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這類基金,賣超76億

備受關注的公募費率改革後推出的首批20只浮動費率基金,已全部宣告成立。20只基金首募規模合計超過76億元,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受到基礎市場震盪的影響,當前權益類基金銷售仍偏弱,浮動費率基金整體銷售不俗,一方面,或與新產品的讓利措施及知名基金經理出戰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場機構和投資者對後市的信心,在經過較長時間的調整後,市場向下空間已不大,當前或是逆勢佈局的好時機。

首批浮動費率基金

發行規模超76億元

整個四季度,主動權益基金髮行市場的關注點都在首批浮動費率基金上。12月6日,銀華惠享三年定期開放混合和華安遠見慧選混合型發起式發佈合同生效公告,首批公募費率改革後推出的20只浮動費率基金的首發大幕正式落下。

具體來看,募集規模最多的是交銀施羅德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成立規模為16.68億元,該基金是四季度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也是今年下半年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第二名。

此外,景順長城價值發現混合發行規模為13.01億元,華夏信興回報混合發行規模為6.17億元,大成至信回報三年定開發行規模也達到4.55億元。而易方達平衡視野、興證全球可持續投資三年定開、工銀遠見共贏、銀華惠享三年定開、華夏瑞益募資規模均在3億元以上。   

不僅如此,不少基金公司宣佈自購旗下浮動費率產品。11月25日,易方達運用固有資金5000萬元認購易方達平衡視野混合基金;11月13日,興證全球基金運用固有資金在募集期內認購興證全球可持續投資三年定開混合5000萬元,交銀施羅德基金更是拿出2億元自購。此外,景順長城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也宣佈自購了旗下浮動費率基金。

中國基金報記者從渠道瞭解到,各大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都對浮動費率發行高度重視,都選用優秀的知名基金經理管理這類產品,具備一定的市場號召力。

業內人士表示,浮動管理費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讓管理人與持有人利益共擔,鼓勵持有人開展長期投資,激勵管理人進一步發揮主動管理能力,有望提升投資者體驗,未來或有更多此類產品出爐。

基金經理看好後市

積極逆市銷售

雖然2023年A股市場震盪,但中長期投資機會也越來越受到投資人士重視,不少基金經理直言看好後市,目前已經沒必要太過悲觀。

展望後市,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鮑無可認為,國際地緣政治的風險、居民較高的杠杆率以及國內人口老齡化或是今後較長時間內的主要矛盾。但他認為持有現金並不是最佳的應對方法,長期持有股票或是更好的選擇。

“當前全球總需求穩定增長,一批優質的中國企業在一些高價值行業進行全球擴張,我們已經看到這些主線中蘊含的投資機會。當前,我們持有的上市公司均具有極高或較高的壁壘,且估值合理或偏低,相信這些公司有能力創造長期持續的回報。”鮑無可稱。

嘉實創新動力基金經理楊歡認為,現在很多優質的公司經曆將近三年的調整後,估值水平處於底部區域,未來增長空間可觀。他相對更關注能力圈範圍內的科技和高端製造方向。“科技方面,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進入新的階段,今年AI板塊有過很好的表現,我們認為這個產業趨勢才剛剛開始。目前有很多科技企業在圍繞著AI進行佈局,隨著應用場景的逐步成熟,這個產業有望迎來投資機遇”。

高端製造方面,楊歡表示,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還有很多高端製造領域仍然處於“卡脖子”階段,例如半導體先進製程、航空發動機等領域國產替代的空間依然廣闊,隨著設備、材料、工藝的逐步突破,這些領域龍頭公司投資機會值得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不少基金公司開啟逆市銷售。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行業以及市場的運行規律看,逆週期佈局對於改善持有人的體驗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至少能夠確定處於市場的底部區間,現階段佈局權益產品,基金公司也更有信心能夠帶給投資者更多的獲得感,因此希望通過渠道向投資者傳遞對於市場、對於公募基金的信心,引導大家敢於在相對低位佈局,以期在未來獲得收益。

來源:中國基金報

(編輯:李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