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字號企業去年營收646.4億元 餐飲食品類貢獻近三成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葉碧華、實習生李以晴 廣州報導

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廣州市屬國企老字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截至目前,廣州市屬國企共有老字號83個,占全市總數過半;其中中華老字號29個,占全市83%、全省51%。2022年,上述老字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6.4億元、利潤總額42.2億元。截至2022年底,資產總額706.9億元、淨資產348.6億元。

其中,餐飲食品類占29%,加工製造類占28%,醫藥類占22%,三者合計占老字號總數約八成。在餐飲美食領域,前三甲分別為陶陶居、廣州酒家和蓮香樓;而在食品飲料領域,王老吉、皇上皇和利口福佔據前三席位;醫藥健康領域中,陳李濟、采芝林、何濟公位列前三。

從品牌曆史角度來看,83個老字號平均自然年齡106歲,百年以上老字號26個,其中陳李濟、致美齋均超過400年,陳李濟以423歲成為全球最長壽藥企。

餐飲食品飲料立潮頭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以來,廣州市國資委先後出台了《廣州市支持中醫藥中華老字號品牌振興實施方案》、《關於振興市屬國有企業老字號的若干措施》2份政策文件,為振興老字號提出總體思路、基本目標和一系列措施。

其中,《廣州市支持中醫藥中華老字號品牌振興實施方案》提出將老字號納入發展城市規劃、支撐中醫藥全產業鏈建設等7方面22條工作措施,支持促進廣州市12個中醫藥中華老字號品牌振興發展,目標是帶動形成千億級中醫藥產業集群,弘揚中醫藥文化。

2021年9月22日發佈的《廣州市國資委關於振興市屬國有企業老字號的若干措施》,則提出了涵蓋資源整合重組、體制機制改革、經營方式與技術產品創新、品牌宣傳推廣、資本運作、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管理等10個方面的28條措施。

除了加強政策引領支持以外,廣州市還構建了由市國資委統籌指導、相關集團投資改革、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的三級責任體系,明確做強做大、做優做精、放開搞活三類發展方向劃分,指導各相關集團製定實施“一品牌一方案”。

以陶陶居為例,作為始創於1880年的餐飲老字號,在新的消費潮流衝擊下,品牌曾一度低迷不振。近年來,陶陶居按照“大品牌、輕資產、平台化”的發展思路,採取了多項策略,重新盤活品牌活力。

一方面,依託廣州酒家集團上市公司平台的資本運作優勢,陶陶居完成混改引入戰略股東持股45%,開啟“產業+資本”的加速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提速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內重點城市的佈局,目前該品牌已開至深圳、廈門、上海、北京等城市,門店數量從1家增至34家。

數據顯示,2021年陶陶居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1%和165%,近5年來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1%和37%;2020年末陶陶居公司完成混改後,品牌整體價值超5億元,較2012年成立時增長了855倍。

而在食品飲料領域,越秀集團旗下風行乳業繼2017年收購長城乳業後,2021年正式完成對輝山乳業的收購重組,截至2022年底集團共擁有13萬頭奶牛,原奶產量可達55萬噸。與此同時,2021年,越秀集團下屬越秀食品收購五羊牌商標,結束對外資雀巢公司多年授權。據最新數據披露,截至2022年9月,五羊牌雪糕實現營收近2億元。

推動國企老字號振興

2021年1月,廣州產投指導旗下廣州國資管理集團成立廣州老字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據廣州市國資委相關人士介紹,公司成立以來,整合梳理廣州產投旗下老字號品牌資源,理順品牌及產權關係,確立差異化發展路徑,圍繞食品產業鏈著力打造品牌輸出、供應鏈、電商三大業務體系,在門店拓展、食品開發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拓展了包括蓮香樓、惠如樓等老字號餐飲門店11家,共上市粽子、月餅等62款產品。”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廣州市國資委最新獲悉,目前老字號公司已集中運作廣州產投集團旗下的蓮香樓、泮溪、北園、大同、回民飯店、太平館、惠如樓7個老字號以及南園、菜根香、華北飯店3個老品牌。

據瞭解,2021年-2025年,廣州市每年將從國資收益中安排不超過5000萬元老字號專項扶持資金,已支持2批項目;推動設立老字號振興基金,首期規模4.04億元,基金首投已落地。

此外,為促進老字號振興工作精準施策和文化傳承傳播,廣州市國資委牽頭組織相關專業機構,編撰推出首部《廣州國企老字號白皮書》。據悉,白皮書綜合各品牌活力指數,將市屬國企老字號系統梳理、整理畫像並分類排隊,旨在搭建推動老字號振興發展的研究載體和推介平台。

對於下一步如何推動國企老字號振興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三大思路。首先,堅持建立品牌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深入推進分層分類差異化發展。其次,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老字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經營活力。最後,加速構建多層次立體化保護傳承和傳播體系,推動老字號融入社會、走向國際。

(作者:葉碧華,李以晴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