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第一副總裁答21:全球貿易割裂的風險不容忽視,望各方就產業政策展開充分溝通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導

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北京的新聞發佈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全球貿易割裂的風險不容忽視,這可能讓全球GDP在中期損失7%。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進一步升級,我們的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之後,貿易限制措施越來越多,各個國家也越來越依賴產業政策,其中,美國、歐盟等是產業政策最重要的發起方。我們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其他貿易夥伴出台報復性的補貼措施的概率高達75%。因此,全球貿易更加割裂的風險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她對記者說道。

她進一步指出,去年,全球各國共施加約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數量達2019年的三倍。這背後反映了很多國家對國家安全、經濟韌性以及勞動力市場的重視。“當前,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風險在增加,我們看到了貿易割裂的早期跡象,在地緣政治上更一致的國家之間的貿易保持得更好,而不那麼一致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影響。”

“當前,中美在各自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已經有所下降,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脫鉤’。”她指出,貿易限制措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取決於貿易割裂的程度。她警告,從中期來看,如果世界經濟嚴重割裂,全球GDP可能將損失7%。

話雖如此,她表示,“我們也看到各方之間在針對貿易問題上保持積極的對話,中美和中歐之間都是如此,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緩解緊張狀態的方式。我們相信這些國家開展對話和合作是有利於全世界的。”

美國白宮14日宣稱將對包括電動汽車、電腦芯片、醫療用品在內的一系列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根據白宮官網,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在14日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就“拜登將宣佈對電動汽車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應詢時表示,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汪文斌表示,按照美方的邏輯,美國進行補貼就是“至關重要的產業投資”,別國進行補貼就是“令人擔憂的不公平競爭”;美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自由貿易”,別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產能過剩”。這用中國話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用美國話說就是“我做了你不能學,我說了你必須做”。說到底,美國就是在打著“產能過剩”的旗號對別國先進產業進行打壓,以“公平競爭”為藉口搞保護主義。

當被問到補貼政策在綠色產業發展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時,戈皮納特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綠色投資是一個可以論證產業政策和補貼政策為何有益的領域,因為這有助於解決市場失靈問題。所以,補貼政策確實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但與此同時,她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補貼可以沒有限制,不加節製的補貼將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當。因此,如果出台了產業政策,有必要進行評估,比如,多大的支持力度、多大的量。她認為,這樣政府才能充分意識到是否真的要把產業政策給到不同部門,因為其中涉及資源配置問題。此外,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也非常有幫助,可以避免扭曲效應。

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IMF一直在提倡通過碳定價推動綠色轉型。“我們認為補貼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碳定價也很重要,這背後有很多原因。首先,它非常有效地向家庭和企業發出信號,表明我們正在經曆轉型。其次,考慮到許多政府在財政上正在受到更多的限制,面臨創紀錄的債務水平,碳定價可以避免讓政府承擔更多債務負擔或被迫加征其他類型的稅收。

因此,她強調,碳定價是推動綠色轉型的一種負責任的方式,這些收入中的一部分應該用來有效地幫助那些受到負面影響的弱勢群體。“我們認為,一個只依賴於支出措施而沒有任何碳定價內容的計劃,會讓各國的綠色轉型付出高昂的代價,而且效果不佳。”

據報導,美國財長耶倫21日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面板領域的產能嚴重超出全球需求,呼籲美歐以戰略性和團結方式應對。對此,汪文斌在22日的外交部新聞發佈會上回應道,美方炒作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完全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本質上是保護主義。

“按照美方的邏輯,什麼商品出口多了,什麼就是產能過剩,美方每年大量出口的大豆、飛機、天然氣不也是過剩產能嗎?”汪文斌表示,美方以“產能過剩”為名,試圖脅迫七國集團成員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築欄設限,不僅將損害相關國家消費者福利,也將對全球綠色轉型造成干擾和破壞。

當被問及如何展望未來幾年全球對綠色技術的需求時,戈皮納特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IMF沒有做對電動汽車等具體產品的估算,這方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的政策力度。比如,如果各國大力支持充電樁等充電設備,或者設定更高的碳價,那麼肯定會有更多人願意使用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