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儲能投資未來,新能源投資策略與行業研究沙龍成功舉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李振  廣州報導

8月23日,新能源投資策略與行業研究沙龍成功舉辦。該活動由粵財基金與廣東省創投協會共同主辦,旨在為新能源企業提供行業分析與政策解讀,介紹資本投資新能源行業的底層邏輯。來自企業、券商、投資機構的50多位代表出席。

“儲能產業對於廣東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重要戰略意義。”粵財控股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鮮在致辭中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亟需通過儲能系統平滑新能源電力輸出、緩解電網壓力。全球主要國家都已經把發展儲能產業作為國家戰略,全面展開搶占儲能製造業戰略製高點的競爭。

廣東在新型儲能產業已經完成初步佈局,尤其是在中下遊的儲能電池和系統集成等領域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也培育了一批行業知名企業。圍繞廣東省這個中心工作,粵財也在積極籌備儲能產業基金,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金融支撐,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創投協會會長徐勇認為,儲能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界合作和努力,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作為一個資源彙總的大平台,希望借本次活動共同探討儲能技術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的突破,為推動儲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私募投資基金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助推器,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已經2023年6月16日國務院第8次常務會議通過並予公佈,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為幫助機構準確理解《條例》內容,瞭解其出台對私募行業及管理人的重要影響,金杜律師事務所金融證券部合夥人陳倩思圍繞《條例》的概念、廣義影響等方面進行瞭解讀,並圍繞核心問題及對創投基金的影響展開了全面的解析。

今年以來,人民幣在一般商品貿易結算和以油氣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貿易結算方面屢有突破,有望進一步增強支付貨幣和儲備貨幣功能。粵財基金投資二部總經理宋晗圍繞中國的能源獨立與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與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儲能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深入探討。

2023年,儲能產業熱度持續攀升,儲能相關政策密集出台。廣東省為搶占新型儲能產業製高點,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本省“製造業當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2023年上半年共印發近40項儲能相關政策,政策體系呈現“1+N+N”的模式。一系列政策的發佈既推動了廣東省儲能產業的發展,也對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起到引領帶頭作用。

粵財中垠新能源新材料投資部總經理景鋒在活動上帶來了廣東省新型儲能行業投資機會的主旨分享。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前五的企業均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比69.3%,國內鋰電儲能產業鏈未來將全面參與全球競爭。作為國內儲能電池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全、最成熟的地區,廣東在儲能產業鏈環節佈局完備,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收入將達6000億元。

智光儲能董事長薑新宇在儲能產業發展機遇與存在的問題中表示,儲能行業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拚的是可靠性、效果與持續發展力。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每一次技術創新,對於儲能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而言,都有可能是短暫且稚嫩的。因此,要避免為創新而進行創新,資本市場與儲能行業需理性融合發展,呼籲共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振 編輯:於長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