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2024年A股投資策略大盤點:“啞鈴策略”盛行 分歧“小微盤”

2024年A股會怎麼走,哪些板塊更有機會?

站在年初,投資者很想知道答案。

公募基金是A股最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近期不少公募基金公司給出了自己的預判。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22家基金公司2024年A股投資策略,整理出了各家對2024年A股行情、風格和板塊的預判,他們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2024年A股投資策略有不少與往年不同的特點,比如罕見的“啞鈴策略”、對小微盤風格避險的看法,以及對A股節奏的分歧。

本次記者觀察的2024年A股投資策略涉及22家基金公司,包括南方基金、中歐基金、華夏基金、彙添富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平安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博時基金、東方紅資管、中信保誠基金、鵬華基金、國泰基金、前海開源基金、永贏基金、萬家基金、財通證券資管、長城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創金合信基金、金鷹基金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22家基金公司對2024年A股大勢向上的分歧並不太大,基本上都保持了中性偏樂觀的看法。

基金公司大多不認為2024年A股有明顯的整體機會,但“有結構性行情”是共識。

博時基金以“旭日東昇”來形容2024年中國經濟走勢。認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而海外增長具備一定壓力,降息週期將會開啟。

金鷹基金認為,2024年A股市場或至少仍有結構性機會,價值、成長各美其美,主題行情、結構輪動等特徵或仍將延續。

南方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唐小東預計2024年A股將呈現震盪反彈的走勢。

彙添富基金副總經理袁建軍指出,2024年總量型投資機會減少,結構性和階段性投資機會愈發明顯。

招商基金錶示,2024年A股指數或繼續“橫盤震盪”。

東方紅資管預計,A股整體難以出現量價齊升的盈利彈性,更多是結構性機會。

中信保誠基金認為,接下來A股還是有可能震盪築底的過程,但向下的空間或非常有限。

……

總之,他們大致表達了一個意思,簡單來說就是,2024年A股不一定有整體行情,但應該有“結構行情”。

並且,不少基金公司還認為,2024年A股市場的“結構行情”是有節奏的,但大家對“節奏”的看法有出入。

比如,國泰基金認為,2024年A股或將先開啟超跌反彈的估值修復,之後再切換至成長。

而摩根士丹利基金看法不同,認為先後次序相反,即上半年是成長股機會,下半年再切換至核心資產估值修復。

對於這一爭議,永贏基金站隊國泰基金,認為全年A股有望震盪向上,節奏上,上半年估值有望修復,下半年盈利、估值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

其理由是,上半年大環境總體或處於國內經濟穩步修復、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海外博弈美聯儲降息的階段,即增長向好疊加中美利差略微收窄,市場有望演繹以估值修復為主的震盪小幅向上行情。

下半年大環境或是國內經濟回升、美聯儲正式開啟降息週期的組合,中美利差有望顯著收窄,帶動外部資金大幅回流,成為市場賺錢效應的“發令槍”,進而撬動國內資金進一步流入市場,因此盈利、估值均有望成為下半年A股向上的原動力。

而萬家基金也認同國泰基金,認為A股全年走勢或呈現“√”形。

節奏上,萬家基金認為一季度投資方向偏“順週期”,重點關注資源股和基建鏈;二季度市場波動加大,風格偏低估值和紅利,重點關注能源、交運、金融、軍工等;而下半年隨著流動性或轉向寬鬆,風格有望轉向成長,重點關注數字經濟(AI、信創、半導體)相關的TMT。

綜上所述,在2024年A股投資策略中,更多基金公司傾向於2024年A股市場節奏上是:先估值修復,再輪到TMT等成長股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當下,長城基金強調:“勝利的嘉獎已然在不遠處,輪廓日漸清晰,應珍惜此時處在徘徊低迷期的市場,恰好是佈局長期配置優質資產的機會。”

2024年基金公司A股投資策略上的一大特點是,採取“啞鈴策略”。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2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同時涉及“啞鈴”兩端的投資。

其實,早在2023年,市場資產配置已進入到“啞鈴型”的狀態:

一邊是高彈性、或有邊際變化的主題性機會,以AI為代表的TMT一枝獨秀;

另一邊是回歸安全與底線思維,追求高股息、確定性強的紅利資產。而2023年“高股息策略”的上漲行業範圍較為廣泛,既有與商品週期相關的石油、煤炭,也有與宏觀大環境相關的商貿零售、家電、交運、金融。

2024年,“啞鈴策略”仍在延續。

多家基金公司在報告中明確提及2024年採取“啞鈴策略”。

展望2024年,國泰基金錶示,板塊上,在經濟企穩修復初期同時全球政經波動性仍大的背景下,或可繼續採取啞鈴型策略,關注三類方向:一是高股息策略作為防禦選擇,關注與宏觀低相關的細分,包括電力、高速公路、國有行、黃金;二是成長方向作為進攻選擇,關注具備需求側想像空間的科技主題;三是大級別基本止跌、底部震盪超過一年,且基本面邊際改善及具有獨立景氣度的醫藥、電子。

而排名券商資管第一位的東方紅資管則提出,2024年兼顧成長與紅利的“啞鈴策略”可能依然是“反脆弱”的有效應對。

展望2024年,平安基金也表示,沿相對確定性佈局,“啞鈴型”均衡配置:高質量成長(人工智能、華為科技產業鏈)+紅利弱週期(公用服務類、上遊週期類、金融類)。

其背後邏輯是,科技成長有望擔當全年的“進攻主線”,紅利高股息將貢獻確定性“安全墊”,對衝海外流動性轉向不及預期的風險,逆(弱)週期資產則可用於對衝國內經濟的潛在下行風險。

金鷹基金的“啞鈴策略”有了變化,其認為2024年應兼顧價值與成長的均衡配置模式,但有望從去年流行的“啞鈴型”結構逐步轉往價值成長方向過渡。

事實上,記者盤點發現,儘管表述不同,不少基金公司沒有明確提出“啞鈴策略”一詞,但具體投資建議上一脈相承。

比如,創金合信基金的產業分析師根據市場風格給出2024年的配置策略:存在供給約束板塊、高紅利板塊與貴金屬作為底倉(煤炭、電力、黃金),部分成長板塊作為交易品種(芯片、傳媒、AI與機器人)。

博時基金也是同樣策略,2024年計劃沿著經濟修復、中特估高分紅和產業趨勢三條主線進行行業配置。

第一條是經濟修復預期方向代表的複蘇,包括三個方向:低估值成長,如半導體、創新藥;週期修復,如石油、有色、煤炭等供給有優勢行業;消費複蘇,如基本面紮實的食品飲料、社服。第二條主線是以高股息策略、高分紅策略為代表的中特估高分紅,如能源、金融、運營商、公用事業,以及數據要素、一帶一路、先進製造等。第三條大的主線就是新質生產力,包括微觀結構與性價比改善、受益於應用端創新的AI,以及人形機器人、衛星通信、高端機床等。

上述兩家基金公司的2024年投資策略儘管沒提及“啞鈴”策略,都同時涉及“啞鈴”兩端:高股息高分紅+高科技高成長。

據記者統計,同樣2024年投資策略涉及“啞鈴”兩端投資的還有:華夏基金、彙添富基金、中信保誠基金、鵬華基金、前海開源基金、萬家基金、財通證券資管、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等,目前至少有12家基金公司。

記者發現,“啞鈴策略”這種兩端投資方式,即同時積極進攻和小心防禦,在2022年之前的投資界是非常罕見的,2023年的投資策略中也沒有基金公司提及,但在2024年的投資策略報告中卻成了一種集體策略。

統計各家基金公司的2024年投資策略,對於“啞鈴”的“高科技高成長”一端,基金公司共識比較一致,基本與2023年類似,只是今年基金公司有一個新提法,“新質生產力”,涉及泛AI產業鏈、華為產業鏈、國產替代、軍工等板塊。

不過,對於“啞鈴”的另一端“高股息”,記者採訪的近半基金公司都提到了這一策略,但是與2023年的高股息策略有所出入,2024年高股息策略是作為防禦選擇,所以與2023年的方向或有所不同,國泰基金的建議是,關注“與宏觀低相關”的細分板塊:包括電力、高速公路、國有行、黃金。

除“啞鈴”策略之外,基金公司在2024年投資策略中提及的還有非“啞鈴”的部分,比如醫藥、電子、消費等。

國泰基金看好“大級別基本止跌、底部震盪超過一年,且基本面邊際改善及具有獨立景氣度的醫藥、電子”。

萬家基金看好“機構持倉已經明顯下降的醫藥、消費、新能源等板塊”。

招商基金看好“估值處於近十年較低水平且受益於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改善及平價消費趨勢,食品、乳製品、零食等板塊”。

2023年,小微盤股表現優秀,2024年開局,投資者甚至把這一投資風格演繹到了極致。

但2024年,一部分基金公司開始考慮避險“小微盤”。

博時基金錶示,因為微盤股風險較高,反而看好盈利上行的大盤風格。

“由於微盤股的盈利能力難以支撐其高估值,大盤股盈利優勢有望顯現。”博時基金錶示。

其背後邏輯是,2021年以來微盤股跑贏的背後,是其相對估值的大幅擴張。從基本面來看,2019年以來微盤股盈利能力持續處於負區間,其盈利難以支撐其當前的高估值。隨著交易結構持續惡化,微盤股可能迎來踩踏,而盈利隨經濟修復的大盤股有望占優。

招商基金對2024年風格的判斷是:題材優於指數。

其認為,目前小盤股集中的多數板塊已輪動上漲,小盤指數估值也已處在偏高水平;另外,大盤——小盤成交分化逼近極致,滬深300成交占比低於20%,是2014年以來最低;國證2000成交占比35%,僅次於2015年牛市時期。

招商基金指出,A股小盤股交易優勢的下降與成交的極致偏離表明籌碼結構正在向市場中風險偏好最高的投資者集中。而在政策預期難以上修、經濟行業總體淡季下,小盤股交易結構將變得不穩定。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看法。

國泰基金仍看好小盤股,其預計2024年,風格上,“大盤紅利”和“小盤主題”仍可能是市場的兩類資金活躍方向。

永贏基金則認為,2024年上半場小盤成長主題類仍有機會,但下半場看好大盤價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