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報告:“雙碳”行動將產生約160萬億投資需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導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在招商銀行綠色金融品牌發佈會上,該行發佈了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方案和《“雙碳”背景下可持續金融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瞭解,綠色金融在該行經營體系中的定位不斷提高。今年,該行將綠色金融納入了公司金融“七大特色”方向,持續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政策和資源支持。目前,該行已打造“五橫七縱”的產品矩陣,並探索綠色運營。

“3060”雙碳目標提出後,近年來,銀行業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一方面,以“雙碳”目標為核心的深度產業革命將為銀行業提供巨大的業務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傳統基建等傳統信貸投向增速下滑,綠色金融成為銀行新的增量業務之一。

上述《報告》顯示,“雙碳”行動將會按“雙新”(“新能源”與“新電氣化革命”)的趨勢推進。同時伴隨著新型節能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森林碳彙的不斷建設,“碳中和”的終極目標或可如期甚至提前實現,累計可產生約 160 萬億元的市場投資需求。

約160萬億投資需求 “能源、電氣革命”為主要趨勢

數據顯示,2018年,發電和供熱行業、製造業和工程行業、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以及建築行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分別占全國總排放的44%、23%、9.9%、7.8%和4.6%,合計89.3%。

《報告》分析,由於這些主要的排放領域多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或社會生產需求剛性的行業,以往的“限產”思路是不可持續的,相關產業的迭代升級將成為“雙碳”行動的必選之路。碳達峰之前,我國或將面臨大量傳統工業產能低碳化改造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雙新”將成為主要趨勢。其中,針對“新能源”趨勢,《報告》分析,在我國碳排放結構中,以電力為代表的能源行業占比高達41.6%,而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應用,正是我國能源結構低碳轉型的重中之重,同時也可以為部分行業的電氣化改造提供基於“低碳”邏輯的合理性,此外,我國具備大規模推行建設新能源發電產能的條件。

針對“新電氣化革命”趨勢,《報告》分析,判斷“雙碳”背景下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可以回歸問題的本源思考,即“人類社會發展對化石能源需求的本質原因”這一命題,本質原因可歸結為對動能、熱能和材料的需求。

具體來看,在動力端,“雙碳”行動或將提速交運行業新能源化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領域及其相關產業鏈上下遊(包括電池、電控、自動駕駛技術、充電樁與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等)乃至未來整個交運行業(航空運輸行業、船舶運輸行業等)均將受此趨勢影響。

在熱力端,以電爐供熱的煉鋼與水泥生產等技術的滲透率或將大幅增加,催生巨額的用電需求,同時帶動上遊電控設備、工業芯片、工業氣體、非碳還原劑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材料端,“綠氫製造”成為關鍵詞。《報告》指出,化工行業的低碳改造或將從能源消耗與工業過程兩大方向入手,其主要改造路徑或將沿工業生產電氣化改造與綠氫生產兩大路徑展開,最終目標是在繞過化石材料的情況下,以二氧化碳、氮氣、綠氫等材料配合綠色能源實現化工材料的生產。

圍繞“雙碳”目標開展的產能升級改造邏輯下,《報告》預計,2020-2060年整個“雙碳”行動期間,我國或將出現約16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銀行發力綠色金融 貸款為主要抓手

近年來,銀行業持續發力綠色金融,為產業綠色轉型提供金融支持,具體以綠色信貸為主要抓手,以及綠色債券、碳結構性存款、碳基金、ESG主題理財等多樣化產品,共同構建銀行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的全面轉型。

《報告》顯示,目前,綠色信貸是綠色金融的支柱性產品。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 22.03 萬億元,同比增長 38.5%,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28.1個百分點。

綠色貸款以對公形式為主,為“純綠”項目以及“轉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零售綠色貸款目前規模占比較低,仍在起步階段,但增速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綠色信貸發展,銀行相應的項目貸款質押擔保方式和定價方式不斷更新,出現了一些有別於傳統貸款的抵押形式和定價機制,如可持續掛鉤貸款,將貸款利率與企業減汙降碳、單位耗能、ESG評級等多領域指標掛鉤,通過動態價格調整機制,激勵借款企業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貸款。

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的中規模僅次於綠色貸款的重要產品,也是綠色經濟活動的重要融資來源。其中,銀行是綠色債券的重要承銷人和投資人。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銀行間市場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為3215億元,占全市場綠色債券規模約37%。

具體來看,資金用途主要用於清潔能源領域,占比約為56.89%,其次為綠色交通和可持續建築,占比分別約為21.58%和10.41%。

在負債端,銀行亦有探索。碳結構性存款屬於新型負債類業務,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收益分為固定收益與浮動收益兩部分,其中固定收益部分與普通存款基本一致,而浮動收益部分則通常與碳配額、核證減排量交易價格,或碳債券等其它金融工具價格掛鉤,根據碳價或碳金融工具價格的變動決定浮動收益水平。

在理財方面,銀行在綠色理財產品方面與理財子公司可以形成聯動代銷ESG主題理財產品。《報告》顯示,繼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後,ESG主題理財產品迎來發展機遇,發行數量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銀行理財發行ESG主題理財產品110只,發行規模超700億,存續規模達1304億元,同比增長35.55%。2022年末,全市場共存續223款ESG理財產品。

此外,未來,隨著碳基金規模的擴大,商業銀行有望進一步參與到綠色權益市場,參與碳基金的託管、代銷業務。

(作者:周妙妙 編輯:孫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