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有“高”招|2023年東莞將推動民間投資超2000億,營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小氣候”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實習生鍾瑞瑜 東莞報導

“希望審批不要讓企業跑來跑去,及時撤銷一些不合時宜的規定,金融產品要解決企業的持續經營續貸壓力。”在東莞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一場分組討論上,豐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銳平向東莞市市長呂成蹊發出呼聲。討論會上,除對營商環境提出建議外,在座不少民營企業家還就融資、市場競爭等話題表達了心聲。這場討論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莞民營經濟目前的痛點所在。

民營經濟一直以來是東莞經濟最強的基礎。目前,東莞非公經濟所占比重超過90%,要實現東莞的高質量發展,首先就是要推動製造業和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過去三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全球疫情,給民營企業帶來巨大沖擊。部分民營企業發展出現信心不足、徘徊不定的現象。如何再度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是東莞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必答題。

2月10日,東莞召開經濟高質量發展“2+2”政策新聞發佈會。發佈會透露,圍繞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東莞製定《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圍繞增信心、降成本、擴投資、提質量、解難題五個方面,形成12條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扶持措施。針對當前東莞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全面優化東莞市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和創新生態,讓民營企業敢闖、敢幹、敢投。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東莞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下重要的是要形成全社會尊重企業家、尊重民營經濟的風氣,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給予民營企業足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有效推動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增信心

民營經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作為民營經濟大市,東莞全市民營企業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占比六成以上,貢獻了七成以上的稅收總額,在進出口、投資、消費領域的貢獻分別占全市的六成、七成、八成以上。 

今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民營經濟是東莞發展的挺拔脊樑,東莞要不斷擦亮莞商金字招牌,讓民營經濟始終與東莞同頻共振、茁壯成長。

而受全球疫情疊加諸多不穩定因素影響,東莞民營經濟發展受到不小衝擊。進入新一年,全國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拚經濟、搶速度。東莞如何加快步伐,營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小氣候”?

胡剛表示,信心比黃金重要。在經曆了全球疫情衝擊後,民營企業最需要的是信心和環境。民營市場主體“敢不敢”,很大程度要看發展環境“優不優”,以及城市如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等方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在此次《若干措施》中,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優化營商環境、破解發展難題,是其中的重點方向。文件開宗明義提出,要大力弘揚民營企業家精神的立場和態度,通過設立“東莞民營企業家日”、樹立優秀民營企業家典型、邀請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打造領軍民營企業榜樣等,充分彰顯民營企業家的地位和作用,讓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進一步堅定民營企業家紮根東莞發展的信心。

民營企業耗不起、等不起。廣東清大同科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屹海在東莞兩會期間直言,企業擁有100多項專利,想融資卻有點難,專利抵押的評估“特別低”,在“技術—產品”的轉化階段,政府如果能出台引導基金,企業訂單將迎來爆髮式增長。

針對當下民營企業遇到的審批、融資等問題,東莞提出,2023年,要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奮力推進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對標對錶先進城市,在審批事項、辦事流程、服務效率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加快建設與廣深一體的營商環境,努力做到營商環境優勢加一、企業綜合成本減一。

具體而言,通過將重點民營企業納入市長直通車、舉辦政企“早餐會”“下午茶”、解決民營企業用地曆史遺留問題、提升惠企政策兌現力度、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以及為個體工商戶提供便捷高效政務服務等,幫助民營市場主體發展“穩預期”。

東莞市工商聯主席黃建平表示,東莞要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真正調動民營經濟的激情和活力,就要為民營經濟提供一個寬鬆且自由生長的環境,做到無事不擾,小事包容,大事善後,民營企業自然會茁壯成長。

加大對民營企業降本擴資提質扶持力度

“瓏遠集團紮根東莞本土,在推動東莞城市更新建設、提升居住品質等領域,經常有我們的身影。新的一年,我們渴望有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希望民營企業參加到更多的城市舊改、重大項目、大招商中。”廣東瓏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梓紅代表民營企業提出呼籲。

東莞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經濟發展史。民營經濟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為東莞經濟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不斷注入新動力。

當下,東莞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煥發新的活力?此次發佈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23年推動東莞市民間投資超2000億元、培育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65萬戶、力爭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領軍地位的民營企業集團的具體目標,相關目標又該如何保障完成?

在發佈會上,東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必良表示,除增信心、解難題外,東莞還重點就民營企業目前在成本、投資、質量等方面的難點痛點,出台了一系列實際的扶持措施。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在降成本方面,2023年,東莞要圍繞“用房成本、用工成本、資金保障”等三個民營市場主體當前呼聲強烈的成本要素,出台降本加碼政策,為民營企業送去“及時雨”。如在資金保障上,通過設立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專項基金、提升莞企轉貸資金使用效率以及減輕建築企業資金負擔等,保障企業發展資金。

在擴投資方面,東莞要圍繞“擴大民營投資、參與政府採購、支持開拓市場”等三個方面暢通渠道,為民營企業注入“強心針”。通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城市更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開發,支持民營企業聯合拿地建設“專精特新”產業園、總部基地等,支持民營資本擴大投資。2023年啟動一批聯合拿地試點,支持民營企業打造一批民營經濟產業園、專精特新產業園。

此外,通過落實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優惠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政府採購。小額採購項目(200萬元以下的貨物、服務採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採購項目),原則上全部預留給中小企業。並通過支持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支持企業包機組團參展,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市場。

在提質量方面,2023年將通過“品牌建設、創新發展、企業家隊伍建設、集聚發展人才”等四個層面,促進民營企業加強“練內功”。例如,通過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支持民營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技術改造和綠色製造等,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2023年,實現1億元以上重點企業產學研全覆蓋。

江夏國際集團董事長黃盾斌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我們今年將用好自身僑商優勢和我工商聯領域的相關資源,帶領東莞製造企業高質量出海搶訂單、拓市場,重點開發東南亞、加拿大等海外市場。”

此外,黃盾斌還表示,作為民營企業家,他希望東莞能繼續放寬一些領域的準入門檻,讓民營企業參與進去,形成公平競爭的局面,這樣更有利於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鄭康喜,實習生鍾瑞瑜 編輯:於長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