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眾陶聯總裁蔡初陽:每個傳統產業的痛點上都能凝結出一批數據資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張雅婷 廣州報導

編者按:當賽博朋克式的未來初現端倪,數據已然成為驅動發展的新石油。開墾萬億大數據賽道、釋放數字生產力,成功打造出數據產品是關鍵之筆。南方財經全媒體策劃推出“新石油開發記”之二——“數據產品誕生錄”系列報導,力圖通過解密兼具市場競爭力與開拓氣質的優秀案例,透視數據產品背後的生產邏輯。

廣東一如既往勇立時代潮頭,率先啟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數據價值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故事的首站,就從廣東講起。

為解決傳統產品普遍面臨的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出口受阻、利潤下降、創新乏力等困境,廣東佛山15家陶瓷企業於2016年共同發起成立佛山眾陶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陶聯”),促進同行競爭性企業抱團發展,推動陶瓷行業轉型升級。

讓更多人知道眾陶聯的,是因為它今年打造出的全國建陶產業首個數據產品——“眾陶聯交易證據鏈證書”。這一產品在廣州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預計2023年收益達2800萬元。

“任何產業都有痛點,如果尚不知如何通過數據要素賦能高質量發展,那就先哪裡痛治哪裡。”近期,眾陶聯總裁蔡初陽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專訪,詳解傳統產業如何在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浪潮中走出破局之路。

(圖說:眾陶聯總裁蔡初陽)(圖說:眾陶聯總裁蔡初陽)

發揮數據價值的兩條路徑

南方財經:由於陶瓷行業早年形成的經營模式不規範,導致繳稅頗為棘手,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為解決這一難題,眾陶聯做了哪些助力工作?

蔡初陽:因為原材料交易成本難認定,企業在增值稅鏈條上同樣難以合法抵扣進項稅額,因此我們做了三件事。一是將真實性還原,用真實的證據做成鐵賬,形成交易證據鏈。體現“真實”,最核心的就是“三流合一”,即貨物流、發票流、資金流的連接主體一致,這也是國家政策要求的。第二是我們搭建一個產業平台,構築可追溯、可交叉認證、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形成數據產品,不斷升級整個交易鏈證據收集過程的技術系統,例如貨物從哪買、向誰買、多少錢……一直到使用端的整個過程,用技術與人工進行查證和交叉認證。第三就是我們抱團向當地政府要政策,減輕交稅之後帶來的成本壓力。

南方財經:為什麼會想到借用數據的力量為行業創造新的環境?

蔡初陽:這是一個大環境倒逼產生的數據產品。一開始是解決交稅納稅的問題,後來一步一步做,發現它確實填補了一個行業的空白。當形成真實可靠、可溯源的數據鏈條後,發現數據也可以變為資產,數據產品讓平台客戶和金融機構逐步建立信任關係,從而提供信用憑證、提供資金的支持。

有了數據產品才讓我深刻理解,為什麼數據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就像一塊泥土,沒有數據賦能,它無法持續流通,永遠都成不了商品,永遠都成不了生產資料。數據產品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築牢了底盤能力。

南方財經:對於很多實體經濟的企業來說,即便有數據也不知道如何打造成數據產品,對於企業要怎樣發力去參與到數據要素市場中,你有哪些經驗和建議可以分享?

蔡初陽:我體會很深的是,如果有人說數據不能轉化為價值,那肯定是耍流氓。發揮數據價值是兩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數據能夠幫助產業高質量發展,另外一個路徑是數據能夠解決產業經營的痛點、短點、堵點、難點。

先說第一條路徑,是通過數據對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升產業原有價值。就像我們目前在探索的眾陶居,就是構建泛家居產業消費升級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從一個燈出發,將它的設計、物料、工藝、品控這四大方面建立標準化台賬,全鏈條可視化,形成健康照明可信品質證書數據產品,這個燈的附帶價值就提升了,也會推動產業提升,通往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二條路徑,簡單來說,沒有一個產業沒有痛點的對吧?任何產業都有痛點,如果尚不知如何通過數據要素賦能高質量發展,那就先哪裡痛治哪裡,用數字化產品來製定解決方案。我們相信每個傳統產業的痛點上都能凝結出一批數據資產,來幫他處理問題。就如眾陶聯一開始就從陶瓷行業的稅務痛點出發,面向原材料端、物流端等應用場景來挖掘數據產品。

傳統產業的春天來了

南方財經:據你觀察,在走上用數據來解決產業問題這條道路的前後,整個行業環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蔡初陽:第一個是生產關係,國家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很清晰地勾畫出來產業發展過程中全新的生產關係,那就是讓產業有序發展。2012年時,我的感受很明顯,比如說治理環保、依法納稅等問題都提到了一個重要層面亟待解決。

第二個是當下消費環境發生了結構性改變。消費者多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里開展商業活動,中間經銷成本居高不下,產生大量的成本浪費。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發展,消費者有更多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以往品牌造勢、打概念的路走不通了,消費觀念發生根本性改變。比如這個沙發的皮是不是真的皮?它的原產地到底是哪裡?以前想知道真實信息很難,現在可能一個電腦來查數據就搞定了。

數據變成了貫穿在我們生活當中每個生產環節與消費環節的必然要素。

南方財經:在你感受到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有印象深刻的案例嗎?

蔡初陽:2012年時,有一個600多萬人口的城市,它只有一個建材市場,裡面一個陶瓷專賣店只有500平方米,但一年裝備量能產出接近5000萬,經營過程非常良性,還能發揮賣場的集中效應輻射城市周邊。上個月我瞭解到現況,該城市高端賣場有18個,但這個店經營一年只做了300多萬,只能依靠一些分銷和工程。

從5000萬變成300多萬,可想而知環境變化有多大。實體經濟在成本一直上漲的同時該如何擴大生意、如何經營轉型?如果沒有數字化的話,行業不可避免走下坡路。沒有新模式、新工具、新方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然用老的方法能解決的早就解決了,是吧?

南方財經:目前全國都在提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闡述你的理解,你會給出什麼?

蔡初陽:說實話,去年12月“數據二十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出來後,我一個晚上沒睡著,我太興奮了,就像我們原來兩腿無力,突然有人撐著那種感覺。讓我給出關鍵詞,第一個就是春天。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有了坐標指南,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借數據之力。

第二個詞是必轉,企業必須轉型。以往企業認為轉型增加成本,或者以為將數據拿出來會泄露自身商業秘密,反而導致不安全,但現在是國家層面明確了數據要素能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是一種新的資產能力,保障你的企業走得更遠、發展更安全。

第三個詞是價值,因為價值源於數據,原來我們競爭靠什麼?靠創新,靠品牌。靠產品,但是未來的競爭都將依託數據帶來的價值。

高質量發展是建生態,而不是壟斷

南方財經:在創辦眾陶聯之前,你積累了豐富的政企工作經驗,曾任佛山市石灣區常務副區長、東鵬集團總裁。作為管理者,你認為自身的經曆如何影響了眾陶聯的發展?

蔡初陽:一個人的成長是經過各方面教導和培育的。我在政府工作時,更多培養了自己一種大局觀,讓我之後在就是思考一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會忽視環境因素和企業責任。在實體企業工作經營管理過程中,則是深刻瞭解到產業發展過程中內在的痛點和無奈,比如商界的誠信環境需進一步強化,以及提升工業基礎和標準化產品才能實現與國際接軌。

加入到眾陶聯平台,有一點非常明確——必須有情懷,這是建生態的過程,讓行業企業都能夠生存,搭建產業的發展協同能力,而不是形成壟斷,所以我們沒有接受任何一個投資,因為如果不是普惠於產業,你的動作一定會變形。

南方財經:眾陶聯在打造數據產品過程中,曾遇到過哪些困難?

蔡初陽:第一難是產業教育,更新思想觀念,讓產業對數據有更深入的認識。即便這麼多利好政策出台了,很多企業也無從下手,就像我和他們說“數據二十條”,對方都很疑惑“怎麼你說話都不接地氣了?說的東西我都聽不懂了。”我們作為平台服務企業,在思想觀念更新的基礎上,還得提供給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藍圖、路徑、方法、工具。

第二個難是產業數字人才奇缺無比,數據市場空間很大,但既懂傳統產業又懂數據或數字技術的人才難尋。第三個難是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數據領域的研究。打造數據產品,需要讓產業與政府也建立信任,如果監管部門不熟悉、不瞭解,工作難以更進一步推進。

南方財經:作為民營企業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代表,眾陶聯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麼?

蔡初陽:眾陶聯短期數據戰略,是針對產業經營過程當中的痛點,推動構建政企信任的產業數據環境。廣東省非常看重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省市區各級給予了諸多鼓勵支持,有相關領導調研時曾說,要求守住兩條底線,第一條是信任的底線,第二條是安全的底線。我們通過搭建優質的產業數據賦能平台,保障數據合規高效流通發展。

長期目標是將全產業鏈建成數據生態,我們不與行業上下遊競爭、不做改善型工作、不打價格戰、不做落後生產力的降落傘,而是要做單個企業做不了、不想做的業務,做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者,為產業上下遊友好發展製定規則,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者,從而以數據賦能產業,催生新業態,最終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作者:張雅婷 編輯:吳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