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要求458家上市公司強製披露ESG報告, 這21家銀行首當其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郝文琪、周洲 北京報導

ESG強製披露時代已來。

在證監會的指導下,滬深北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對環境信息披露(E)、社會信息披露(S)、公司治理信息披露(G)三大方面進行披露。

《指引》顯示,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必須披露ESG報告,其餘上市公司自願披露。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梳理,截至2月28日,強製披露上市公司中,共計52家金融類企業披露了2022年度ESG報告(含“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或“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1家金融類企業未披露ESG報告。其中,強製披露上市公司包括21家銀行機構,23家券商機構,5家保險公司,3家其他金融服務公司。

總體而言,21家上市銀行均發佈了“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或“2022年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了關於環境、社會、治理等三方面內容。21家上市銀行(按Wind行業類)分別為6家國有銀行、8家股份製銀行和7家城市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重慶銀行、渝農商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蘇銀行共5家銀行單獨發佈了以綠色金融報告、環境信息披露報告、TCFD報告為名稱的“第三本報告”。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全盤梳理21家銀行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綠色信貸、碳減排工具等環境披露信息,一窺銀行業披露現狀。

六大行均未披露範圍3碳排

根據GHG Protocol的劃分,範圍1是核算企業擁有或控製的排放源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包括固定燃燒、移動燃燒、無組織排放和過程排放;範圍2是核算企業外購電力、蒸汽、供熱或製冷的生產而產生的間接排放量;範圍3是指包含企業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量。

從碳排放數據披露來看,21家上市銀行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1、範圍2和範圍3排放量的披露水平參差不齊,定量數據亦不完整。

碳排放定量數據披露最少的銀行為寧波銀行,在其ESG報告中未呈現相關內容,其環境績效指標僅包含節能環保行業貸款、人均用電量、人均用紙量和人均用水量;郵儲銀行和重慶銀行缺少範圍1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的數據,江蘇銀行僅在其《2022年度綠色金融發展報告》中披露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值得注意的是,21家銀行中僅平安銀行完整披露了範圍3排放量。

此外,除浦發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青島銀行外的17家銀行都做了額外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具體統計項有人均碳排強度、建築排放強度、減排二氧化碳當量或二氧化碳減排量同比增加量。例如,江蘇銀行2022年度減排二氧化碳當量373.4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同比多增29.2%。

21家上市銀行(按Wind行業類)具體來看,按銀行性質分類,國有銀行中,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高的依次為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其中,範圍1直接排放量最高為農業銀行222353.26噸二氧化碳當量,平安銀行是唯一披露範圍3碳排的,六大行均未披露範圍3的定量數據。

股份製銀行中,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高的依次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其中,範圍1直接排放量最高為興業銀行9879.72噸二氧化碳當量,僅平安銀行披露範圍3的定量數據。

城市商業銀行中,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高的依次為江蘇銀行、北京銀行、渝農商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重慶銀行。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商業銀行的碳排放定量數據缺乏最為嚴重,均未披露範圍3的定量數據,範圍1和範圍2的定量數據亦不完整,江蘇銀行僅有總量,重慶銀行缺少範圍1的數據,寧波銀行未呈現任何碳排放數據。

環境信息披露的完整度與報告的編製原則有直接關聯。以寧波銀行為例,其報告為社會責任報告,缺少環境相關的定量數據,全文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等規定編製。

而對比六大行披露的ESG報告,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碳排放總量參考標準之一為《ISO14064-1: 2018 溫室氣體 第一部分 組織層次上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報告的規範及指南》。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碳排放披露分別參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的《第五次核查報告 2014》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刊發的《IPCC 2006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9修訂版》兩項權威文件。

農業銀行披露,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排放因子參考生態環境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交通銀行披露,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計算係數來源於《上海市旅遊飯店、商場、房地產業及金融業辦公建築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方法(試行)》。

此外,平安銀行相對完善的數據披露中,主要參考準則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26000:2010《社會責任指南》、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GSSB)《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 Standards)》、深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建議報告》相關披露建議。

上市銀行碳減排貸款總額超5500億元

2023年年初,央行印發通知,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將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將碳減排支持工具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將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機構範圍;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2023年繼續並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

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為2021年央行官宣推出,被認為是我國綠色金融一大里程碑事件,相關貸款在2022年已初具規模。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梳理,截至2月28日,上市銀行機構中六大國有銀行已在2022年度ESG報告中完成2022年碳減排貸款相關披露。國有銀行在支持碳減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下,工商銀行累計向846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位於項目數榜首。在貸款金額方面,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以超1000億元的貸款規模居於前列。根據各上市銀行機構ESG報告信息披露,六大國有銀行碳減排貸款總額已超過4500億元。

在2022年ESG報告期內,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為某風力發電公司“風電平價上網項目”審批項目貸款14.56億元,並積極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該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減少排放煙塵24.19噸,二氧化硫119.06噸,二氧化碳53.36萬噸,廢水3.44萬噸。由建設銀行牽頭承銷的“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可持續掛鉤/鄉村振興)”於 2022年7月5日發行,具備“綠色債券+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掛鉤”三重貼標,發行金額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碳減排、鄉村振興等綠色項目,募集資金對應的募投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為49.90萬噸/年。

上市銀行機構中八家股份製銀行中已有6家在2022年ESG報告中完成碳減排貸款相關披露,還有2家銀行未在報告中披露相關數據信息。根據已披露的數據,其中3家銀行機構碳減排貸款超100億元,興業銀行以達445.28億元的貸款規模居於首位,在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下,興業銀行累計向800個項目發出貸款。

據上市銀行機構2022年ESG報告已披露的減排貸款數據顯示,上市銀行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0%,其中中國銀行加權平均利率最低,為3.44%。值得關注的是,招商銀行作為上市銀行機構中的股份製銀行,碳減排貸款加權利率為3.58%,低於上市銀行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明顯低於股份製銀行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銀行機構中七家城市商業銀行的2022年度ESG報告中未披露碳減排貸款相關數據。

綠色信貸餘額超千億元銀行達16家

綠色貸款是銀行區別於其他行業的一大特色。2022年全年,21家強製披露ESG報告的銀行中,綠色貸款餘額超1000億元的銀行共有16家,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

從餘額來看,國有銀行綠色信貸規模普遍較高。具體來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綠色信貸規模超萬億元。工商銀行綠色信貸規模接近四萬億元,位列第一。

除國有銀行外,各上市銀行積極發力綠色信貸。上述銀行中股份製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大部分在千億範圍,其中興業銀行以6370.72億元的規模位居股份製銀行首位。

增速方面,根據統計數據,綠色信貸規模超千億元的銀行機構平均增速超50%。其中,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增速相對較低,分別為33、28%和33.38%。

北京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增速最為顯著,北京銀行相關披露中,2022年末綠色貸款餘額1103.03億元,較年初增長625.59億元,增速131.03%,位列第一,這得益於其突出業務低碳發展導向,加大對節能環保、循環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的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將環境風險、社會風險、安全生產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為綠色信貸業務投放提質增效,確保綠色信貸規模持續穩步增長。

在綠色信貸餘額尚未達千億元的上市銀行機構中,寧波銀行、重慶銀行、鄭州銀行、渝農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增速顯著,平均增速超40%;青島銀行增速為9.68%,與平均水平差距較大。

(作者:盧陶然,李德尚玉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