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杉杉股份高管:“雙料冠軍”如何穿越週期?修煉內功、出海併購多管齊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費心懿 北京報導

11月28日,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京開幕,雙料冠軍杉杉股份(600884.SH)攜其負極材料和偏光片兩大主營業務,以科技之樹的形象亮相鏈博會。

在鏈博會的展台上,記者看到,運用環形屏、透明屏、115寸巨幕TV等新型顯示技術,杉杉股份展示了其應用於最新一代高端電動車的4C快充負極、矽基負極和硬碳負極產品,同時還帶來了其高端LCD、OLED、車載用偏光片等產尖端顯示產品。

首展日上,杉杉股份董事長鄭駒、杉杉科技董事長李鳳鳳、杉金光電總裁朱誌勇共同出席,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的採訪,對外完整闡釋了杉杉股份“成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業”的戰略意義,以及在負極材料和偏光片雙主業的佈局將如何穿越週期、鏈接世界以及科技報國的商業故事和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夢想與雄心。

腳踏實地修煉內功

1999年,杉杉股份從服裝產業轉型鋰電材料產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鋰電負極材料產業化的企業。2021年,杉杉股份又一次轉型突破,通過併購LG化學偏光片資產成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企業,實現了光學芯片的國產化,公司也由此形成雙主業的發展格局。

鄭駒強調,目前上市公司全力聚焦這兩大主業,逐步將兩大主業以外的其他業務進行剝離。

目前,杉杉股份已完成國內70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和4萬噸矽基負極材料,以及芬蘭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佈局,擁有12條全球領先的偏光片產線(含建設中),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比亞迪、京東方等全球巨頭在動力電池和消費類電子、儲能、新型顯示等領域的合作夥伴。

2022年,杉杉股份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突破20萬噸,偏光片市場占有率從2021年的25%擴大至29%,兩大主營業務均蟬聯全球第一,成為推動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深耕中國的杉杉股份正在與鋰電池產業鏈一同出海,踏上全球化的全新徵程。在偏光片板塊,其通過收購海外資產,在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落實高端偏光片技術的國有化和自主可控。

在科技之樹上,“成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業”的標語尤為吸睛。朱誌勇這樣闡釋全球化的意義,“使用合乎全球公允的法律法規、合規性的商業模式、依靠根本競爭力和持續創新能力去經營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全球化企業。”

在鏈博會同期配套的以“智車新時代,產業新格局”為主題的論壇中,鄭駒的演講題目是《以雙龍頭助力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崛起》。

鄭駒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消費升級產品將主導未來乘用車市場創造需求,用戶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有了更加清晰和高標準的要求。

“因此,汽車智能化升級對車企、電池企業和材料企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先進的負極材料支持動力電池更高續航能力、更長循環壽命、更安全穩定性、更快充電速度;以更高性能的車載偏光片支持各類環境下的屏幕顯示功能,包括耐高溫、高濕、不同視角可視度等功能,助力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崛起。”鄭駒提出。

與此同時,當被問及新能源行業處於週期波動時的應對策略,鄭駒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杉杉的策略是極致降本,對工廠的綜合成本、採購成本、人員成本等進行精細化管理,從而提高產品性價比。”

李鳳鳳補充談到,提高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競爭力是最重要的。其一是保持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對於負極材料板塊而言,石墨材料的這一代和下一代的技術儲備尤其關鍵;其二是企業管理,要從原來的粗放型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其三是人才和團隊的競爭,加強平台的粘性。李鳳鳳強調,“越是在卷的時候,越需要深耕客戶,練好內功。”

海外建廠,負極材料邁出全球化第一步

作為全球最大的負極材料供貨商,杉杉股份大部分負極材料產品直供給了全球三大鋰電龍頭。

在鄭駒看來,整個鋰電池的產業鏈中,只有負極這一條產業鏈是可以不需要通過材料的進出口、在國內就能形成產業閉環的環節。

與此同時,“我們有至少30%以上的產品是出口到海外某頭部客戶,所以全球化這一步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

事實上,今年以來,隨著國內鋰電池競爭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產業鏈集體出海成為了一大特點。

9月27日,杉杉股份公告,計劃投資不超過12.8億歐元,在芬蘭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兩期項目產能規劃各5萬噸/年,建設週期預計各24個月。

“出海實際上是整個行業倒逼的。”李鳳鳳坦言,我們從幾年前就開始著手考慮出海,調研了十幾個國家之後最終第一站選擇了芬蘭。目前,該工廠已經完成了拿了地,正在進行環評、相關規則的報批和審核以及團隊的組建,公司希望該工廠能夠在2025年實現投產。

對於項目選址芬蘭,公告提到,北歐電力以水電、生物質燃料等綠電為主且電價較低,並可通過水路船運到西歐、中歐等主要電池客戶,項目選址芬蘭有利於公司依託當地低成本的清潔能源和戰略地域優勢,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客戶並響應其需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得益於中芬之間的友好關係等原因,芬蘭正成為鋰電企業的出海歐洲的熱門落腳點。除了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和中偉股份等鋰電的上遊材料供貨商先後公告了新增產能將落子芬蘭,鋰電企業蜂巢能源也躍躍欲試。除了中國鋰電材料企業,芬蘭還吸引了巴斯夫、Johnson Matthey、Critical Metals、Neometals等國外投資者。

儘管鋰電出海是大勢所趨,但全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如何融入當地的負極材料供應鏈是一大課題。李鳳鳳表示,希望芬蘭項目能夠在海外完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整個產業鏈的培育。而這,絕非易事,因為這涉及原料、設備工藝以及負極材料最為關鍵的石墨化能力。

與此同時,高昂的建設安裝成本也是鋰電產業鏈出海面臨的挑戰。“這是我們海外的第一個工廠,因此我們會非常嚴謹地測算相關投資成本。”鄭駒強調。

鄭駒同時坦言,在鋰電池激烈“內卷”的週期中,對於杉杉股份這樣的頭部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機遇。“因為行業爆發性增長之後,入局負極材料的企業非常之多,但技術參差不齊、擾亂市場的低價亂現象頻現,行業將迎來大洗牌。”

海外併購,承接偏光片產能向內轉移

值得一提的是,杉杉股份的另一支柱板塊偏光片業務也在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2021年2月,杉杉股份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併成立杉金光電,成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應商,確保了高端偏光片技術的自主可控。

在併購的基礎上,杉杉新增6條偏光片前工程產線。新增項目全部達產後,杉杉將憑藉12條前工程生產線、超過3億㎡/年的產能規模,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今年9月27日,杉杉股份公告,下屬子公司杉金蘇州及其全資子公司杉金廣州擬以人民幣約14.07億元的初始轉讓價格收購LG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韓國及越南的SP業務及相關資產。

公告解釋,SP業務具體包括用於OLED顯示屏的特殊偏光片產品,車用LCD業務中的及可在蘋果公司或其關聯方的產品上或者供之使用的LCD偏光片產品。

Omdia數據顯示,LG化學的SP業務處於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其OLED電視用偏光片占全球40%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二;車載顯示屏用偏光片占全球25%市場份額,並和全球主流上下遊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根據CINNO Research的預計,到2025年OLED偏光片總增長幅度約為10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

本次杉杉股份收購LG化學的SP業務後,將大幅提升OLED偏光片的國產化水平,同時亦將加快公司OLED偏光片業務拓展速度,拓寬公司產品佈局,進一步提升公司偏光片業務發展空間及長期競爭力,促進公司偏光片業務穩健可持續發展。

朱誌勇介紹,杉杉股份在偏光片領域大規模投資的信心實際是基於對市場的洞察。“面板客戶正在往中國集中。雖然這兩年的電視機台數下降,但大尺寸偏光片的面積出現增長,所以我們對未來的市場需求很有信心。”

“我們希望,以豐富的光電材料產品體系,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助力AR/VR、智能駕駛、智慧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鄭駒表示。

(作者:費心懿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