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中國光伏產品再揮“關稅大棒”:稅率雖翻倍 但影響甚微

當地時間5月14日,拜登政府宣佈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

新的關稅政策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鋼鐵、鋁等產品,具體包括:將光伏電池及組件關稅從25%提高到50%,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高到100%,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電池部件關稅從7.5%提高到25%等。

5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多家光伏企業處獲悉,其均已關注到上述信息,但初步評估“當下影響很小”。有企業人士則進一步向記者表示,目前更為密切關注的是美國針對東南亞光伏產品的政策變動。

“產業不是靠貿易保護主義就能保護出來的。”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頻頻出現的貿易摩擦也在提醒中國光伏企業要充分瞭解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光是要把產品賣到全球去,更重要的是與全球市場、資本結為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關係。”

圖片來源:新華社圖片來源:新華社

去年對美出口光伏金額不足1700萬美元

中國光伏行業對此次美國再揮“關稅大棒”的行為並不驚訝。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前中國直接出口美國市場的光伏產品規模甚小。

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為475.9億美元。其中,光伏組件出口額為388.3億美元,出口量約211GW;電池片出口額為39.4億美元,出口量約為39GW;矽片出口額為48.2億美元,出口量約78億片。

因去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呈現“量升價減”的特徵,由此導致整體的出口金額有所下滑。然而,在整個出口市場結構中,我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的規模已經嚴重縮減。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3年,我國光伏電池片、組件對美國出口金額分別為334.7萬美元、1314.7萬美元,合計僅1649.4萬美元。這兩大產品在整個光伏產品對外出口中占比極小,分別為0.1%、0.03%。

對此,該商會分析稱,受兩次“雙反”、“201”、“301”案件疊加關稅影響,除少部分“雙反”複審稅率較低的企業出口雙面組件以外,目前我國大陸直接出口美國光伏電池產品基本無法實現。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以來,我國光伏產品對美的出口額就已整體下滑。其中,從中國大陸直接出口美國的規模更是稀少。以光伏組件為例,2020年至2023年,美國自中國大陸的進口額分別為2.9億美元、0.3億美元、0.03億美元、0.05億美元。

“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開啟‘雙反’後,中國大陸企業曾通過購買中國台灣產的光伏電池來生產組件出口至美國。後來二次‘雙反’掐斷這一通道,中國光伏企業便取道東南亞出口美國。這期間同樣經曆了‘雙反’複審,但最終影響甚微。”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鑒於此,即便此次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翻倍式提高稅率,但中國光伏企業並不擔心。

企業更關注對東南亞光伏的政策風險

在評價此次美國提高關稅政策時,不少光伏行業人士認為,其“形式大於實質”。

不過,隨著近些年來部分海外國家相繼通過關稅手段來影響中國光伏產業出口,其背後所反映的貿易摩擦風險則不容忽視。劉譯陽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中國光伏企業在出口過程中需要把風險因素考慮得更多些。面對全球性的光伏市場,要儘可能分散發展,強化對各個區域市場法律法規、環保政策等多方面瞭解。

劉譯陽還進一步表示,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的供給仍處於較快增長狀態,由此帶來產業鏈盈利能力下滑,這提醒著企業特別是新進者在開拓海外市場時,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事實上,近幾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掀起了新一輪的出海浪潮。除了產品出口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產能佈局至東南亞、印度、中東甚至美國本土,更深度地參與到光伏產業鏈的全球化協同中。

其中,東南亞是重要陣地,並快速成長為美國光伏產品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地。

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顯示,美國本土光伏組件自東南亞國家進口額為125.1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82.7%;光伏電池片自東南亞國家進口額為4.6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70%。

在此情況下,來自東南亞的光伏產品亦成為美國“雙反”調查的重點對象。

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針對產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四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終裁落錘,部分中國光伏企業受到影響。

“中國產矽片,進入東南亞生產電池;中國產玻璃和鋁邊框,到東南亞生產組件。這都會被美國認定為不是東南亞製造,是規避行為。”呂錦標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限制主要就是對東南亞產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今年6月起,中國產矽片往東南亞生產的電池組件就無法出口美國。但所幸的是這兩年,相關企業在東南亞增加了矽片生產。”

對於未來美國對東南亞產品的關稅政策變動風險,不少光伏企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均表達會密切關注。不過,呂錦標也指出,“如果美國直接對東南亞產的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不少美國企業和韓國企業也將難以避免,相關提請應當會慎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