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新納入53只中國股票 被納入企業將獲更多資金配置

5月12日,全球金融服務商MSCI公佈了2023年5月指數調整結果。調整涉及MSCI全球標準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MSCI中國指數等。

本次調整中,與國內投資者最相關的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53只中國股票,包括巨人網絡、寒武紀在內的51只A股與京東物流、中遠海能2只港股,同時剔除珀萊雅、國海證券、永太科技等13只個股。

據悉,上述調整結果將於2023年5月31日收盤後生效。

在MSCI多個指數成分股的調整出爐後,相關的指數基金也將隨之調倉,從曆史經驗來看,新納入的企業將得到更多的資金配置,而被剔除的企業將會被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賣出。

5月12日,京東物流早盤一度漲近7%,截至當日收盤,京東物流大漲5.45%。

“A股納入MSCI後,追蹤指數的主動和被動資金流入A股市場,加速了A股的國際化進程。”通過持續研究MSCI指數調整對A股相關個股的影響,國元證券分析師朱定豪認為,MSCI指數調整通常會在調整日給被調整個股帶來尾盤異動,這是由於跟蹤指數的境外被動資金為了達到最小的追蹤誤差,會較嚴格地執行MOC(Mark to Close)策略,一般在生效的前一交易日收盤集合競價時段進行買賣操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3只成分股被納入

MSCI系列中國指數主要包括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和MSCI中國A股指數三大類。

其中,MSCI中國指數目標是覆蓋中國股票市場85%的自由流通市值,包括H股、A股、B股、紅籌股、P股和外國上市股票(比如ADR)。其中A股是以20%的自由流通市值納入指數。該指數使用離岸人民幣彙率計算。

本次新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53只成分股中,包含51只A股與2只港股,總市值排在前三位的是京滬高鐵、晶科能源、大全能源。

從申萬行業來看,新納入的51只A股成分股集中在電子與交通運輸,分別有9只、4只成分股。包括4只航空機場股,分別為白雲機場、海南機場、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在9只電子行業成分股中,6只個股集中在半導體行業。

值得關注的是,有方正證券、南京證券和國金證券3只證券股被納入。另外,白酒板塊老白干酒、捨得酒業也被納入,智能電器公司石頭科技、國內醫藥分銷龍頭國藥股份被納入。

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新納入的個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的行業形勢,隨著經濟的複蘇,交通運輸業開始回暖,同時,中國科技行業引起了外資的持續關注,證券行業近期反彈也很明顯。

方正證券最新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3億元,同比增長6.30%;歸母淨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16.55%。

南京證券也同比實現增長,在2023年一季度,南京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43億元,同比增長63.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73.02%。

同樣,國金證券也實現營收淨利的增長。

與此同時,MSCI中國指數剔除了珀萊雅、鴻遠電子、國海證券、美迪西、永太科技等13只個股。

儘管珀萊雅年報顯示,2022年,珀萊雅的營收規模達到63.85億元,但珀萊雅的市值仍在收縮,珀萊雅股價曾在2021年初到達214元/股的高點,5月12日該股收報最低價161元/股。

帶來顯著的調倉衝擊

據悉,MSCI指數調整分為定期和臨時調整,定期調整發生在每年2、5、8、11月,其中半年度調整幅度較大,每次定期指數調整都會給成分股帶來顯著的調倉衝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中後,主要對四個重要指數造成影響,分別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MSCI ACWI全球指數(MSCI ACWI Index)、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MSCI Asia ex Japan Index)和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

隨著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追蹤相應指數的主動和被動資金也會流入A股。

在海外市場規模較大的追蹤相關指數的被動產品,規模較大的是IEMG(iShare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截至北京時間5月11日,規模達到447.41億美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資本市場下跌之際,中國股市吸引力逐步提升,海外投資者搶購中國股票ETF。

隨著MSCI多個指數成分股調整,相關的指數基金也將隨之調倉,新納入的企業將得到更多的資金配置;而被剔除的企業將會被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賣出。

本次MSCI指數調整將於5月31日收盤後正式生效。

朱定豪認為,MSCI指數調整通常會在調整日對被調整個股帶來尾盤異動。

在過往的成交中,朱定豪以MSCI中國A股指數調整為例發現,調整日個股成交量較調整日前20個交易日有所放大,尤其是尾盤集合競價成交量大幅上升,成交占比從1%升至20%左右,其中被剔除的個股成交量的放大更加明顯。換手率小的個股尾盤成交量放大效應更強,尾盤成交量的占比會達到30%以上。

不過,指數調整對個股全天的價格影響有限,但對尾盤集合競價的股價影響大。被納入的個股尾盤上漲的占比達到 70%,被剔除的股票平均有90%會在尾盤出現下跌。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調整正式實施日,雖然被動資金“必須”按照權重變化進行調倉,但股價的實際變動卻未必與權重調整方向一致,反而會更多受到提前套利資金與被動資金之間強弱對比影響,此前也不乏新納入或權重增加個股在調整實施日股價下跌的情形。

(作者:李域,實習生歐子舒 編輯:包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