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深調研丨渣打銀行林遠棟:人員流動性在恢復“通關”後呈直線上升 為跨境理財通發展奠定了基礎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胡天姣 深圳報導

粵港恢復“通關”後,跨境理財通市場受到關注,金融機構對該市場的擴容與投資者參與有了更高期望。

“客戶活動在通關後大幅增長,我個人幾乎每週有一兩天在香港。”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他非常喜歡的大灣區工作模式終於再現。

“通關後,市場對香港目前的投資環境將會有更多的瞭解。”林遠棟強調,渣打在投資者教育領域加大時間與資源的投放力度,幫助客戶瞭解跨境理財通的產品與風險。深入的市場瞭解有利於精準投資與風險管理。

“期待產品類別進一步豐富”與“放寬投資者資格與額度限制”幾乎是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溝通時的必談類目。

從銀行角度出發,渣打希望優化措施能夠儘早落地,但林遠棟指出,“跨境理財通”已經是一次個人資本項下的突破,審慎的開始至關重要。“打造‘跨境理財通’平台為一項持續計劃,一開始慢一點,看清楚問題,妥善解決問題,更重要。”其稱,“跨境理財通”應該要一直走下去。

近期偏向於高息定存的投資者增多

21世紀經濟報導:進入2023年,如何看待“跨境理財通”?對其發展有哪些期待?

林遠棟:“跨境理財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市場積極參與其中。渣打希望借由“通關”這一契機,使市場、客戶及潛在客戶更多地瞭解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等投資環境。深入的市場瞭解有利於精準投資與風險管理。

21世紀經濟報導:跨境理財通將發揮何種重要作用

林遠棟:大灣區是全國高淨值客戶密集且增速很高的區域,基於對全球資產配置的剛性需求,該區域內需要有一套更多元、更平衡的資產配置安排。

作為金融互聯互通項目,“跨境理財通”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是個人資本項下的重要開放。它意味著,在推動互聯互通方面,政策十分明確與清晰。

我們相信“跨境理財通”會逐步完善,渣打對此也有著足夠的信心。正因如此,渣打計劃將更多的時間與資源投入至投資者和市場教育領域,以明確的幫助客戶瞭解風險與產品。

21世紀經濟報導:當前,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的財富管理需求發生了何種趨勢性變化

林遠棟:投資者非常敏銳,在不同的時點、不同的環境,投資者會選擇不一樣的投資組合。

過去一段時間內,偏向於高息定存的投資者增多,這在兩年前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隨著市場的變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不同投資者有著不同的市場觀點,誰對誰錯,難下判斷。渣打希望做的,是提供充分、透明的信息,幫助客戶把握投資機遇。

審慎推進尤為重要

21世紀經濟報導:在“跨境理財通”產品範圍的擴大與優化方面,預計今年會有哪些進展?如何解決“跨境理財通”的痛點?

林遠棟:我不會用痛點來形容目前“跨境理財通”面臨的產品擴容現狀。創新型項目的開端需要謹慎,應該首先幫助客戶熟悉市場環境。從銀行角度出發,渣打肯定對管道擴容持歡迎態度。若“跨境理財通”的彈性加大,投資者可供選擇的產品會更為豐富,交易/投資流程也會更為便利。

至於具體時間點,渣打目前暫未有相關信息,我們當然也希望優化措施得以儘早落地。

21世紀經濟報導:業內呼籲“跨境理財通”管道擴容已有一段時間,到達何種程度才可能出現一個質的突破?

林遠棟:任何創新事物都應有一個審慎的開始,這一點非常重要。若在初期就出現風險,投資者信心將受到影響。“跨境理財通”已經有了巨大突破,對於“跨境理財通”而言,與在一兩年的時間內衝上高速發展階段相比,在未來20年、30年不斷可持續的發展更為重要。

過去兩三年內,粵港人員流動不便,調整也並非是最佳時機。今年則不同,兩地人員流動性在恢復“通關”後呈直線上升趨勢,為“跨境理財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1世紀經濟報導:渣打在內部是否會進行相應調整,對大灣區內陸投資者的偏好有何預判?

林遠棟:僅從渣打自身看,渣打兩地的團隊在“跨境理財通”的工作開展中絕對一致。

渣打非常重視大灣區的發展,其也是集團的戰略市場之一。在該區域,渣打優勢明顯:渣打在香港為發鈔行、主要銀行之一,同時在內地紮根165年。若將大灣區整體視為一個市場,此種組合具有競爭力。

我們內部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即在“跨境理財通”的良好推行之下,兩地團隊均會獲得良好回報,團隊合作動力因此充足。

為此,渣打在內部展開了大量培訓,使團隊瞭解如何更有效率地細化操作。通關後,渣打客戶活動大幅增長,我們希望渣打能夠成為大灣區客戶心目中的大灣區銀行。也希望進一步精準打通現有流程,為客戶提供無論優質服務, 一步一步踐行好“跨境理財通”。

(作者:胡天姣 編輯:辛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