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 外需回暖推動作用明顯

5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7%。從環比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97%。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

從三大門類看,4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製造業增長7.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

受訪專家表示,4月工業生產增長勢頭強勁,同比增速明顯加快,除了去年同期實際基數走低影響外,外需回暖以及當月實際工作日較去年同期增加等因素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但內需的拉動作用仍然較弱。不過,受到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落實以及房地產政策加碼等積極因素影響,企業的生產預期有所提升,工業經濟整體還將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

裝備製造業領頭增長

從具體行業和產品來看,4月份,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7.8%;33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達80.5%。在統計的6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86種產品產量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2.4%;363種產品產量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近六成。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王新指出,4月份,裝備製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連續14個月保持在30%以上,自年初以來持續提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上月加快3.9個百分點;增速高於全部規上工業3.2個百分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7%。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裝備製造業中8個行業全部實現增長且增速均較上月回升,其中,汽車、電子、鐵路船舶行業分別增長16.3%、15.6%、13.2%,較上月加快6.9個、5.0個、4.6個百分點。從產品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等產品均保持高速增長,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9.2%、31.9%、25.9%。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製造業擴張主要受市場需求複蘇影響,製造業行業經營狀況改善,帶動製造業企業生產意願提升,尤其是汽車等裝備製造、高技術製造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增強了生產端的穩定性,同時促進國內工業製造業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信息部主任劉征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銷和出口同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當前我國汽車市場出口增速大於內銷,隨著汽車以舊換新等有關政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汽車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推出大量新車型,都將有利於進一步激發汽車市場消費潛能,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此外,大規模設備更新的舉措也提振了企業的生產信心。

王新表示,4月份,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實施,帶動有關行業生產向好。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製造、通信設備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5%、17.5%,較上月加快20.3個、3.4個百分點。從產品看,數控鍛壓設備、包裝專用設備等產品產量由降轉增,同比分別增長13.4%、11.1%;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工商用製冷空調設備等產品供給加快,產量分別增長7.4%、5.1%,較上月加快1.9個、2.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5月1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釋放更大的市場空間,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綠色技術蓬勃發展,將進一步助力新動能加快培育增長,增強工業發展動力。同時,經營主體信心近兩個月也不斷增強,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區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季度增長。這些因素將會對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形成有力支撐。

外需回暖拉動明顯

4月份的生產恢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需回暖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7.3%,比上個月加快5.9個百分點。有出口的39個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出口增長,增長面接近八成。在10大出口行業中,有9個行業出口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汽車行業出口增長26.4%,今年以來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金屬製品、通用設備、橡膠和塑料製品等行業出口分別增長16.7%、11.8%、9.5%。在主要出口地區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出口交貨值由降轉增,分別增長8.1%、6.3%、5.2%、7.0%。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方面,外需回暖對國內製造業生產形成較強拉動,抵消了內需偏弱對生產端的抑製效應。另一方面,今年4月實際工作日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日,這與3月正相反,對工業生產同比數據影響較大。

“從這個角度看,3—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平均水平5.6%或更能準確反映當前的工業生產強度——與需求端消費和投資增速相比,仍然處於偏高水平。”王青說。

相較之下,國內市場需求則略顯疲軟。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今年1—4月的累計產品銷售率則達到了95.6%的曆史相對低位。

展望未來,王青表示,基數抬高會對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有一定影響,但其實際增長動能有望保持在偏強狀態。背後是短期內外需有望延續回暖勢頭,“三大工程”全面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推動,以及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下,居民商品消費還有修復空間。預計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將回落至5.5%左右;全年累計增速將在5.0%左右,較2023年4.3%的累計增長水平明顯提速,與整體經濟增長水平基本相當。這也意味著今年經濟運行會進一步向常態化回歸。

(作者:繳翼飛 編輯:張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