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黃金抗通脹作用不會褪色,看好未來中國黃金市場需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吳斌 上海報導

在金價高企和足金偏軟“痛點”下,技術日漸成熟的硬足金正登上更廣闊的舞台。

足金的含金量不低於990‰,一直是珠寶飾品界最受歡迎的貴金屬。然而由於足金偏軟的屬性,維氏硬度約為40HV,在應用於飾品設計匠造時面臨諸多局限,外形多為傳統樣式,而且容易變形、佩戴週期有限。而硬足金飾品解決了過往足金飾品偏軟的痛點。硬足金飾品生產主要通過兩大工藝技術:一是電鑄成型工藝,二是失蠟澆鑄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加入0.1%-1%微量合金,硬度得以提升至60HV或更高,不易刮花、磨損、變形。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金價越來越高,原料價格越來越高,同樣的錢買到的飾品更小了,展現力可能更受限了。但現在因為技術進步,金飾硬度提高,可以把足金做得比較薄,中間鏤空,體積更大,表現力更強,也不易變形。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

對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愛鑽石愛黃金”這一現象,王立新認為,年輕消費者現在變得更實際,對價值理解得更加深刻一點,追求儲蓄性消費是非常明顯的趨勢。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幾年黃金飾品的款式百變多元,國潮文化也賦予了黃金飾品新的內涵,也越來越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

除了消費者,各國央行也對黃金青睞有加。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購金需求達到了創紀錄的387噸,中國也連續九個月增加黃金儲備。在王立新看來,大部分央行增加黃金儲備一個主要的目的是分散投資,讓儲備資產多樣化。近幾年央行增持黃金有兩個大的特點:一是增加黃金儲備的央行數量在增加,二是發達經濟體也開始增加黃金儲備。

展望未來,王立新認為黃金的抗通脹作用不會褪色。過去三十年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平均年回報率大概在6%至8%,這種持續性回報在金融產品里並不多見,買黃金保值應該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來看。而且黃金可以兌換成任何外彙,流動性很好。

對於消費者而言,王立新建議把純投資和購買首飾需求區分開。金飾價格終歸還包含了飾品的手工費,如果看好金價,消費者可以去買純投資產品。如果消費者在買首飾的同時還希望有更強的保值屬性,買足金產品更合適,買低純度的黃金在回購中的損失會比較大。

年輕人為何“不愛鑽石愛黃金”?

《21世紀》:現在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愛鑽石愛黃金”。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你是如何看待這個現象的?

王立新:我覺得年輕消費者現在變得更實際,對價值理解得更加深刻一點。經曆了過去幾年疫情和市場的動盪,他們的認知也有所改變,我們稱之為儲蓄性消費的這一趨勢愈發明顯。黃金正好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還可以回購,過去幾年金價整體上也在持續上漲。消費者買了黃金以後,隔幾年還可以以舊換新或者變現,這也增加了黃金飾品的受歡迎程度。

另一方面,黃金行業也在進步,主要體現在黃金的生產製造層面。中國是製造大國,黃金首飾原來主要依靠手工,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加工工廠開始大規模使用現代化製造手段生產首飾,工藝的進步會讓產品的展現力大大地提高,過去幾年黃金飾品的款式百變多元,國潮文化也賦予了黃金飾品新的內涵,也越來越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

硬足金兼具硬度和保值優勢

《21世紀》:近年來硬足金產品越來越受到Z世代歡迎,硬足金技術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什麼時候成熟的?

王立新:這一技術七、八年前就開始出現了,那時候叫3D硬金,加一點輔料增加硬度,例如生肖轉運珠,中間鏤空,用繩子穿起來,用金量沒有那麼大。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更多的工藝讓硬足金飾品更加豐富和成熟,最大的突破其實就在過去幾年。與此同時,國家也有一些標準,不能隨便就叫硬足金,多硬算硬?目前團體標準已經出台了,行業標準正在最後的審批階段,標準的出台也能讓硬足金的技術制度化。

從外因來講,金價的高企也在推動著行業進步。金價越來越高,原料價格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按照黃金價格上漲的幅度來增加消費金額,行業就得想辦法。中國消費者購金支出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區間,金價上漲後同樣的錢買到的飾品更小了,展現力就差了。現在因為技術進步,硬度提高,可以把足金做得比較薄,中間鏤空,外觀更大,也不易變形。

《21世紀》:那硬足金會擠占18K金的市場份額嗎?

王立新:可能會擠占一部分,但是不會取代,硬足金和18K金各有特點。18K金硬度還是比硬足金要高,加工展現能力有優勢,18K金的純度是750‰,剩下的25%可以增加很多其他金屬,可以變換顏色,而硬足金目前是做不出來的。但是在中國大陸市場,很多人都願意買高純度的足金,保值功能更強,這點硬足金就占有優勢了。

需求前景可期

《21世紀》:今年二季度中國金飾需求為132噸,同比增長28%。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你對中國黃金市場的前景有哪些預判?

王立新: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市場銷量還可以,同比是增長的,但略低於五年均值,消費市場沒有完全恢復。另外,最近幾年金價漲幅比較大,黃金飾品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黃金飾品在整個珠寶首飾類別裡面表現最好。雖然有一些壓力,但整體上我們對中國黃金市場未來的需求有信心。

在全球經濟壓力高企、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很多投資品類表現不太好,而過去幾年黃金錶現出來的抵抗風險、保值的屬性特別明顯,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對黃金信心還是很足的。原來黃金飾品市場里消費更多的是年長一些的消費者,但現在消費主力增加了很多年輕人。

《21世紀》:讓我們從央行的角度看看黃金需求,世界黃金協會8月初發佈了《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得益於今年上半年央行購金量創同期曆史新高以及黃金投資和金飾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黃金市場整體需求良好。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購金需求達到了創紀錄的387噸,中國也連續九個月增加黃金儲備,如何看待各國央行對黃金的熱情?

王立新:央行連續增持黃金其實已經有13年了,從2010年開始基本上都在持續增持黃金。近幾年央行增持黃金有兩個大的特點:一是增加黃金儲備的央行數量在增加,二是發達經濟體也開始增加黃金儲備。世界黃金協會每年都會做一個央行儲備的調研,未來12個月會不會增加黃金儲備?認為會增加黃金儲備的央行比例一直在增加。

過去十幾年發展中國家增加黃金儲備,這是因為原來黃金在外彙儲備中的比例是很低的,這一點很好理解。但如今發達國家也開始增加黃金儲備,比如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是增儲第二大的國家。大部分央行增加黃金儲備一個主要的目的是分散投資,讓儲備資產多樣化。

黃金抗通脹作用不會褪色

《21世紀》:現在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黃金的升值速度難以抵禦通脹,也有人認為黃金的投資價值依然不可替代。黃金的抗通脹作用褪色了嗎?你怎麼看待黃金的投資價值?

王立新:黃金的抗通脹作用不會褪色,黃金的實際購買力水平並未下降。首先,過去三十年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平均年回報率大概在6%至8%,這種持續性回報在金融產品里並不多見,很多人光看到短期的價格變化,忘記了長期的變化,買黃金保值應該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來看。第二,黃金還有一個特點,是一種國際通用的金融產品,可以兌換成任何外彙,而很多金融產品不具備這一特徵。第三,黃金的波動性不大,很多金融產品預計年回報率可能很高,但損失本金的風險也很高,本金甚至可能會跌30%、40%。最後,任何一個好的金融產品一定要看流動性,想賣的時候有沒有足夠深的市場?有沒有足夠公開的價格讓你很容易賣出去?這一點黃金具有很大優勢。舉個例子,現在一些人想要賣房子,但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賣出,除非給特別大的折扣。

區分純投資和購買首飾需求

《21世紀》:如何吸引更多Z世代消費者擁抱硬足金和其他黃金飾品?升值預期會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嗎?

王立新:我們不認為消費者購買金飾是建立在一定要漲價的預期上,短期內漲價不漲價不是消費者購買金飾最大的訴求點。金飾價格終歸還包含了飾品的額外價格,例如工費等,消費者購買金飾在很大程度上還出於愛美之心。

如果看好金價,消費者可以去買純投資產品,而不用買金飾。在純投資類的黃金產品裡面有很多選擇,可以選擇金幣金條等投資產品,但是建議投資者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不能一味圖便宜選擇了一些不正規的渠道。

如果消費者在買首飾的同時還希望有更強的保值屬性,當然買高純度的黃金更合適,買低純度的黃金在回購中的損失會比較大。但從消費者的角度,我們還是建議把純投資和購買首飾需求區分開。

(作者:吳斌 編輯: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