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提速 天津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252億元

根據各省份公開發債信息,5月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為4383億元,相較前四個月而言在明顯加快。1~5月,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達到1.16萬億元,占全年新增額度的30%。

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5月不僅是地方專項債發行在提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也已啟動——5月政府債券在加快供應,債券市場整體對此消化較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注意到,5月天津還發行了一批特殊再融資債券,用於償還存量債務,該批債券規模為252億元。今年以來,貴州和天津陸續發行了一些特殊再融資債券,截至5月底總計發行1088億元。這意味著一攬子化債工作仍在推進,同時加大增量政府債券供應用以穩增長。

5月專項債發行提速穩投資

根據各省份公開發債信息,今年1月、2月、3月、4月、5月的地方新增專項債月度發行規模分別為568億元、3466億元、2308億元、883億元、4383億元。可以看出,5月地方新增專項債在明顯提速。

從5月當月發行情況來看,5月最後一週(5月27日~5月31日)在明顯放量,包括寧波、重慶、深圳、天津、安徽、廣東、四川、江西等11個省市發行主體發行了新增專項債。5月最後一週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約2256億元,占當月發行量的半壁江山。

5月地方專項債發行提速,跟政治局會議部署要求加快發行有關,也在於配套項目已經比較充分了。去年年底,國務院發文對部分重點省份的投資項目進行約束,出於防範化解風險的考慮,部分項目要求緩建甚至停建。但是,地方專項債的對應的項目儲備很充分。

4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表示,已經聯合財政部完成了2024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篩選工作,共篩選通過專項債券項目約3.8萬個、2024年專項債券需求5.9萬億元左右,為今年3.9萬億元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打下堅實項目基礎。

5月政府債券供給的增加,有助於推動投資增速的回升。1~4月份基建投資同比增長6%,較1~3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9.5%,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6.1%。

從5月地方專項債信息披露情況來看,鐵路、產業園區基建配套、老舊小區改造、醫院、學校、冷鏈物流倉儲等都是地方重要投入領域。

今年地方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將進一步帶動社會資金加大相關領域投資。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廣東5月份發行了兩批新增專項債,總計發行規模接近1120億元,其中用作資本金的規模為177億元,占這兩批專項債的比重接近16%。其中,鐵路是用作資本金最主要的領域。比如,漳州至汕頭鐵路廣東段、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潮州東至潮汕機場段等,都使用了地方專項債券資金用作項目資本金。

防風險和穩增長並進

除了增量債券的發行,5月份還有部分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這對於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作用明顯。

5月底,天津發行了一批地方債券,其中有五期再融資債券(包括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並沒有對應的借新還舊債券信息,而是籠統地表明是用於“償還存量債務”。天津這批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發行規模約252億元。

2023年,一攬子化債方案中最重要的舉措——特殊再融資債券落地,通過調用地方債務餘額與地方債務限額之間的債務空間來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用於支持地方政府置換部分存量隱性債務,替換掉原本成本較高的隱性債務,同時將隱性債務納入法定債務管理範疇,能較好緩釋地方債風險。2023年,共計有29個省市主體(包括省份、計劃單列市)發行了約1.38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

目前來看,2024年仍有部分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可以釋放。截至5月底,貴州、天津仍陸續發行了一些特殊再融資債券,總計規模在1088億元。

從財政部和各省市對外發佈的債券發行計劃來看,今年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整體比較平穩。5月,地方新增債券發行規模超43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了兩批共計800億元。6月份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還有四批待發行,6月第一週(端午節前)並沒有新增專項債的發行。

市場機構從各地披露的發行計劃來看,預計6月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

國金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樊信江表示,6月地方債淨融資近6900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計劃供給4422億元。若按供給計劃全額髮行,預計二季度末可完成全年發行進度的51.4%。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6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在8300億元左右,其中新增地方債規模約3800億元。按此計算,下半年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約2.79萬億元,占全年新增限額的60%。

後續政府債券供應的增加,仍需貨幣政策加以支持。

溫彬表示,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時長7個月,發行期數共計22期,平均單期發行規模455億元,相較前幾次發行節奏相對更緩,呈現“多頻小額”的特點,有利於避免因集中發行而給資金面造成階段性壓力。因此,5月央行沒有採取降準、二級市場購買等方式支持,而是通過MLF等量平價續作和加大逆回購投放平抑資金面波動。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為了更好地協調各類政府債券的發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第一,根據市場資金供求情況,合理安排各類債券的發行時間表和規模,避免集中發行帶來的市場衝擊。第二,通過與市場參與者的溝通,提前公佈發行計劃,引導市場預期,減少市場波動。第三,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準、降息等手段,調節市場流動性,為政府債券發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經測算,6月基本不存在流動性缺口,但財政支出往往集中在月底,因此月內政府債券供給有可能給資金造成一定擾動。4月經濟增長動能邊際放緩,需求端內生修復動能尚未提速,總量寬鬆貨幣工具進一步發力刺激需求改善的必要性仍然較高。尤其需要關注6月份歐洲央行降息之後,國內跟進降息的可能性。

(作者:周瀟梟 編輯: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