在2019至2021年間先後完成了荷里活中心酒店項目的優化工程,並改名為the Figo。到2021年,又完成了黃竹坑的工廈重建酒店項目,名為the Arca,令集團的物業及業務種類更為多元化,服務更與時並進。
C:新酒店的出現,其實亦展示出大生地產在發展機遇上的把握。the Arca在2021年6月開幕,而黃竹坑地鐵站自於2016年底通車後,除了吸引不少企業進駐,亦對遊客有一定的吸引力,人流興旺,對酒店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W:我們最初的計劃,是只開放6、7成的房間,因為「皮費」重,然後一邊請人及培訓員工,一邊增加房數,而房間出租率亦逐漸增長至8、9成,算是做得不錯。疫情期間,曾有人提議轉做隔離酒店,我是反對的,因為一旦市場復常及通關後,若沒有半年時間,旅客是不願意入住的,於是決定不做。疫情三年,由於集團的收入以物業收租為主,因此收入方面尚算穩定,現時再加上酒店的收入,只會更好。如今疫情已近尾聲,有不少公司都回來香港發展,旅遊業重生,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分子,發展將會是無限的;而未來,我們亦會開拓大灣區。
The post 大生地產 馬清偉 馬清鏗.穩中求勝的經營哲學 appeared first on Capital 資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