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答本報記者:如何鼓勵企業用人民幣結算是離岸金融體系的主要挑戰

7月20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率領的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訪京,並與媒體就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對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出的“目前離岸人民幣金融體系主要面臨什麼挑戰?以及未來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金管局的動作是什麼?”問題時,餘偉文表示,如何鼓勵更多企業以人民幣結算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未來香港金管局將在打通基建(支付、跨境結算),增加人民幣流動性,鼓勵企業改變習慣用人民幣結算等領域繼續發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餘偉文表示,目前離岸人民幣金融體系中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善,推進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還需要鼓勵更多企業用人民幣做貿易結算,但讓企業改變多年的習慣(以美元結算)較難。

值得注意的是,餘偉文還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一定是未來發展方向,人民幣的市場份額也一定會增加。但他認為,貨幣的國際化是非常複雜和漫長的道路,“去美元化”不太可能,未來會呈現“一個既有美元又有歐元、日元,也有人民幣的平衡局面。”

餘偉文。資料圖餘偉文。資料圖

餘偉文表示,香港是人民幣最大的離岸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防火牆”,中國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要在國際舞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戰略性的意義。2022年中國內地外貿以人民幣結算占比大約是20%,前兩年(這一指標)為16%,“與其他主流貨幣比還是偏低,非常有潛力。”餘偉文稱。

對於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餘偉文分析稱,最重要的是實體經濟用人民幣。只有實體經濟用人民幣,手上有了人民幣,才會去考慮以什麼途徑去做投資。他認為,香港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任務是搞好金融基建,把所有營運的需求配套做好,要考慮到企業如果要借人民幣做貿易結算,市場的流動性夠不夠?如果要用人民幣投資,市場的產品夠不夠?

第一是流動性,2022年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聯合宣佈優化貨幣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建立起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互換規模由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港元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港元。“常備互換”意味著今後無需定期續簽,資金使用更加便利,同時能夠為香港市場提供更加穩定、長期的流動性支持。

第二是產品,人民幣的點心債在香港過去一年翻倍,今年上半年也在增加。目前人民幣似乎在走弱,但利率較低,作為貸回來的同期貨幣其實非常有吸引力,所以人民幣貸款,人民幣債券自去年以來發展較快。

“我們最缺的是人民幣的股票,不容易做的主要原因是港幣的股票流動性非常強。”餘偉文表示,雖然每天成交有漲有跌,但依然約有800億、1000多億(港幣)的成交量。對於股票投資來說,流動性是首要考慮因素。如果“南向通”(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南向合作)能加快,希望能促進“人民幣櫃檯”的流動性,流動性強,就有更多的人去買賣,也會有更多人感興趣,最終形成市場。所以在“人民幣櫃檯”可能開始比較難,後面會好一些。

上述“人民幣櫃檯”是指5月19日,香港交易所宣佈,擬於6月19日在香港證券市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及“雙櫃檯莊家機制”。

第三是改變投資者的習慣,例如一個企業做了十幾年美元支付,怎麼讓他們投入資源去改用人民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何改變投資者的習慣,讓更多企業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餘偉文認為監管機構和銀行要加大對外推廣的力度。

“人民幣貿易結算從最初的0、2%,到現在20%,看起來是推進了很多,但從中國作為最大的貿易國角度來講,應該要更多。”餘偉文表示,主要問題在於推廣佈局,要充分利用兩個走廊——“一帶一路”和東盟國家。近期,餘偉文與其團隊訪問了中東,發現當地對人民幣市場一點都不瞭解,因此他認為,一定要多做推廣。

今年6月,餘偉文公開表示,他近期帶領若干香港主要銀行高管出訪中東,希望吸引中東油企把在未來貿易結算中取得的人民幣投向香港的人民幣資本市場。

餘偉文認為,現在是(人民幣國際化)一個很好的機會。第一,在這麼不明朗的宏觀環境下,每一個機構都想分散風險,例如他在中東發現很多企業或者一些家族辦公室、投資人等都在想怎麼分散風險,餘偉文告訴他們,(投資)中國的資產或者用人民幣就是分散風險很好的做法。

第二,由於過去十幾年美元和日元是零利率,一些中介機構投資之時偏向於用美元融資,但現在美元利率高,人民幣利率低。因此我們現在希望東南亞、中東、非洲多進行人民幣融資。

對於當下呼聲很大的“去美元化”,餘偉文表示,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漫長的道路,未來美元還是國際金融體系裡面非常重要的貨幣,因此“去美元化”其實很難實現。“目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全球市場份額)只有3%,慢慢增加到5%、10%、20%……可能需要5年、7年的時間。未來將會呈現出一個既有美元又有歐元、日元,也有人民幣的平衡局面。”餘偉文稱。

實際上,餘偉文提到的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十分重要。對於貨幣國際化而言,貨幣除了交換媒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價值儲存和價值尺度。

7月2日,高盛發佈報告稱,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作為“交換媒介”的使用有所增加,但作為“價值儲存”和“價值尺度”仍然很少。此外,在國際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主要是中國自己的跨境支付,而在第三方市場中人民幣的使用有限。與中國占全球GDP、商品貿易的份額相比,人民幣計價的儲備仍然很低。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wind發現,近年來,人民幣國際支付的全球市場份額僅為2%—3%。高盛報告稱,SWIFT數據顯示,美元仍然是國際支付中的主導貨幣——(截至2023年5月)43%的國際支付以美元計價,32%以歐元計價,7%以英鎊計算,以日元計算為3.2%。

餘偉文再次強調,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向好,作為監管機構需要做的是儘量提供便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產品的落地。更重要的是,如何講好中國的故事,讓更多的企業知道用人民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