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肖: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共推出近100種新市民專屬金融產品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楊希,實習生張晨茜 北京報導

2023年9月27日,《金融伴我成長(新市民版)》新書發佈會舉辦。發佈會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指導,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北京保險中介行業協會主辦。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向巴澤西,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同誌以及新市民群體代表出席。

發佈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明肖介紹,該局在助推新市民金融素養提升的基礎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還不斷強化新市民金融服務政策保障,豐富新市民金融產品供給。截至2023年7月末,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共推出近100種新市民專屬金融產品。

談到具體舉措,李明肖表示,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用好“一個數據平台”。該局搭建了全國首個省級銀政數據共享平台“北京金融綜合服務網”,與市經信局等13個部門實現數據直連,整合新市民公積金、社保、醫保、民政、不動產等多方信息,通過數據賦能提升便民服務工作效率,助力金融機構精準化服務新市民。

“截至目前,轄內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北京金融綜合服務網已累計查詢不動產、公積金、民政、社保等政務數據2500萬餘次,服務個人消費者1500餘萬人次,服務中小微企業1000餘萬家次,助力個人和企業獲得信貸資金超2萬億元,有效緩解新市民因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的金融服務不充分問題。”李明肖補充道。

二是建立“兩個推送機制”。持續發揮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等平台優勢,建立“融資紓困直通車”機制和“首貸戶拓展推送”機制。同時,指導轄內銀行機構針對集中吸納新市民就業的重點產業、商圈、園區企業推出專屬信貸產品,差異化製定融資解決方案,助力企業紓困發展。

三是聚焦“四類新市民群體”。將新市民群體中占比較高的新畢業大學生、創業者、農民工和快遞員作為重點服務群體率先發力,從支付結算、資金需求、生活保障、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四是聯動多個政府部門。加強與市人社局、住建委、醫保局等多部門聯動,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智能化監測預警平台。

據瞭解,截至2023年8月末,轄內銀行機構保障性租賃住房開發貸款餘額已超7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共同推出“北京普惠健康保”等保險保障服務,是首次將持有北京市居住證且已參加異地基本醫保的新市民納入2023年參保範圍的服務,且新市民同時享有低免賠額、特效藥保障升級、線上賠付快速便捷等多項保險權益。

據悉,本次發佈的《金融伴我成長(新市民版)》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指導,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和北京保險中介行業協會共同組織編寫,是“金融伴我成長”系列叢書的第四本。

前期,編寫組對在京創業就業人群、大學生及隨遷老年人等典型新市民群體進行了大量調研,在充分瞭解新市民群體金融需求和麵臨的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多角度、立體化、有重點地向新市民介紹了就業創業、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健康服務、養老保障等方面的金融知識、提示了金融風險。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表示,該局將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不斷創新形式普及群眾最需要的金融知識,全方位提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質效,讓金融消費者共享金融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楊希,張晨茜 編輯: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