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增社融暫時轉負 專家稱“擠水分”和“降準降息”並不衝突
4月金融數據激起千層浪。央行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4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1987億元,同比少增1.42萬億元;4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2%,增速比上月末低1.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4%,增速較上月末低2.5個百分點。
具體社融分項來看,政府債、企業債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彙票為主要拖累因素。4月,政府債淨融資-984億元,同比減少5532億元,國債、地方債發行進程仍相對滯後。
針對4月新增社融為負和M1、M2增速回落,多名受訪人士表示不必過度解讀。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記者,為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4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後續伴隨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專項債放量提速以及信用平穩擴張等利好因素積累,將對社融增速形成穩定支撐。
至於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近期存款向金融市場“分流”、資金空轉和手工補息被規範治理、金融業增加值核算優化調整是主要因素,即數據被擠出“水分”,對此央行也早有預判。
接近央行人士告訴記者,近期資管產品募集規模增速回升較快,4月末同比增長11.3%,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內存款。還有數據顯示,4月理財規模重拾增勢,環比增長約2萬億元。
張瑜指出,應當看到,M2和資管產品加總後的規模是較為穩定的。不管是以銀行途徑還是以資管產品形式提供融資,渠道雖發生變化,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持並沒有改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是穩固的,支持質效也在防範資金沉澱空轉背景下逐步提升。
5月13日,財政部公佈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時間表,其中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期限為20年、30年、50年,首次發行時間為5月17日,11月中旬發行完畢。
國海證券最新報告表示,為了對衝地方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對債市的擾動,不過度抬升財政發行成本,5、6月降準、降息政策均有可能落地。
張瑜認為,當下降準降息的概率邊際抬升,彙率彈性大概率加大。就時點而言,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轉鴿與外部彙率波動加大時或易觸發降息,政府債加速發行期間或易觸發降準。金融數據“擠水分”和“降準降息”並不衝突,先要堵住資金跑冒滴漏的漏水口,即抑製好資金空轉,降準降息才有事半功倍的療效。
4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這是政治局會議少見的直接提到利率、準備金率,也引發了市場對總量貨幣政策工具何時發力的猜測。
記者採訪瞭解到,關於降準降息的時點,市場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一季度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4月官方PMI指數保持在擴張區間,短期內仍將處於政策觀察期,實施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表態、央行的多次發聲以及物價水平偏低的環境來看,未來降準降息都有空間,不排除三季度落地的可能。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在解讀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時表示,以防低通脹與穩彙率為首要目標的貨幣政策將堅持寬鬆總基調,但表現方式將從去年的價格型寬鬆向數量型寬鬆切換,以財政貨幣協同與結構性再貸款化解政策傳導堵點。在特別國債醞釀發行與防止資金空轉套利的過程中,降準降息短期恐難以兌現。
張靜靜坦言,綜合近期情況來看,貨幣當局對信用擴張的態度,以及施政思路更加偏向於追求“質”,而非單純的“量”。此外,短期來看,直接影響債券收益率走勢的因素還是政府債供給進度。出於對長期收益率偏低的擔憂,在財政放量的初期,央行或不急於開展“降準降息”的操作。
東吳證券陶川團隊則認為,在政府債供給壓力臨近之際,央行既有採取對衝操作嗬護流動性的必要性,也需要及時響應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部署,降準可能先於降息,落地窗口最早或在5月中旬。
從多方觀點看來,市場期待降準是因為此舉可以平抑政府發債帶來的銀行間資金面擾動,而低通脹、實際利率偏高的情況下降息也有必要性,但受銀行淨息差、美國降息節奏的掣肘,落地時點大概率會後延。
從央行近期的表態看來,央行並沒有對何時降準降息作出正面回應,而是多次強調要密切觀察政策效果、經濟走勢和通脹變化。
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彙局局長朱鶴新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總的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回升、開局良好。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我們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也提到要密切觀察、統籌兼顧。鄒瀾表示,對於物價和實際利率的情況,還是需要綜合研判。前期一系列措施已經在見效,未來我們會結合經濟回升態勢、通脹走勢以及轉型升級的推進,繼續密切觀察。既要根據物價變化與走勢,將名義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也要充分考慮高質量發展需要等,避免削減結構調整動力,防止利率過低,內卷式競爭加劇或者資金空轉,物價進一步降低,陷入負向循環。
從目前來看,治理沉澱資金空轉和引導金融資源對重點領域傾斜仍是央行的工作重點。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有效支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澱空轉。
王青強調,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可適度淡化對信貸、社融總量的關注,重點觀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資源對重點領域有效需求的滿足程度,其中包括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等的增速。這是今年貨幣政策“精準有效”的具體體現。
他還提及,考慮到當前樓市走勢依然低迷,後期政策面將重點加大對房地產行業“定向降息”的力度,具體措施包括繼續下調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或取消更多城市首套及二套房貸利率下限,引導居民房貸利率持續較快下行等。這是扭轉樓市預期,推動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的關鍵一招。
溫彬表示,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低,在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之外,著力盤活存量金融資源,避免資金沉澱空轉,提升信貸資源產出效率,以及促進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引導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加適配,是央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進而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