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市挑大樑:工業增長提速 加快謀劃未來產業、大規模設備更新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柳寧馨
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體和引擎,而工業大市是穩住經濟大盤的堅實支撐。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提速,其中多個工業大市發揮挑大樑作用。
4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2023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同期,50個工業大市中,深圳、蘇州、合肥、南通、東莞等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兩位數增長。
製造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從主要工業大市2024年工業發展目標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體系是發展重點,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新能源、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產業,成為各個工業大市重點佈局的產業領域,無論是體系化政策還是工業投資方向,都在向這些領域傾斜。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很多沿海省份的工業大市兼具發展製造業和外貿的重任,目前正搶抓機遇升級產業、拓展貿易。同時,從已公佈的統計數據看,工業大市發展質量也在提升,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新質生產力凸顯新優勢。此外,不少工業大市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進程加快,把握大規模工業設備更新機遇,加速推進智能製造應用探索。
多城工業增長提速
截至4月19日,工業大市中僅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數城市公佈了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數據,與前兩年相比增速明顯加快。
一季度,北京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7.5%,比今年前2個月提高了1.1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提高7.1個百分點。同期,北京工業37個行業大類中,21個行業實現了增長,電子、汽車、電力等行業貢獻比較突出。
天津工業生產同樣加快增長。一季度,天津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6%,體現工業結構的優化、發展質量的提升。
上海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139.96億元,同比增長0.2%。同期,三大先導產業製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其中,集成電路增長14.0%。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產值增長5.0%。從產品產量看,筆記本計算機、鋰離子電池和微型計算機設備分別增長45.7%、19.8%和13.1%。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相關增速較低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的影響,長期看這座工業、外貿強市的工業發展向好趨勢不變。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髮現,截至4月19日,多數工業大市尚未公佈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但從前2個月數據也可以看出工業大市經濟增長加快的普遍趨勢。
廣東是工業挑大樑的省份,其中包括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等多個工業大市。
今年前2個月,深圳、廣州、東莞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5%、7.0%、20.2%,尤其深圳和東莞增速比上年全年分別加快7.3、22.1個百分點。
從工業行業大類看,今年前2個月,深圳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1%,汽車製造業增長17.1%,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3.1%;同期,廣州電子產品製造業增勢較好,同比增長16.5%,石油化工製造業增長4.8%,但汽車製造業生產短期承壓。
東莞在今年前2個月實現電子信息製造業回暖,其增加值增長34.3%,傢俱製造業增長24.5%,食品飲料加工製造業增長14.8%,化工製造業增長17.9%。
從工業投資來看,深圳前2個月工業投資增長82%,高於全國70.1個百分點,創2017年5月以來新高;同期,東莞工業投資增長34.9%,分行業看,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27.8%,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6.6%。
長三角地區的工業大市同樣實現了工業生產、投資的雙重向好。
以工業大市蘇州為例,今年前2個月,蘇州工業生產增勢向好,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6445.6億元,同比增長8.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在全市列統的35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產值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達82.9%。
電子、汽車行業引領蘇州工業增長。前2個月,蘇州電子、汽車行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9.9%和19.6%,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增速回正,呈上行趨勢。
同樣位於江蘇的南通,在今年前2個月實現了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高於全省平均2.5個百分點,部分行業增勢強勁,例如船舶海工產業的重點企業招商局重工、惠生科技在手訂單均超300億元。
浙江的工業大市寧波也已公佈前2個月工業數據,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69.5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去年同期和2023年分別加快8.3個和4.2個百分點。從行業面向看,今年前2個月,寧波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2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增長面為88.9%,汽車製造、化學原料和電氣機械製造分別增長21.7%、11.0%和9.6%。
從投資方面看,長三角主要工業大市工業投資增速較快,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亮眼。前2個月,蘇州全市完成工業投資230.4億元,同比增長15.9%,寧波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3.4%。
除了珠三角和長三角主要的工業大市,重慶、合肥、青島等工業大市也實現了前2個月工業增長“開門紅”。
例如,前2個月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行業增長面擴大,尤其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期,重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汽車和電子是支撐重慶全市較快增長的核心行業。前2個月,合肥主導產業持續較快發展,帶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5%,同期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8%,首位產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抓住未來產業“窗口期”
工業大市不僅在發展數量上加速增長,也在發展質量上持續優化,這一特徵在一季度公佈的工業數據中表現明顯,尤其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拉動工業增長、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動能。
從全國情況看,高技術製造業和新興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是一季度工業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單忠德表示,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較去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此前,工信部聯合六部門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支持企業積極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當前對於工業大市而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是新型工業化的重中之重,無論從產業轉型還是經濟貢獻角度看,城市需要抓住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窗口期”,穩步培育工業增長的新動能。
以當前“工業第一大市”深圳為例,2023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3.46萬億元、增長6%,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2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4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目標超1.5萬億元、增長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也是深圳“十四五”規劃目標。此外,深圳將完善提升“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體系,製定出台規劃政策2.0版本。
產業方面,深圳將推動網絡與通信、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等支柱型新興產業迭代升級,搶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低空和空天經濟等產業新風口,加快提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製造、生物醫藥、工業母機等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合成生物、腦科學與腦健康等未來產業新增長點。
工業大市重慶今年在未來產業方面繼續發力。2023年,重慶全年GDP達到30145.79億元,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進階“3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之一,重慶正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培育“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目前,重慶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未來產業方面“三管齊下”。尤其在眾多未來產業方面,重慶加快佈局衛星互聯網、生物製造、生命科學、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來能源等六大產業,今年還印發《重慶市工業產業大腦建設指南(1.0)》《重慶市未來工廠建設指南(1.0)》,明確將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生態。
2023年,上海全市GDP達到47218.66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上海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產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32.1%、21.3%。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全力落實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實施“智能機器人+”行動,率先開展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蘇州則快速錨定了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蘇州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4343.9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6%,位列全國城市第二位。
去年11月發佈的《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提出,到2030年,重點突破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核心技術,未來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形成有效銜接,全市未來產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
蘇州對未來產業培育給出了量化指標,預計到2030年,將培育10家以上未來產業創新平台,引育20家以上未來產業鏈主企業,完善未來產業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建設10個以上未來產業先導園區;到2035年,形成1~2個領跑全國的千億級未來產業創新集群,全市未來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
以低空經濟為例,4月18日,蘇州召開低空經濟發展推進大會。今年以來,蘇州已簽約低空經濟項目251個,計劃總投資超730億元。其中,低空製造項目超150個,計劃總投資超500億元。從政策體系看,蘇州已出台《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體系與願景》《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蘇州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等系列文件。
此外,廣州構建“3+5+X”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提出到2025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35%的目標。寧波聚焦未來產業“153”賽道,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武漢未來將進一步搶抓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機遇,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工業大市在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時要占領製高點、掌握主動權,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同時也需要明確發展的比較優勢,強化底線思維,不可一哄而上,需要保持長期主義,在搶抓產業熱度同時也要考慮未來產業全生命週期培育體系的建設。
把握大規模工業設備更新機遇
此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行動方案》,重點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和標準提升四大行動。
4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其中提出,到2027年,工業大省大市和重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髮現,目前不少工業大市已出台工業領域設備“以舊換新”的措施,同時加大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力度,釋放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潛力、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
4月15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提出,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計劃(2024—2027年)》,要充分發揮上海的產業和市場優勢,強化企業關鍵主體作用,搶抓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機遇。要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設備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升級。
廣東則更早從全省層面推出相關實施方案,搶抓發展機遇。4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佈《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將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標準引領等四大行動,廣東將推進工業領域、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同樣在省級層面,4月15日,浙江省產業數字化“三個全覆蓋”加速推進暨“AI+產業大腦”賦能新型工業化現場會舉行。日前,浙江印發《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任務排在第一位。
今年4月初,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部署會議提出,到2024年底力爭完成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的目標,這比工信部等7部委提出的2027年的時間提前了3年。
重慶的政策啟動速度也非常快,明確了在算力設備上的改造應用。4月8日,重慶公佈《重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聚焦“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加大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以及工業控製、智能物流、傳感與檢測等智能製造裝備和算力設備、大模型、工業軟件應用與普及。
重慶的側重點放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融合應用,加快“啞”設備改造和算力設備、大模型應用。重慶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建1到2家“燈塔工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87%、65%,新認定400個數字化車間、40個智能工廠。
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目前《數字青島2024年行動方案》已發佈,力爭到今年年底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5.3萬個,算力規模達1.4EFlops(140億億次每秒)。據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目前全市已有10餘個已商業化應用的行業大模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工業大市進行產業轉型、數字化改造、拉動消費的重大機遇,有益於提高生產效率,形成高效能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但各工業大市的產業基礎和數字化條件不同,應當結合自身產業優勢,找到新型工業化發展中自身的痛點與短板逐一解決,尤其在數實融合、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加速探索新業態,強化新動能。
(實習生徐翌軒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