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大批富豪美國、瑞士銷戶將資金轉入香港?香港金管局回應…

  近期矽谷銀行爆雷,加上瑞士政府為促成瑞銀、瑞信合併,在合併方案條款中,將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高風險AT1債券(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全部清零,引發市場熱議。有消息稱,大量富豪正在急速走資,將資金遷移至香港。

  3月22日,證券時報記者向香港金管局求證此傳聞,金管局回應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之間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此外,香港金管局還回應了記者關於香港金融機構的債權人清償順序。  

瑞信危機後續,大批富豪將資金遷移至香港?

  在歐美銀行業相繼發生爆雷事件後,近期市場消息稱,大量富豪正在把錢從美國、瑞士轉回香港和新加坡。對此,證券時報記者22日向香港金管局求證,其回應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之間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即,資金進出香港是正常商業行為。

  據香港保誠的保險經理郝一向記者介紹,“最近一週確實有很多人過來諮詢有沒有什麼路徑將資金轉移,且從美國回來的海外華人占比較高。”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記者表示,目前看不出來美元資金是否大量遷移至香港,這個需要在2個月後,等待香港金管局披露相關數據,主要看港元和美元存款是否大幅增加。如果大幅增加,就能部分佐證確實有資金流入。

  香港某中資銀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近期開戶業務的確很繁忙,但主要是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內地人無法來港辦理業務,所以通關後就有非常多的內地遊客前來香港開戶,辦理什麼業務的都有,跟富豪將資金遷移至香港關係不大。

  瑞信AT1債或造成香港銀行業成本增加

  對於此番歐美銀行業相繼發生的爆雷事件,最打擊市場信心的可能是瑞士政府在處理瑞信危機時的做法。瑞士政府在促成瑞銀、瑞信合併方案條款中,將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高風險AT1債券全額撇賬,令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銀行發行的AT1債券風險。

  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問及香港金管局否會對香港金融系統造成衝擊時,金管局回應稱,根據香港《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條例》,條例下股東和債權人在處置程序中承擔損失有明確順序。金融機構所發行的資本票據(包括核心股本資本、額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票據)持有人,應預期按照清盤情景所享有的優先次序處理。因此,股東會首先承擔損失,其後是額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票據的持有人。

  高盛首席策略分析師Lotfi Karoui表示,長遠而言該類債券的需求可能受到永久破壞,投資者將重新評估該工具的風險回報,特別在金融壓力加劇的時候,由於該類資產性質較小眾,蔓延到整個信貸市場的風險有限。香港銀行資本充足水平遠高於監管要求,但彙豐、渣打今年重新發行AT1工具時,利息支出可能會被推高。

  記者查閱數據顯示,至去年底,彙豐核心一級資本(CET1)充足率為14.2%、渣打比率為14%,較監管要求多出約340基點,在歐資銀行股屬中遊水平。

  本地業務為主的銀行方面,中銀香港 、恒生銀行 、東亞 、大新銀行的CET1資本充足率較監管要求平均多出750基點,一級資本充足率(Tier 1 CAR)也較國際銀行平均高出250基點。

  從另一標準—杠杆比率計算(即一級資本相對風險承擔的比率,比率高等於資本較充足),香港的國際銀行較監管要求多出140基點,本地銀行較要求高出560基點,即使剔除額外一級資本(AT1),國際銀行仍較要求多出60基點。

  高盛表示,因應香港銀行業核心資本水平高,AT1債券事件對於香港銀行的重點,更多在於後續發行成本,而非對資本水平的影響。

  香港金管局:瑞信危機對香港市場不構成重大風險

  3月20日,香港金管局稱,瑞士信貸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家受金管局監管的瑞士信貸香港分行,以及兩家受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法團,所有公司都將照常營業。客戶可以繼續透過該分行存取存款及使用瑞士信貸提供的交易服務買賣香港股票和衍生產品。

  據悉,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總資產約為1000億港元,占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本地銀行業對瑞士信貸的風險承擔不大。香港銀行體系保持穩健,資本及流動性狀況充裕。2022年底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總資本比率為20.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第1類機構的季度平均流動性複蓋比率在2022年第4季為162.3%,遠高於100%的法定最低要求。

  此外,瑞士信貸的持牌法團並非股票市場和衍生產品市場前十大活躍經紀商。截至2023年2月底,瑞士信貸是第9大上市結構性產品發行人,占未到期單位的總市值約4%。整體而言,他們沒有對香港市場構成重大風險。

  香港金管局稱,將與證監會繼續與瑞士當局保持緊密聯繫,並密切監察金融市場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