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平安基金2024年投資策略會最新觀點出爐!

2023年已接近尾聲,在國內經濟逐步複蘇的背景下,A股市場在震盪中前行,各路資金持續進場,債券市場亦呈現回暖趨勢。我國經濟雖短期面臨困難和挑戰,但穩步回升、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隨著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向上修復,內外循環再塑新格局。12月15日,平安基金在深圳市舉辦2024年投資策略會,多位市場大咖、行業專家和券商首席分析師彙聚一堂,共同探尋2024年宏觀經濟趨勢和市場投資機遇。同時,平安基金多位基金經理圍繞“權益投資方向”“固收投資策略”等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本次活動中,眾多專家對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保持偏樂觀預期,預計2024年GDP目標有望達到5.0%,政策面上“寬財政寬貨幣”將有利於明年投資環境的改善,AI、醫藥等市場結構性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

中國經濟中期處於“新舊動能換擋期”

地產拉動經濟舊模式包括居民收入和財富通過買房轉移至房地產企業和土地財政,和通過支撐房地產投資、拉動地方財政,驅動經濟增長,而培育經濟創新動能新模式則包括居民將財富存入銀行、超額儲蓄增加,以及銀行通過購買國債支持政府財政,政府主導及引導社會資金往科技創新領域配置,培育經濟新動能。

舊動能中,地產“新模式”將確保投資仍有一定的規模,新動能則在經濟中的占比在快速上升,近年來“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占GDP比例不斷增加,新興產業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不斷上漲,經濟進一步向現代化產業體系和高質量發展轉變。

平安基金權益投資中心執行總經理神愛前

創新行業的發展中國產業化能力將更有用武之地

未來新產業的發展,中國產業化能力將更有用武之地。像典型的AI,可能有AI終端,整個產業鏈的上下協同里中國也是最強的。還有創新終端如MR,它的產業鏈也是聚集在中國。未來備受期待的是產業機器人,特斯拉的產業機器人產業鏈也在中國,中國產業化落地能力很強,真正到產業化階段中國有望占領非常重要的位置。

平安基金研究中心執行總經理張曉泉

對明年市場保持偏樂觀的判斷

第一,今年下半年出台的政策對於經濟複蘇都很有價值,完美地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底,預計明年經濟將有回升;二是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對資金的外流、對全球資本市場以及成長股的推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三,從產業趨勢來看,AI大概率是未來30年科技革命的引擎,今年出現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成為操作系統級別的創新,各行各業可以依賴這個操作系統對自己的行業進行新一輪的科技升級,在AI的推動下,不管是自動駕駛、機器人還是虛擬現實,有更新升級機會的行業就有很多投資機會。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王華

明年市場或將震盪向上,風格上以價值回歸、成長占優為主

經濟見底向上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明年政策面上將會是“寬財政寬貨幣”,投資環境將比今年好。

國內來看,國內的信貸、PPI、PMI數據均已顯示經濟底部形態,而週期品種資產定價過於悲觀,階段性預期差修復都具備空間。政策方面,化債、地產相關政策仍在推進落地,24年預計是財政擴張穩定經濟的一年,國內經濟有望重回潛在經濟增速。

策略觀點上,明年市場將呈震盪向上情形,風格上以價值回歸、成長占優為主。在可關注行業上,價值板塊可關注供需緊平衡下的煤炭和工業金屬行業、出海且平價的消費品以及水電、公路的高股息品種;成長板塊可關注人工智能的算力和應用、智駕產業鏈的主機廠和零部件公司以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遊公司。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周思聰

重點看好整個廣義創新製藥行業行業性投資機會

平安醫療健康混合基金經理周思聰在平安基金2024投資策略會上作講《中國創新醫藥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時表示,重點看好整個廣義創新製藥行業(化藥、生物藥、仿製藥、中藥創新藥、CXO、原料藥等)的行業性投資機會以及創新醫療器械和設備的個股性投資機會。

周思聰表示,為了快速上市,搶占市場,一代創新藥往往普遍具有PFS(編者註:無進展生存時間)不夠長、不良反應較大等問題,隨著對藥物要求的提高,藥品銷售競爭的重點從快變成好,這給改良型新藥留出了提升和改進空間。國外一代產品一家獨大成為舊事,中國創新藥企業在二代改良新藥領域不斷耕耘並開花結果,效果更好、不良反應更低的中國二代改良型新藥開始成為國際主流治療方案。

近年來,多家國際巨頭製藥公司關閉了中國研發中心或者部門,轉而以資本合作方式展開與中國創新藥企合作。周思聰指出,創新藥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頭2款上市藥物一般佔據80%的市場規模。從國際多款藥物的經驗來看,第二款上市的新藥因為療效、安全性、依從性的優勢,往往後發製人,取得更高的市占率,通常可以占到市場份額的50%以上。由於一代產品已經進行過醫生和患者普及,這也為二代改良型新藥創造了有利的商業化條件。創新藥行業的競爭由“first-in-class”轉變為“best-in-class”,國產創新藥依靠“me-too”甚至“me-worse”類產品在國內賺小錢的時代成為舊事,“better”“safer”二代改良新藥在海外賺大錢的時代或將來臨。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周恩源

2024年債市將在夾板中運行總體偏震盪

2024年GDP增長目標或在5%左右,債市將在夾板中運行,預計2024年債市收益率運行區間總體仍處於2023年的高低點之間,總體偏震盪,需要關注市場結構變化的影響。

市場結構變化主要的影響是大行資產負債表壓力較大,中小行資產負債表壓力較小,非銀資產欠配。最終可能表現為收益率曲線偏平坦,信用利差被壓縮。

利率策略上,可選擇中短端中性配置+長端網格交易;信用策略上,欠配現象持續,在控製好信用風險的前提下,底倉重視中短端的票息價值;利率策略上,在城投供給下降的情況下,金融債的配置需求可能上升,關注結構性機會;轉債策略上,重點把握結構性機會,採用“啞鈴”策略,偏股型優選產業趨勢成長,低價券深挖經營改善標的,做標的擴散的準備。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歐陽亮

預計2024年GDP目標有望達到5.0%降準降息仍有必要

預計2024年GDP目標高於2023年4.2%左右的兩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5.0%。

2024年海外動能、內生動能雖然有望複蘇,但複蘇強度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僅靠自發需求可能難以支撐經濟實現4.5-5.0%的增速目標,因此 2024年穩增長政策的發力會強於今年。節奏上,由於 2024年 11月美國將進行大選,下半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更大,因此穩增長政策需要靠前發力來確保經濟在上半年實現有效複蘇,以留足政策空間應對外部變化。

貨幣政策方面,將支持實體、合理充裕的整體基調,經濟弱修復環境中,貨幣政策仍將推動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助力“降成本”,因此降準降息仍有必要。

平安基金ETF指數中心投資副總監錢晶

關注經曆“雙殺”並可能出現拐點的行業

關注經曆“雙殺”並可能出現拐點的行業,如新能源車、消費電子、港股醫藥等,平安新能車ETF、平安消費電子ETF、平安港股醫藥ETF都對相關行業有成熟佈局。

新能源車方面,當前相關資產估值約18倍,相對較低,安全邊際較高,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底層邏輯(產品競爭力更強)沒變,行業整體仍將受益於滲透率的持續提升。24/25年行業預期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9.85%和27.06%,當前18倍的估值較為便宜,新能源車相關權益資產的價格仍然可期。

消費電子方面,產品+技術創新週期疊加換機需求帶來週期上行機會。消費電子兼具科技和消費屬性:科技進步催生新的消費需求,實現人與物間互動,便捷生活方式。當前已或已進入下一個創新週期:從過去20-30年的發展來看,電子行業基本呈現10年為週期的技術迭代,且新一輪週期的開啟,往往帶來硬件行業5-7年快速成長以及相關企業巨大的漲幅:隨著技術創新放緩,此後3-5年進入平台期。長期來看,在創新驅動下,AI有望引領下一輪爆發。

港股醫藥則是另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行業,行業在2024年有望迎接反轉。首先人口結構變遷支撐醫藥行業的長期需求,此外創新藥陸續獲批,迎接新一輪創新產品週期,預計未來1-3年多個創新重磅品種獲批、上市,成為創新藥市場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