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A股家族攜手“參賽”:AI推動效果待顯,技術投入先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雷晨 實習生原婷婷 北京報導
IDC發佈的《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各行各業的AI應用滲透度都呈不斷加深的態勢,勢必催生智能算力需求高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
作為算力產業鏈上的國家隊選手,近年來,中科曙光(603019.SH)不斷向計算生態業務延伸佈局。9月19日-23日,中科曙光亮相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展會期間,公司發佈首款國產工業實時仿真計算系統,並展出多項工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推出存儲、網絡安全、大數據、雲計算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完成“芯-端-雲”的全產業鏈佈局,中科曙光同時還參股及控股了海光信息(688041.SH)、中科星圖(688568.SH)、曙光數創(872808.BJ)、曙光雲計算、中科三清、中科天機等公司。
然而,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AI對其業績尚未產生明顯的驅動效果。公司亦坦陳,計算業務尚處於發展初期。
中科曙光表示,今年以及未來可能會在算力網絡和算力服務方面增加更多資源收入,涉及算法服務平台的研發和迭代、算力運營、應用服務建設中。
“我們(中科曙光)要彙聚行業力量打通AI產業軟硬件生態,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多元協同的算力網絡。”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李斌近期在參加活動時表示。
AI推動效果待顯
隨著人工智能進入新時代,AI產業對算力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算力是AI產業發展的前置條件,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深入,正呈現綠色化、集約化、規模化等需求特徵。同時,面對算力佈局不平衡問題,算力網絡的建設業已勢在必行,用戶需要像水電一樣便捷的算力服務。”李斌指出。
2023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印發。7月,工信部再提算網建設,指出下一步將加速推進網絡設施與算力設施配套部署,進一步優化升級網絡體系架構,加強算力網絡監測,打造滿足各類算力應用需求的運力體系。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智算中心建設浪潮已至。
在過去幾年內,中科曙光在全國範圍內參與建立了多個算力中心,搭建了算力一體化服務平台,通過鏈接各地計算中心,為用戶提供從算力生產到調度及應用成果孵化等一體化算力服務,充分利用各地閑置或者不均衡的算力資源。
公司表示,會在算力網絡和算力服務方面增加更多資源投入,涉及算法服務平台的研發和迭代、算力運營、應用服務建設等。
今年上半年,中科曙光實現營業總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7.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44億元,同比增長15.1%。從業務結構來看,上半年IT設備收入產生49.3億元,占比91%;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及技術服務收入4.68億元。
但從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人工智能尚未對中科曙光的業績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中科曙光直言,目前,計算業務尚處於發展初期,後續公司將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拓展市場,逐步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今年以及未來可能會在算力網絡和算力服務方面增加更多資源收入,涉及算法服務平台的研發和迭代、算力運營、應用服務建設中。
據悉,自“東數西算”工程和各地數據中心建設啟動以來,公司積極投身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基於核心產品打造多個標杆示範項目,不僅為多地輸出高性能、低能耗的產品及方案,還聯合生態合作夥伴打造基礎設施聯合運營方案。
同時,作為核心信息基礎設施領軍企業,中科曙光參與設計、建設全國多個城市的先進數據中心,覆蓋科研、金融、通信、互聯網等多個關鍵行業。
此外,公司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服務平台”,通過統一的算力服務門戶,實現全國範圍內智能算力、通用算力資源的融合調度及彈性供給,滿足各類用戶對算力的多樣化、可靠性和便捷性的需求。
A股“家族”協同作戰
近年來,中科曙光不斷向計算生態業務延伸佈局,積極在產業鏈上下遊開展生態建設工作,依託在計算領域的先發優勢和技術底蘊,緊密圍繞中國本土市場需求,攜手產業鏈上下遊眾多合作夥伴,在高端計算、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等領域全面開展工作。
除了推出存儲、網絡安全、大數據、雲計算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完成“芯—端—雲”的全產業鏈佈局,中科曙光同時還控股及參股了海光信息、中科星圖、曙光雲計算、中科三清、中科天機、曙光數創等資產。
“公司與參控股公司全方位覆蓋了從上遊芯片、服務器硬件、IO存儲到中遊雲計算平台、大數據平台、算力服務平台以及下遊雲服務提供商,子公司的佈局與公司高端計算機、存儲等主營業務產生較強的協同效應,也將為公司業績增長貢獻持續的動力。”公司稱。
21世紀經濟報導梳理髮現,中科曙光旗下已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海光信息、中科星圖和曙光數創。其中,中科星圖、海光信息是中科曙光的參股子公司,曙光數創是中科曙光的間接控股子公司。
2023年上半年,這三家上市公司業績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海光信息、中科星圖、曙光數創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24%、60.78%、58.25%;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2.35%、55.88%、56.89%。

海光信息成立於2014年10月24日,主要經營業務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中科曙光持有其27.96%股份。報告期間,海光信息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歸母淨利潤6.77億元。截至上半年末,海光信息合併口徑的總資產為228.71億元。
中科曙光持有中科星圖15.67%股份。後者成立於2006年1月20日,主要經營業務為技術開發和計算機銷售等。今年上半年,中科星圖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歸母淨利潤3531.81萬元。
曙光數創是中科曙光旗下全資子公司曙光信息的控股子公司,是液冷賽道的頭部企業。根據2023年半年報,曙光信息持有曙光數創62.07%的股權。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25億元,同比增長58.25%;歸母淨利潤為4774.39萬元,同比增長56.89%
有人說2023年是液冷的元年,因為今年突然有很多數據中心液冷建設的案例。曙光數創副總裁張鵬近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我們公司也即將要起跑了,未來三年將進一步擴大優勢,守住第一名。”
與此同時,中科曙光控股的曙光智算、曙光雲,參股的中科三清、中科天機等公司在報告期內也有顯著成績。
其中,曙光智算成功通過“可信算力服務-智算平台”評估,成為首批通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佈的可信算力服務的4家廠商之一。曙光雲以建設運營“城市雲”為主要業務模式,在全國多個城市佈局,基本形成了安全可信城市雲服務體系。
整體來看,中科曙光通過廣泛連接算力、數據、軟件、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持續加碼構建多元算力融合、多中心協同的算力網絡。
打造算力產業新模態
“我們要彙聚行業力量打通AI產業軟硬件生態,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多元協同的算力網絡。”李斌表示,基於算力產業需求,曙光從算力中心到算力網絡,在技術方案和模式創新上已經展開一系列實踐探索。
中科曙光近期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在算力網絡建立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12.42億元,同比增長27.62%。
截至目前,中科曙光已有3大智能製造生產基地,5大研發中心。2020年以來,公司累計研發投入61.89億元,公司及子公司共獲得專利授權1163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86項;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百強”專業、專精專新“小巨人”等資質。
“公司將持續開發基於國產處理器的高端計算機、IO模塊、內置主動固件,在部件性能管理、產品穩定性、高速互聯等方面持續提升產品性能,全面升級服務器的可擴展能力、可管理能力。通過統一的算力服務門戶,實現全國範圍內智能算力、通用算力資源的融合調度及彈性供給,滿足各類用戶對算力的多樣化、可靠性和便捷性的需求。”中科曙光方面表示。
華西證券發表的研報提及,中科曙光在我國信創服務器、AI、算力等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將受益於信創、AI等產業高速發展,預測2023年至2025年營業收入為154.11/180.20/207.91億元,未來發展前景較好。
亦有券商分析師認為,雲計算服務和算力服務平台未來會成為公司更有力的增長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注意到,海光信息、中科星圖和曙光數創三家公司均在上半年加碼了研發投入。
其中,海光信息上半年研發投入總額12.3億元,同比增長36.87%。根據半年報,公司在研項目實施進度加快,報告期內,公司下一代CPU產品海光四號、海光五號,DCU產品深算二號、深算三號研發進展順利。
中科星圖上半年研發投入總額為1.8億元,同比增長72.4%。報告期內,公司研究並突破了跨域混合併行調度引擎技術,能夠滿足數據處理及模型訓練造成的大規模算力需求,同時圍繞大數據與可視化、人工智能、雲計算與高性能計算、空天大數據處理等方向新增申請知識產權239項。
曙光數創上半年的研發費用投入2943.27萬元,同比增長54.27%。據悉,曙光數創以“綠色算力”為目標,目前承建的液冷數據中心已超過260mv,已為社會累計減少碳排放十萬餘噸,數據中心的相關授權專利已取得125項。
從算力基礎設施到算力網絡建設,一個以融合共創為主題的算力產業新模態正迎面而來。“曙光希望聯動更多產業生態力量,開闢更高效協同的算力賽道,賦能AI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李斌表示。
(作者:雷晨,實習生原婷婷 編輯: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