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吃乾榨淨,“退役”電池變廢為寶

    不產生尾氣的電動車綠色環保,但換下來的電池汙染環境怎麼辦?別擔心!河南的“碳”路先鋒們早已開始了對廢舊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技術創新與實踐,讓廢舊電池“退役”不退場。本期《碳路先鋒》走進天能集團(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一塊電池的“尋綠”之旅。

    ◎從生產到回收 打造綠色閉環產業鏈

    如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記者瞭解到,市場上我們熟知的品牌電動自行車的電池,不少就來自這裏。

    “我們企業是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領軍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跟大家生活出行息息相關,大家平時騎的電動自行車,很多用的就是我們的天能電池,比如雅迪、愛瑪、小刀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主要客戶,我們的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了40%。”天能集團(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曉飛告訴記者。

    2011年,天能集團在濮陽工業園區建設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935畝,以合金鉛、電解鉛等為原材料,年生產電動助力車、電動道路車用鉛蓄電池45萬噸,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天能集團(濮陽)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翟如茂告訴記者,這裏不僅生產鉛蓄電池,還負責這些電池的無害化回收,形成了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分解、冶煉、加工、再生利用的綠色閉環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這裏每年可以處理廢舊鉛蓄電池10萬噸。電池從生產到市場再到用戶,最後再回到我們再生工廠進行處置利用,重新形成電池,形成了一個閉環。”翟如茂說。

    ◎綜合回收率99%,廢舊電池“涅槃重生”

    “我們鉛蓄電池的回收可以達到99%以上,鋰電池的回收目前也能達到85%以上。通過我們的循環經濟其實是可以避免大家這種擔心和顧慮的。”提起企業的環保“硬科技”,王曉飛一臉自豪。

    王曉飛告訴記者,一塊廢舊鉛蓄電池從回收到破碎、分選、熔煉、精煉,再到重新組裝成電池,裡面的每一部分都能被榨乾吸淨:分離出的含鉛物質,重新煉成鉛金屬,用於生產電池板柵;分離出的廢塑料,經過清洗、分色、造粒、注塑,用於生產新的電池外殼;分離出的廢酸,提純生產成濃硫酸。電池綜合回收率達99%以上,真正實現了汙染不落地、廢物不出園、資源不浪費。

    以鉛蓄電池為例,對其回收和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節約鉛資源,而且和原礦煉鉛相比,再生鉛的冶煉汙染更小、能耗更低。

    “目前我們原生鉛冶煉的綜合能耗基本上是控製在230公斤標煤以下,再生鉛我們採用的技術工藝綜合能耗是在120公斤標煤以下。”翟如茂告訴記者,原生鉛冶煉是比較傳統的鉛材料獲取方式,它是從礦石到採選到冶煉,中間有很多的雜質,對水資源包括電耗、人工都會有很大的消耗。而再生鉛冶煉是從電池到用戶再到廢舊電池,然後把裡面有價值的金屬重新提取回來,整個過程比原生礦冶煉節能上至少要節省1/4以上。

    ◎轉型升級,引領行業邁向智能化、綠色化

    走進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裝配車間,記者看到,智能機器人手臂等一大批自動化設備正貫穿於生產的各個環節。

    近年來,為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天能集團(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建成行業內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的智能燈塔工廠。公司將5G、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電池製造融合,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動力電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變革,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我們通過設備的升級改造和節能工藝,能夠做到生產過程全流程、全自動化的控製,實現了減員增效、減能增效、減耗增效、減汙增效。用工方面我們減少了80%以上,能耗下降了60%以上。”王曉飛說。

    如今,企業不僅搭建了智能製造平台,採用AGV、RGV自動物流代替人工叉車,更新了機器人自動鑄焊等智能設備,還組建了專業的研發團隊,不斷探索新技術、新工藝,使公司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走在行業前沿。

    “公司成立以來,節能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了10億元,且每年生產的電池市場使用可減少碳排放量約6000萬噸,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王曉飛驕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