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推動本土文化加速出圈,各地文創產業正與城市“雙向奔赴”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深圳報導

5月26日下午,第二十屆文博會上海展館內人頭攢動,前來體驗打卡文創產品的觀眾幾乎擠滿了整個場館。以電視劇《繁花》美學為藍本的上海館,通過“繁花上海”概念,展現著上海文化產業數字化的轉型新理念。

展館門口,立體的LED矩陣波浪屏用一組組數據,展現上海在去年取得的文化發展成就:2023年,上海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1.2%,連續三年破萬億。展館內,上海文化產業全貌、數字文化前沿科技體驗、文博文創產品開發、文體商旅展聯動等內容,盡顯著上海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與蓬勃生機。

良渚文化的明信片、徽章等文創精緻典雅,故宮文創、北京工美造辦、景德鈺青……在文博會現場,主打創意概念的文化創意產品隨處可見,幾乎每個展館都展現了不同地區各具特色和風格的文創產品。

文化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點,近年來不斷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過“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這扇窗口,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也被清晰勾勒出來。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走訪發現,當前,伴隨國人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各地不斷髮掘自身母體文化,通過文創產品發力打造優質文化IP,並圍繞IP開發更多元化的應用產品。另一方面,文創產業已經深度走向年輕消費群體,並帶動文旅、文體融合,為各地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文創產業加速本土文化出圈上新

自2021年開始,伴隨著河南衛視春晚帶來的刷屏效應,河南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潑天富貴”。

浩浩黃河、安陽殷墟,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豐滿厚重的人文遺產,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中原大地。2023年,河南開始提出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雙輪驅動,讓創意、科技、設計、藝術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遊發展全鏈條,打造更多高品質文旅文創產品,河南文創產業由此走向新的征程。

本屆文博會現場,河南展館聚焦“殷墟商文明和文化遺產保護”、黃河文化大遺址保護走廊建設、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文明交流互鑒等領域,共展示了全省150家文化單位的2000多件文化產品。

此次文博會上,河南漫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帶來了以百家姓為內容的文創產品,產品將每一個姓氏背後的文化內涵通過圖形設計出來,形成原創IP,再授權給其他機構,開發出多種衍生產品。

作為一家河南企業,漫山文化極為注重開發中原大地上的優秀傳統文化。“百家姓里有76個姓起源於河南,人們到了河南會有一種親切感,這就是文化的情感,是文化母體的魅力,也是IP最大的價值。”漫山文化創意總監金曉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金曉星此前是一位上海的服裝設計師,由於熱愛文創產品設計來到河南。在他看來,文創產品能把地方文化傳播出去,這是做文創設計師最有意思的地方,“下一步,我們也會把河南本土文化以文創形式帶到更多地方,不斷挖掘文化背後的價值。”

在浙江展館內,良渚文化明信片、將仙居花燈、馬面裙等體現浙江地方文化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這一款‘星辰大海’絲巾的設計靈感來自舟山群島的人文風光。絲巾整體構圖由舟山群島特色島嶼、本島新城大橋等元素組成,絲巾上的舟山市花寓意和平,島與島之間串聯的繩索,寓意著舟山群島人民團結。”舟山市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何蒙蘭介紹。

何蒙蘭說,當前,由市文體公司打造的“舟山心意”文旅商品已經在多個線上平台銷售。“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文創產品,對舟山的海島文化進行廣泛傳播。”今年年初,“舟山心意”還登上央視《遠方的家》欄目,向全國展示了舟山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地域特色文化。

走訪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看到,此次文博會期間,河南、陝西、四川、上海等諸多文旅大省的文創產品、項目受到現場觀眾的廣泛喜愛。觀眾通過體驗、購買文創產品,也能直接瞭解當地本土文化。通過文博會這扇窗口,各地特色文化不斷加速出圈。

文創產業新價值

當前,我國各地文創產業不斷湧現出新IP,它們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還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為當地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其中主要體現在文化創意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上。

以上海為例,此次文博會期間,從成規模的紅色文創產品矩陣,到開國內先河的數字文旅新場景,再到全球“圈粉”的網劇、網文、網遊——在上海展區,文創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自帶流量。

展館內,科技型文創企業米哈遊旗下爆款遊戲《原神》吸引了不少“二次元”青年的圍觀打卡。近年來,米哈遊著力探索“遊戲+文旅”領域,拓展“場景還原與故事複刻”“重構主題娛樂空間”“曆史遺產與自然世界的數字孿生”“電競品牌助力城市節事營銷”等細分場景。今年,作為“徐家彙國漫遊戲節”的重磅內容,“星夢偕遊”主題活動是“五五購物節”的商旅文體融合的創新體現。 

25日上午,一段《樂動敦煌》的現場表演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表演再現了敦煌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敦煌文化的廣泛出圈,也離不開甘肅在敦煌這個國之瑰寶的文旅深度融合創新。

“敦煌文化是一個極為知名的文化IP。作為文創企業,我們希望把敦煌文化經過二次創作,讓其與文創產品完美結合,通過文博會帶到全國消費者面前,也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到敦煌。”甘肅三生萬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昇說。

木版畫、駱駝玩偶、夜光杯,曾是遊客在敦煌選擇的“老三樣”旅遊紀念品。而今,各類造型各異、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敦煌、瞭解敦煌。近年來,敦煌文旅行業通過豐富多樣、富有特色的文創產品,將千年敦煌文化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讓遊客們近距離感知敦煌文化、觸摸絲路印記。

“未來,敦煌文旅行業將持續深挖敦煌文化,將人文美學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有力促進敦煌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敦煌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廣。”敦煌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

用文創產品推廣當地文旅資源,激活文旅消費需求,是本屆文博會上很多地方展館呈現出的新趨勢。與此同時,隨著各地文旅融合的深化,也為文創產業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城市文旅的“出圈”也帶動了當地文創產品的熱銷。可以說,文創產業正在與各地方展開著一場“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