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人行東莞市分行袁萍:東莞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占企業貸款比重超77%,強化精準式金融服務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龐成 實習生鄭昕晅 東莞報導

東莞,被譽為“世界工廠”,民營經濟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以來,東莞被認為是觀察民營經濟,尤其是外向型民營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袁萍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在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指導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注重出台實用性政策、系統性謀劃各項工作,集成宣介惠企政策、金融產品和服務,並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突出首創性、差異性,著力用好用足用活貨幣政策工具,強化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督導,力促金融機構為民營經濟提供精準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務,為“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特色增添了有力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袁萍(由受訪者提供)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袁萍(由受訪者提供)

“獲得信貸”指標及製造業、科技信貸排名廣東地市第一

南方財經:作為製造業大市,東莞民營經濟有哪些特點?

袁萍:東莞被譽為“世界工廠”,在這裏民營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貢獻了六成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六成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七成以上的稅收總額、八成以上的創新成果以及九成以上的市場主體,東莞民營經濟以外向型、科技型、中小型為特點

南方財經:東莞金融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情況如何?

袁萍:2022年,在廣東省內營商環境評選中,東莞的“獲得信貸”指標排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位,這表明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東莞金融業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

從整體來看,截至2023年11月末,東莞市民營企業貸款餘額7018.24億元,同比增速達16.16%,高於各項貸款增速6.2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占企業貸款的比重已經超過了77%。

從結構來看,截至2023年11月末,東莞製造業貸款餘額和增量均居全省地市第一位(餘額3621億元,同比增加714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和增量均居全省地市第一位(餘額2855億元,1-11月新增460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657.14億元,同比增長21.13%;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綠色貸款餘額2058.9億元,同比增長83.5%。

強化精準式金融服務保障

南方財經:東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面臨哪些困難?金融機構如何助力破局?

袁萍: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貿整體增速放緩,東莞民營經濟承壓發展。訂單不足、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是當前東莞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因此,金融機構要緊緊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點發展方向,全力提升金融服務民營經濟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保持信貸總量平穩合理增長,確保民營企業金融活水“總量夠”,加大對民營企業生產投資的金融支持。

二是要持續加大對科技賦能製造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強化對“製造業當家”的金融支持,優化科技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疏通金融服務製造業堵點,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強化信用增進和數據賦能作用,為推進科創智造強市建設貢獻金融力量。

三是要不斷提升中小微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質效,強化對重點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資金支持,積極開展倉單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票據貼現等金融業務,推廣“整鏈授信”模式,對產業鏈上下遊小微企業批量授信;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惠企政策宣介,常態化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

四是要持續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把握金融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共同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既支持本土先進製造業主動“出海”,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根植性;既強化創新驅動,重塑傳統製造業競爭優勢,又積極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引進高端的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競爭新優勢。

南方財經:在此階段,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袁萍: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積極在政策機制、工具運用、平台搭建、融資對接和管理優化等方面創新實踐,強化精準式服務保障,形成一體式工作機制,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為“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東莞城市特色和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完善民營經濟金融服務體系。聯合多部門出台《關於金融支持東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東莞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製定印發《關於精準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共同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的工作措施》;推動強化彙率避險服務寫入2023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發揮“幾家抬”合力,全面落實《關於支持東莞市中小微企業防範彙率風險的工作方案》,從財政資助、政策宣導、產品創新、減費讓利、服務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與產業、科技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聯絡員機制;創新“3+2+9”服務保障機制,合力促進金融與產業、財政政策三方面協同發力,加強“莞園融+莞鏈融”政策大禮包和“製造業服務中心”雙重金融服務保障,聚焦優化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支持地區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用好用足用活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民營經濟重點領域。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在落實好降準政策,指導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借用中期借貸便利等補充中長期穩定資金,增加信貸總量資金來源的同時,累計投放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近430億元,較上年同期多投放101億元,投放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位,央行低成本政策資金惠及民營企業約1.06萬家。

再貼現運用方面,首創“智鏈通”“綠鏈通”再貼現,靶向支持智能移動終端、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創新發展。截至2023年11月末,已累計辦理“智鏈通”“綠鏈通”再貼現近25億元,惠及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逾360家。

再貸款運用方面,首創“莞科融”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初設30億元起始專用額度,以“名單製”模式重點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指導金融機構掛鉤的貸款利率較全國水平低50個基點。自2023年10月創設以來,累計投放資金超10億元,惠及企業逾300家。

同時,還推動東莞銀行成為廣東省首次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使用範圍的3家地方法人銀行之一,並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聯動會、推介會等方式,全力引導東莞銀行為更多碳減排重點領域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於5月落地全省首筆投向地方法人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1.28億元,3家清潔能源領域企業獲得央行資金支持,涉及碳減排貸款2.13億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達5.7萬噸。

三是強化政銀企融資對接,提升民營企業融資便利性和獲得感。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探索創設“製造業服務中心+主辦行”融資服務新陣地,遴選重點產業鏈“主辦行”,設立“製造業服務中心”,指導銀行機構與相關產業鏈核心企業簽訂授信協議,並針對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部分產業鏈,率先落地“整鏈授信”模式。針對現代科技產業園等園區企業及重點產業鏈企業,創新打造“莞園融”“莞鏈融”金融惠企政策大禮包,囊括貨幣信貸支持,財政風險補償、貼息等多項惠企政策,並舉辦全市金融服務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金融活水 潤鏈暖企”融資對接專項活動,引導金融機構錨定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金融惠企政策進百園萬企“雨露行動”,統籌金融機構走進近百家產業園區,開展金融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產品服務等惠企政策宣介,覆蓋企業上萬家。

大力推廣“粵信融”平台,搭建首貸服務中心模塊,提供政策諮詢、融資輔導、信用增進等多元化金融服務,著力提升小微企業首次貸款、信用貸款可得性。截至2023年11月末,“粵信融”平台(東莞市)累計註冊企業22.5萬多家,成功簽訂授信合同企業8223家,開通業務的銀行網點1556個,發佈信貸產品216個,成功完成銀企融資撮合10817筆,金額約2558.69億元。

積極推廣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深化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和銀企融資對接等應用場景試點工作,以外彙數據賦能便利企業貿易融資。今年以來,在銀企融資對接等應用場景中,東莞轄區企業發起融資授信申請業務筆數45筆,銀行融資授信已知悉響應率(銀企對接成功率)95.56%,銀行融資授信總額7778萬美元,各類指標均處於全省前列。

四是充分釋放利率改革、減費讓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融資和經營成本。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通過加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力度,指導銀行機構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應用、推動支付減費讓利等方式,力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2023年1-11月,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3.77%,較上年同期下降0.48個百分點。持續推動支付減費讓利工作落實落細,壓實銀行機構主體責任,做好服務價格公示公告及價目表更新,切實提高企業政策知曉度和獲得感。今年以來,東莞轄內各銀行機構共計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減免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彙款手續費、票據業務收費及收單手續費等約2.72億元,惠及市場主體約81萬戶。

強化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南方財經:在此階段,東莞金融機構做了哪些探索?

袁萍:今年以來,東莞各金融機構除按照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等金融管理部門指導開展相關係列活動外,還緊扣地區民營企業外向型、科技型、中小微型的突出特點,積極主動強化科技型、小微型民營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增強金融支持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例如,創新推出“科創e貸”“科保貸”“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科技成果轉化貸”“質量貸”“評級貸”等信用類貸款融資產品。其中,1-10月東莞以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融資的貸款登記金額達150.6億元,同比增長77.7%。

又如,銀行機構、創投機構、保險機構與科技項目聯動,推出專項金融服務方案,助力“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截至11月末,累計為187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定製化金融服務,貸款餘額達60.56億元。再如,創新“股貸債保”聯動服務模式,金融機構與科創集團開展戰略合作,整合政銀擔保等多方資源,為“專精特新”等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股權+債權”金融服務等。

同時,推動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試點擴容。今年以來累計為23家企業辦理1570筆業務,金額約5.9億美元,節省了企業大量“腳底成本”。積極推進優質企業貿易外彙收支便利化試點工作,持續釋放政策紅利。2023年1-11月,轄內銀行機構辦理貿易外彙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135.46億美元,業務量穩居全省地市前列,試點政策節約企業單證準備和銀行審核時間50%以上。轄內銀行機構積極為企業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無堵點”“一站式”優質金融服務,推動各類型主體在更多領域使用人民幣,2023年1-11月,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4604.45億元,同比增長5.9%,占同期跨境本外幣收支總額的39.5%。轄內外彙指定銀行大力推廣人民幣外彙衍生產品業務線上化辦理,企業可以足不出戶在線進行彙率查詢、外彙套期保值交易等。建設銀行東莞市分行還創新推出“銀擔彙2.0”遠期結售彙產品,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增信,通過數字化模型線上自動生成彙率避險專項額度,降低企業彙率風險管理成本。

南方財經:接下來,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有哪些工作重點?

袁萍:接下來,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將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在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和東莞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部署下,進一步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持續強化科技、小微、民營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及結果運用,督導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指導金融機構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持續提升民營企業融資便利性和獲得感;強化信用增值和數據賦能,依託“粵信融”、跨境金融服務平台等,用好科技手段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斷優化中小微企業彙率避險服務,推動外彙便利化政策在莞落地增效、擴面提質,推動東莞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琛,龐成 編輯: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