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點開售!第二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來了,個人這樣買→
今日上午10點開始,招商銀行和浙商銀行正式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
根據財政部於5月24日發佈的國債業務公告,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以下簡稱本期國債)已完成招標工作。本期國債計劃發行400億元,實際發行面值金額400億元,期限為20年,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利率為2.49%,招標結束後至5月27日進行分銷,5月29日起上市交易。
第二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來了
據中國證券報,從多家銀行客服瞭解到,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將在5月27日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2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
招商銀行客服介紹,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為20年記賬式國債,債券代碼2400002,銷售時間為2024年5月27日10:00-15:30,銷售對象為個人客戶且風險評級在A3及以上,個人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個人銀行PC版和櫃面渠道購買。該期國債票面利率2.49%,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利息入活期賬戶,購買前需開立記賬式國債賬戶。
浙商銀行客服表示,該行於2024年5月27日10:00-15:30,代理銷售“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額度有限,售完即止,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或網點櫃面購買。
本期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利息按半年支付,利息支付日為每年的5月25日(節假日順延,下同)、11月25日,2044年5月25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期利息。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規模為1萬億,從發行節奏來看,超長期國債集中於今年5月至11月,發佈分多批次、多期限進行。
根據5月13日財政部發佈“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分為20年、30年、50年三種期限,分別發行7期、12期和3期,發行起始日各為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付息方式均為按半年付息。
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常態化發行,其投資價值持續引發市場關注。5月17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首發,票面利率2.57%。5月20日,首隻超長期特別國債通過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等少數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個人投資者購買熱情較高。截至5月24日收盤,“24特別國債01”最新到期收益率報2.55%,最新成交淨價為100.52元。
5月22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在二級市場上市交易,當日盤中大漲並兩度觸發臨停。上交所與深交所均在停牌公告中提示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投資。
超長期特別國債受追捧,如何管好用好?
個人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要注意什麼?面對萬億元來之不易的“真金白銀”,如何管好用好?專家解讀>>
為何在今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介紹,近年來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包括企業投資預期不足以及老百姓資金有限,對未來信心不足,消費受到限制。
此時,國家通過發債來向社會,包括企業和老百姓籌集資金來做中長期投資,例如通過“兩重”的長期項目加大投資、擴大內需,從而帶動經濟回升,同時長期優化經濟結構。
個人能買超長期特別國債嗎?
據瞭解,超長期特別國債屬於記賬式國債,個人和機構都能買,購買渠道也比較多,銀行櫃檯、線上平台和證券市場都可以,而且還可以流通和轉讓。
30年期特別國債受追捧,還要注意哪些風險?
趙全厚表示,從收回本金的角度來看,期限越短,收回本金的安全性越高;但是期限越短,利率相對較低。考慮到債券收回本金的安全性基本沒有問題,若需要更高收益,可選擇中長期。
趙全厚同時表示,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儘管國債在國內信用資產里屬於最高等級信用,但也存在一些價格波動的問題。由於市場利率在不停波動,國債價格與利率的偏差決定著國債價格投資收益的波動。
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發行,投資者願意買嗎?
趙全厚介紹:
- 期限越長與購買意願越低有一定關聯性。從匹配角度看,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權重相對低一些,這也是考慮到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 另一方面,期限長的國債在同等條件下收益率較高。年輕人會更偏好期限長的,因為在有生之年能夠確定看到本金收回來。
- 不管20年、30年,還是50年期限,從發行之日起就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國債市場的交易換手率較高。如果願意得到持有期間的收益,同時又想規避風險,可以在市場上擇機賣掉。如果時間期限長的國債不願意賣掉,債券也可以作為資產來繼承,還是看投資者自己的選擇。
超長期特別國債怎麼花?地方項目要競爭
趙全厚介紹,按照今年兩會的財政預算方案,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一半分配給地方來執行,一半留在中央執行。對此,地方各級政府需要按照國家“兩重”建設的精神要求,準備好相關項目上報中央。國家通過競爭性分配的方式,按照緊迫性、重要性和項目成熟度來進行資金分配。
項目建設預期收益時間長,投資者利益如何保障?
趙全厚表示,我國是通過中央投資來改善結構,讓經濟有更加良性的長遠發展和升級轉化。這個良性互動就是所謂的“把蛋糕做大做好”,財政收入、稅收以及相關其他收入也會增加。因此不應只從還債角度看,而要從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更好的財政收入來分析。形成良性循環不一定要等到項目本身的效益,整個宏觀經濟好轉後,效益就能夠體現出來。
本文綜合自中國證券報、券商中國、央視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洪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