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特國01”兩度臨停後上演尾盤跳水 超長期特別國債究竟怎麼買?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唐婧 北京報導

5月22日,近日首發的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開始上市交易。據悉,今日上市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為記賬式國債,存續期內可在上交所、深交所或是銀行櫃檯債市場上市流通。

當日上午,在上交所上市的“24特國01”大漲25%觸發二次臨停,並於15時27分起恢復交易。二次停牌前“24特國01”的報價為124.999元,債券收益率從2.57%降至1.5276%。而根據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此前的發文,從近年市場正常運行情況看,2.5%至3%可能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而就在交易所債市收盤前最後5分鍾,“24特國01”價格又現大幅回落,收於101.316元,日內漲幅僅1.32%,收益率回升至2.5070%。

同日午間,深交所公告稱,“特國2401”漲超13%,盤中臨停,並於13時14分複牌。停牌前“特國2401”的報價為113.000元,收益率從2.57%降至1.9919%。截至下午收盤,“特國2401”繼續大漲19.70%至119.700元,收益率則進一步回落至1.7256%。

值得注意的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銀行間市場全天表現較為“淡定”。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24特別國債01”經紀商報價最新成交收益率為2.5700%,與票面利率持平。

東吳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提醒,今日交易所超長期特別國債價格一度出現大漲,說明交易所債市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但大幅價格波動已偏離了債券收益穩定的特性,需要理性看待投資風險。在此情景下,如果利率出現上行,投資者要賣出時,有可能會損失資本利得,且票息收入無法覆蓋損失。

另有券商固收人士告訴記者,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和非銀機構,且規模相對銀行間市場而言較小,本次異常波動更像是小筆成交量影響了價格,是短期供求關係的體現。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則直言,首日價格波動往往是市場參與者對發行定價認知不同的反映,超長期特別國債這類投資品的價格會較為快速地回歸價值,一般不會出現持續性的長期大漲或大跌。

還有業內人士提示,市場投資者需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堅持審慎理性的投資理念,防範投資行為過於短期化可能帶來的損失。 

銀行櫃檯銷售曾現“日光”

公開信息顯示,首發的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於5月17日發行,為固定利率附息債,總額400億元,票面利率由56家金融機構承銷團進行競爭性招標後確定為2.57%。 

三日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率先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特別國債購買渠道,購買時間僅限當天。5月20日,兩家銀行合計5.3億元的銷售額度一開賣即告罄。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認購截圖,有網友一入手就是16萬元,直言打算持有到期,“每半年收利息2000元,用於犒勞自己。”

記者還留意到,已開放購買渠道的銀行還對特別國債投資者的風險承受等級做出了限制。根據“浙商銀行微訊”5月17日發佈的消息,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100元起購,風險等級為R2,發行時間為5月20日10:00-15:30,客戶可以通過浙商銀行手機銀行APP進行購買。招商銀行客服人員則表示,該債券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3,利率為2.57%,期限為30年,每半年付息一次。購買後不能提前兌付,但是可以進行交易。

那麼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到底值不值得購買?一位北京三元橋地區的股份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這取決於投資者長期持有的意願、對市場的判斷能力以及是否有回報率更高的替代投資標的。

她向記者指出,本期國債持有期長達30年,如果客戶中途著急變現,只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就會面臨價格波動風險,賣出時既可能盈利也可能虧損。如果投資者打算持有到期,則客戶每半年可獲得票面利息,持有到期後則會兌付本金,其間無論債券價格如何波動,到期後將按照票麵價值兌付。“如果投資者可以接受票面利率且願意長期持有,可以考慮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相比於三年或五年期定期存款,該產品可以從更長的期限上鎖定利率。”

在採訪中,多位專家提示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價格波動風險。例如,資深金融政策專家周毅欽告訴記者,由於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久期很長,債券價格波動和久期直接掛鉤,市場利率的波動將會對債券價格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對於不準備持有到期而是以獲取資本利得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必須具有相當的投資經驗和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

財政部近日發佈的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也顯示,記賬式國債的交易價格隨市場行情波動,投資者買入後,可能因價格上漲獲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價格下跌面臨虧損風險。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獲利為目的的記賬式國債個人投資者應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和風險承擔能力。

另外,李勇提醒,選擇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資渠道時,投資者還要考慮流動性和交易成本。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申贖方便,費率很低,流動性問題不大。相比之下,櫃檯債券市場也具備一定的流動性,支持隨時買賣,但個人投資者可能需要承擔更多的交易成本。

記賬式國債與儲蓄國債大不同

記者瞭解到,投資者接觸的國債品種主要有儲蓄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兩類。記賬式國債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櫃檯債券市場流通交易,其中後兩個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同時,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通過申購國債ETF等資管產品的方式,間接參與國債投資。今年以來,滬市債券ETF平均年化收益率達7.48%,其中30年國債ETF年化收益率高達17.84%。

財政部在5月17日發佈的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中表示,今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為記賬式國債,有20年、30年、50年三個期限品種,具體購買操作按記賬式國債購買流程辦理。記賬式國債在一級市場通過記賬式國債承銷團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並在中央結算公司以電子記賬方式記錄債權。上市後,個人投資者也可在二級市場向機構投資者購買。

具體來看,個人投資者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提前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檯業務開辦機構任一網點櫃檯、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開立個人債券賬戶和資金賬戶,並開通記賬式國債交易業務;也可以提前在證券公司開立普通A股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檯業務開辦機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選擇一定債券品種供投資者購買,個人投資者可通過其網點櫃檯、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購買。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記賬式國債,個人投資者可通過證券公司網點或證券公司APP購買。

投資風險方面,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提醒,普通個人投資者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未來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會削減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實際收益;其二,普通投資者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一般不會持有到期,由此可能面臨市場風險,即在轉讓時不一定能夠獲得理想的價格。

楊海平坦言,管理上述兩種風險,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也需要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超長期特別國債可能並不適合所有的普通個人投資者,因而需要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這也是銀行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並對風險等級有一定要求的原因。

整體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節奏較為平緩。根據財政部此前公佈的發行安排,今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期限為20年、30年、50年,分為22次發行,首次發行時間為5月17日,11月中旬發行完畢,付息方式為按半年付息。最近的一期是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20年期),其將於5月24日上午10:35至11:35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