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徹底火了!8000字解讀
“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此同時,“新質生產力”概念持續發酵,相關個股走勢強勁,2月以來“新質生產力”概念股指數整體漲幅近20%。
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哪些主要發力點?“新質生產力”哪些細分領域更被看好?相關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對此,記者採訪了七位投研人士: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魏鳳春
銀華基金ETF業務總監 王帥
永贏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 章贇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 林清源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 陳顯順
長城智能產業基金經理 趙鳳飛
德邦半導體產業混合基金經理 雷濤
這些投研人士認為,“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共識是指以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驅動,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發展的一種生產力。其核心在於科技創新,它代表了新技術的應用、新價值的創造、新產業的興起以及新動能的形成,背後蘊含著巨大的中長期投資機遇。
“新質生產力”
核心在於“新”與“質”
中國基金報記者:“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兩會高頻詞,它與我們此前強調的生產力有怎樣的區別?如何理解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魏鳳春:“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共識是指以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驅動,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發展的一種生產力。其核心在於科技創新,它代表了新技術的應用、新價值的創造、新產業的興起以及新動能的形成。
與傳統生產力相區別,“新質生產力”主要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對土地與資本投入的依賴弱化,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需求強化。二者主要區別在於其對資源的高度利用效率和對質量的強調,它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新質生產力”更強調技術驅動、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強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徵,是適應數字時代與綠色時代發展要求的先進生產力形式。
在當前階段,我國正面臨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這需要我們堅持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融合,以此來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章贇:“新質生產力”是技術顛覆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飛躍性升級帶來的新時代先進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先進的生產力,以高效能、高科技、高質量為基本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技術為支撐。目前涉及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等在內的8大新興產業和元宇宙、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9大未來產業。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新”與“質”。“新”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先進科技催生出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業態,聚合成新生代生產力的新內在動能。“質”在於通過關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生產力質量的跨越式提升。“新質生產力”不再依賴於傳統的大規模資源投入和高能耗的增長模式,而是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新增長路徑,是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和推動力量。
陳顯順:“新質生產力”所包含的主要發展方向值得期待,主要包括新興行業和未來產業。一方面,海外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凸顯了我國加大在AI領域投入的必要性,近期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後續該領域政策的部署預期或將在兩會期間實現。同時高端製造方面,去年底工信部發佈製造業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增加高端產品供給。
趙鳳飛:“新質生產力”是2023年總書記考察調研期間新提出的表述,實質上與中央一直強調的“結構轉型”“高質量發展”一脈相承。縱覽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近半數省份明確提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都有關於科技創新的部署。相較於傳統生產力,其囊括了更加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先進技術,涵蓋大科技、大製造、大健康等賽道。
雷濤:“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新”在四個維度: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新勞動工具、新型基礎設施。
王帥:“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要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有利於我國在當前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主要特點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做好戰略佈局,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林清源:“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國家頂層對創新驅動發展的高度重視。“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主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為代表,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它與傳統的粗放型、高耗能、高汙染的發展方式有本質區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於優化供給側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對於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基金報:“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在您看來,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哪些主要發力點?
魏鳳春:“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對於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實現經濟結構優化結構升級。二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彌補勞動力不足的現實問題。三是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最終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發力點包括:加強基礎研究、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改革教育體系、完善法律法規、推動國際合作。
章贇:我們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全球正經曆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誰能率先在關鍵且顛覆性的技術領域實現突破,誰就能在全球新一輪競爭中佔據戰略主動權。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改革攻堅克難推進期等多期疊加階段,以低生產要素成本為基礎的比較優勢見頂,亟需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質生產力”是點燃中國經濟新引擎的迫切需要。
陳顯順: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階段,資本和勞動力增速放緩,“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進一步高速增長、實現GDP總量和人均GDP進一步上台階的關鍵。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面臨的挑戰較大,僅僅依靠人口和資本難以實現。當前我國人口已經出現拐點,投資增長率同樣放緩,現代化建設要求經濟增長轉向全要素生產力推動,而“新質生產力”是關鍵抓手。在國際形勢風高浪急、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時不我待。
要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可以從強化人才培養、加強基礎科學研發、推動產學研轉化等幾個方面發力。
趙鳳飛:當前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發力點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數字經濟、高端製造等,政策層面已有相關的規劃引導產業發展。同時,如工業母機、光刻機等高精尖產業、創新藥、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有持續的研究進展,相信未來能更多地應用於生產生活當中。
雷濤: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而未來產業決定了能否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是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取得引領地位的關鍵。
王帥:先進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內在動力,其中技術是關鍵,尤其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技術。從行業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但也能通過形成“新質生產力”,運用新成果、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最終在新一代技術與數據要素共同作用下,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傳統產業重塑變革持續推進,對社會的勞動方式、生產組織方式、社會組織運行和社會制度體系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林清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傳統增長動力逐步減弱,亟須培育壯大新動能。“新質生產力”不僅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當前應著重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方面發力,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
有望開啟業績和估值“雙升”
中國基金報:近期,“新質生產力”概念股票走勢強勁,2月以來“新質生產力”概念股指數整體漲幅近20%。“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整體估值情況如何?當下是否是佈局的好時點?
魏鳳春:“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的投資潛力較大,但是否投資以及何時投資,需要投資者基於全面的分析和審慎的判斷。
投資實戰可以參考萬得新質生產力指數來進行,該主題主要包含:AI、機器人、虛擬現實、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代表性公司。從數據看,這一指數PE2023年是18倍多,2024年預測16倍左右,2025年降低到14倍左右。
“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的整體估值情況需要結合具體行業的成長性、盈利能力、市場前景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是否是佈局的好時點,也需要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政策導向以及個人的投資策略和風險承受能力來決定。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這一行業由於涉及新興技術和市場,可能會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
章贇:“新質生產力”所涉及行業如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都屬於新興前瞻產業,目前正處於高速成長、產業龍頭逐步成型、1至N的商業化落地的爆發階段。今年開年時因市場風格偏向防禦,科技板塊整體承壓,前期回調已較為充分,估值也得以合理消化。2月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政策指導和海外AI視頻大模型、英偉達的催化下,新興科技賽道整體回溫。
“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在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長坡厚雪過程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相互形成正向循環,將會湧現並孵化出眾多卓越的企業。投資者可以在較為早期的時間點布下籌碼,拿到“未來”的入場券,賺“未來”的錢,總是為時不晚。
趙鳳飛:萬得新質生產力指數近期創曆史新高,當前已接近20倍估值,其中TMT、汽車、機械等板塊貢獻較大。相關概念股的大漲,一方面是由於中央高頻強調相關概念,市場對相關產業預期提升,提振相關板塊行情表現;另一方面是因為相關概念中涵蓋不少前期跌幅較深、彈性較高的成長行業,在市場整體情緒逐步修復的過程中反彈力度相對更高,帶動指數增長。
政策性資金入市帶來資本市場流動性的修復,疊加監管層面的積極發聲以及兩會窗口期的積極預期等因素,帶來了這一波市場反彈,但行情的持續性仍需觀察後續政策的落地效果和市場反饋。短期內,一些質地尚可的TMT標的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值得挖掘相關機會。長期來看,相關公司的基本面兌現仍是主要因素,“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相輔相成,有望獲得政策的持續支撐,值得做提前研究和佈局。
雷濤:從板塊整體來看,目前泛科技中TMT和先進製造等成長賽道估值大多處於曆史相對低位。各行業整體市盈率處於近10年的分位數水平,申萬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機械、汽車均處於曆史中樞偏下區間。隨著經濟基本面的複蘇及新興產業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量和機遇,將有望出現一批新的優質成長型公司,開啟業績和估值雙升的股價上升通道。
王帥:“新質生產力”板塊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氫能產業、人工智能、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未來產業,多具有小市值高成長特性,重視研發投入,其估值往往較傳統領域更高,實際上近十年“新質生產力”板塊PE TTM中樞值近期已達45左右,高於全A非金融的24倍(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年3月7日,下同),而從交易情緒來看,“新質生產力”板塊持續受到大量資金的關注,近期板塊交易日換手率也遠高於全A非金融。
長期來看“新質生產力”在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能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中央大力扶植的產業政策中心,其概念也仍可能再度加碼、繼續擴散,但短期也要警惕擁擠度過高、注意過熱風險。
林清源:目前“新質生產力”相關賽道的整體估值處於曆史較低分位,政策面利好也在不斷出台,從國家戰略到產業規劃,一系列政策紅利為相關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當前時點,或許正是佈局的好窗口期。
“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
整體業績表現良好
中國基金報:年報大幕拉開帷幕,從業績預告或已經披露的年報來看,“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整體業績情況如何?
魏鳳春: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的整體業績情況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一些上市公司正在積極佈局“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特別是在新型工業化、智能製造等領域取得了業績增長,這也反映了相關企業的發展潛力。從企業家行為看,多家企業表示,這一概念的提出令他們倍受鼓舞,這意味著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並且準備投入更多資源以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章贇:從近十年的數據演變來看,我國“新質生產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地位的提升已在A股市場得到驗證。目前“新質生產力”板塊的歸母淨利潤總值占A股比重自2013年末的0.5%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3.4%,營業收入總值占比自0.4%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2.8%,研發支出總值占比自0.2%上升至2022年底的6.7%,凸顯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顯著增強,並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從市值來看,“新質生產力”板塊在A股中的市值占比從2014年初的0.3%上升至目前(截至2024年3月1日)的6.6%,目前總市值規模已達5.4萬億元。2022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在13%以上,占比高於股市,未來伴隨著政策持續加碼支持,“新質生產力”產業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陳顯順:整體而言,從萬得新質生產力指數來看,2023年一致預期歸母淨利潤增速有望從2022年的-14%大幅回升至16%,預計2024年、2025年仍將保持正兩位數的增長。個股層面,從部分“新質生產力”代表個股的業績預告來看,2023年業績將實現較快增長。
雷濤:就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告和快報來看,科技賽道整體業績增長一般,主要是受到產業週期的影響,不過今年我們看到很多“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的公司已呈現出恢復高速增長的態勢,例如半導體的存儲領域、消費電子的國產手機供應鏈、通信的光模塊、計算機的服務器產業鏈和傳媒的短劇遊戲和院線等。目前已站在以AI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週期的起點,這將為“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帶來新一輪增長週期。
王帥:從已經披露的年報和業績預告來看,“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的整體業績情況呈現出積極的趨勢。在3月5日公佈的年報中,共有5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1家業績增幅翻倍。同時,多家“新質生產力”概念的上市公司在2023年取得良好業績。例如,28家醫療器械企業平均淨利增速超28%。然而,也有一些企業面臨挑戰。
整體來看,“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在2023年的業績表現普遍向好,特別是在高端裝備製造、醫療器械等領域展現出較強的增長動力和市場競爭力。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得益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還與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增加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林清源:就目前情況看,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良好。以我重點關注的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為例,龍頭企業去年業績普遍實現兩位數增長。當然,不同行業、公司之間也存在分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看好AI應用、算力、新材料、汽車等領域
中國基金報:“新質生產力”概念下,你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魏鳳春:“新質生產力”有幾個細分領域需要戰略性重視:
第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涉及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子領域。AI技術能夠提升生產效率、改進服務體驗,並在醫療、金融、教育、交通等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生物技術。包括生物醫藥、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這些技術正在革新傳統的醫療和健康產業,帶來個性化醫療和精準治療的新機遇。
第三,高端製造。隨著製造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高端裝備製造、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高技術領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第四,數字經濟。包括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這些技術正在重塑傳統產業,促進新型業態和服務模式的形成。
第五,新材料。先進的新材料,如納米材料、石墨烯等,因其獨特的性能而能在多個行業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從消費電子到航空航天再到能源存儲,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這些細分領域的共同特點是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增長潛力大,它們被預期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投資於這些領域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需要投資者進行深入研究並做出謹慎的投資決策。
章贇:我們高度關注人形機器人方向。人形機器人具備類人形態,理論上是最能完美適配人類工作環境的生產工具,在工業生產、辦公輔助、商用服務、救援救災、養老助殘、家政服務等領域具備巨大應用潛力。馬斯克預言未來機器人與人的比例將達到2:1,對應的人形機器人需求或將達到100億台,市場空間100萬億美元以上。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正逐漸從0到1的實驗室概念驗證階段,邁向1到N的商業化爆發階段。
2024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破曉之年,特斯拉二代Optimus預計2024年小規模量產並投入生產。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與智能駕駛L1-L5級別對比,大致相當於L1到L2層級,智能化水平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人形機器人板塊或將是未來10年大級別beta機會,人形機器人的星辰大海將帶來屬於新時代的投資機遇。
另外,智能駕駛技術應用是智能製造的重要支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場景,也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趙鳳飛:看好人AI應用和算力領域。受到海外產業催化映射,春節後人工智能相關板塊強勢反彈,迎來估值修復。當前,海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有望引領新一輪的產業趨勢,國內人工智能產業也一直呈現追趕之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迭代、AI應用逐步落地並實現商業化,產業有望高速增長。AIGC有較為明顯的成長性及需求預期,整體產業鏈或將持續受益。
除了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之外,低空經濟也有望迎來發展機遇。去年,中央將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行業,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提及“積極打造低空經濟”。同時,相關政策引導逐步明晰,《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已劃分更多低空非管製區域,民航局也跟進頒發相關證照。一些城市積極試點,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望推動低空領域快速發展,進一步打開低空經濟的市場格局。
雷濤:“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科技,而本輪科技週期的核心在於人工智能。我們相信很多領域都會因科技驅動迎來新一輪增長,投資機會要圍繞人工智能發展作為底層的驅動因素。看好AI相關產業以及受AI驅動的相關產業,譬如機器人、汽車,整個信息產業等。
王帥:在“新質生產力”概念下,看好的細分領域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技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機器人。
林清源:在“新質生產力”的大概念下,人工智能是我較為看好的細分領域之一。當前,人工智能正迎來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並呈現出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趨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愈發深遠。人工智能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諸多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成為培育新動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已初具規模,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生態日趨完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加快佈局人工智能,對於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高端裝備製造、消費電子創新等領域也是我重點關注的方向。這些行業目前處於高速發展期,受益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以及市場空間廣闊,未來成長性值得期待。
(來源:中國基金報 記者:方麗 曹雯璟)
(編輯: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