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規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4%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盈轉虧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導

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946.9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與1—3月份持平。其中,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3月份同比下降3.5%轉為增長4.0%,增速回升7.5個百分點,企業當月利潤明顯改善。

分三大門類看,1—4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923.9億元,同比下降18.6%;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4439.8億元,增長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2億元,增長36.9%。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指出,4月份,隨著宏觀組合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顯現,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工業生產回升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超七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不過,採礦業受煤價下降、產量減少影響,利潤同比下降18.6%,降幅比1—3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與之相對的,電力行業受益於電煤成本降低、發電量增長,利潤增長44.1%

從具體的行業門類看,1—4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75.6%,行業增長面比1—3月份擴大7.3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增長75.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6.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4.1%,汽車製造業增長29.0%,紡織業增長24.9%,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9.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8.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2%,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4.3%。

於衛寧分析,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疊加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共同推動裝備製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高於全部規上工業12.0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7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持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電子行業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受智能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產品需求釋放、產量較快增長推動,利潤大幅增長75.8%。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目前高技術、裝備製造業保持景氣,食品、紡織、傢俱到化纖、化學原料等行業利潤出現改善態勢,反映國內終端市場需求回暖逐步向中上遊傳導等。去年同期基數下滑也是目前利潤回升的影響因素之一。但行業經營狀況仍存在明顯分化,石油煤炭等行業受國際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同時,國內PPI同比仍在收縮,反映國內市場需求複蘇相對偏滯後一些,國內工業部門整體仍面臨一定經營壓力。

目前利潤下降的行業較多位於中上遊,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34.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53.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盈轉虧,虧損43.3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虧損增加,虧損222.2億元。

於衛寧指出,採礦業利潤下降主要受到煤價下降、產量減少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14.8億噸,同比下降3.5%,較去年減產超5000萬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通過梳理髮現,“晉蒙陝新”四大主產區中,山西原煤產量下降較為明顯,今年前4個月規模以上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6.9%,減產超過7500萬噸,其餘三大產區產量則相對平穩。

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發佈的數據,2023年山西省原煤總產量137752.0萬噸。日前印發的《2024年山西省煤炭穩產穩供工作方案》明確,今年山西將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煤炭產量穩定在13億噸左右。據此推算,山西全年將減產約7700萬噸煤炭。其他三個產煤主產區仍將保持增產計劃。

周茂華表示,當前國內煤炭價格也在迅速下跌,影響相關行業利潤。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導致需求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煤炭價格的下跌。近期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也傳導到國內,對煤炭價格形成壓力。

另外在庫存方面,截至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6.33萬億元,增長3.1%,較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8天,同比持平;應收賬款23.61萬億元,同比增長7.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6.7天,同比增加3.4天,環比減少0.6天。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接下來的PPI降幅繼續收窄和低基數效應等可能會繼續提高產成品庫存增速,而且目前產銷率仍然較低,地產恢復不確定性猶存,後續的工業利潤仍會面臨一些阻力。

於衛寧表示,1—4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平穩恢復,但也要看到,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工業企業效益恢復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提質升級,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助力企業紓困解難,鞏固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