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近85%債券基金虧損、多隻遭遇大額贖回,去年底的“拋售潮”會重演嗎?

近期多隻債券基金發佈公告提高基金份額淨值精度。據統計,9月以來(截至9月20日,下同),共有35只債券基金發佈公告:為確保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選擇提高基金份額淨值精度,究其原因均是基金近期發生了大額贖回。值的注意的是,有債券基金已將份額淨值精度提高至小數點後11位。

這和近期債券基金淨值遭遇集體回撤不無關係。

9月以前,債券基金的表現可圈可點。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5000餘隻債券基金中占比超93%的債券基金取得年內正收益,其中最高回報率達11.75%。

進入9月,調整突然開始。數據亦顯示,9月以來,4600餘隻債券基金回報率為負,占比近85%,其中跌幅最大的一隻回報率為-4.55%。

很多投資者懵了,甚至有些人開始擔憂會遭遇類似去年底的拋售潮。

那麼債券市場接下來會怎麼走?投資者手裡的債券基金又該怎麼辦?本期硬核選基一起來分析下。

今年以來,由於A股市場賺錢效應不佳,“股弱債強”的蹺蹺板效應再次凸顯。

Wind數據顯示,2023年年初至8月底,中證債券基金指數收漲2.57%,對比來看,中證股票基金指數則收跌近6%。

但進入9月以來,兩者雙雙收跌,其中中證債券基金指數跌0.2%。

債券基金看,9月以來多隻債基也開始出現淨值下跌。Wind數據顯示,9月至今,全市場5451只債券基金(主要統計短期/中長期轉債基金、混合債券型一級/二級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5種債基),其中4615只回報率為負,占比84.66%,其中10只債券基金跌超3%。

再來看看年初至今業績表現較好的債券基金,9月份以來的回報率情況。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回報率排名前10的債券基金均取得超7.7%的回報率,但9月以來其中8只也出現了淨值回撤。

債券基金淨值回撤的背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卻不斷在曆史低位徘徊。在央行8 月降息後,國內債券收益率再度下行,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突破2.55%,已經逼近2020年疫情期間創下的2.53%的低點。截至9月20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68%,仍在曆史底部徘徊。

在這樣的狀態下,市場不免出現了一些恐高情緒,尤其是降息降準後各方面政策發力使得投資者對於後續的調整風險仍然心存擔憂。

國債收益率持續曆史低位徘徊,再加上9月以來,多隻債券基金出現大額贖回、淨值回撤,更讓市場擔憂,去年年底債券基金的“贖回潮”會不會再現,債券市場會不會出現劇烈調整。

綜合機構分析觀點看,當前政策面、資金面等與去年“贖回潮”時有差異,因此大概率不會重演。

浙商證券認為8月中旬以來,債市調整壓力主要來自於資金面和負債端贖回導致基金被動減倉。同時認為重蹈2022年年底負反饋的可能性較小。在封閉淨值類產品規模增加和資產配置行為謹慎化的影響下,當前理財負反饋的後續影響有限:

海通證券分析稱,當前政策面和資金面與去年年底有差異,債市情緒也好於去年末

南京證券認為目前暫不用過多擔憂投資者行為可能帶來的債市超調。本次債市回調與去年底相比,政策的超預期程度以及市場對穩增長的預期程度均有較大差異:

因此,短期債市仍有調整空間,但目前暫不用過多擔憂投資者行為可能帶來的超調,地產政策效果是否能支撐樓市較好完成“金九銀十”的表現需重點關注。

那麼接下來債市怎麼走?機構多數認為債券市場短期會維持震盪:

但也有機構提醒,短期內需注意債券市場利空因素逐步增多、可能面臨調整壓力:

那麼面對近期的回調風險,投資者手裡的債券基金該如何應對呢?

如果投資者投資債券基金,需求是為了對衝股票型基金的波動風險以及追求相對穩健的回報,則無需過分放大短期的波動。長期持有債券型基金,仍然是力爭獲得相對穩健收益的一種投資方式。據華夏基金統計,從短債基金和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走勢來看,過往十年里曆經了4-5輪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最終都撫平了淨值波動,實現了指數的長期上漲。

另外,除了投資收益外,債券基金分紅相對較高。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209只公募基金實施了分紅,合計分紅金額超過1300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成分紅主力軍,分紅金額占比86.85%,分紅基金數量占比88.41%。

但是硬核選基想要提醒的是,儘管機構多數認為短期債市震盪,但最後市場到底怎麼走還是要看現實的數據。比如說,我們要密切跟蹤房地產優化政策落地的效果、政策面和資金面和走勢、經濟數據複蘇情況等,需警惕債市回調幅度加大後的機構行為。

(以上觀點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