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問律師事務所藍潔:政策鬆綁與融資便利驅動A+H股上市進入活躍週期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主題為“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討論、公司路演等多種形式,展現中國資產和A股市場投資價值。海問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藍潔出席會議併發表精彩講話。
藍潔表示,首先基於她最近的業務經驗來講一講最近看到的企業利用深港兩地的資本市場的動態。香港和內地的兩個資本市場天然是既有文化上的共性、監管上的協調,又有市場定位、投資者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化,所以給了科技企業很好的選擇。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戰略做出選擇,事實上她也看到了很多的企業非常積極活躍的審視度勢,結合自己的需求和兩地市場的差異,並且利用現在非常好的政策供給,打出了非常精彩和漂亮的玩法。這些玩法包括最傳統的H股和全流通,包括A+H,又可以細分為先A後H或者是先H後A,或者是在幾個特別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里,她還看到同時發行A+H的做法;還包括設立小紅籌的架構,通過小紅籌的方式去香港發行上市;以及最近的港股回A,比如百濟神州、中芯國際、中國移動、中海油等等;交易所層面的滬港通、深港通;港股的公司退市之後回到內地發行A股;或者有些公司在申請A股的過程中又決定放棄A股轉頭髮行港股;港股的上市公司把自己的子公司脫離出來發行A股;也包括A股的上市公司把自己的子公司去發行港股等等。此外內地交易所與若干境外的交易所建立了互聯互通的機制,允許A股上市公司對境外去發行GDR,以及允許境外的上市公司到境內來發行CDR。在這樣的互聯互通的機制下,我們已經看到若干中國A股公司成功發行GDR登陸海外的資本市場。
在上述這樣一些非常精彩的各種手段結合的玩法之下,她最近注意到,A+H的交易特別活躍。所謂A+H也就是A股上市公司到港股去發行H股。A+H為什麼最近會有一撥的小高潮呢?藍潔理解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政策上的供給。2023年證監會通過了境外發行上市的新規,便利了H股的發行,小紅籌的發行恰恰處於監管相對來說的真空地帶,不需要拿到國內的監管審批。所以在路徑之下有不少中國企業可能願意選擇設立小紅籌架構,通過紅籌的方式去香港發行上市。境外新規改變了這個格局,H股和小紅籌上市現在統一適用於備案監管,H股上市以紅籌上市站到了同樣的監管起跑線上。
第二,香港市場本身再融資非常活躍,是個具有深度且便捷的融資平台,企業可以在香港設立長效境外融資平台,H股再融資只需要事後備案。
第三,契合當前很多企業在應對國際局勢的情況下出海的浪潮。H股融資的募集資金是在海外,調動起來會更加便利。
第四,她注意到港交所也有改革措施在推出,優化香港IPO發售和定價機制,其中包括建議降低A+H發行人的H股上市最低H股數量門檻,由原來占已發行股本的15%降至10%,或者上市市值至少達到30億港元。
最後,一些優質的A股公司,比如順豐、美的、藥明康德,他們去H股發行上市的時候,在H股市場上也得到了投資者非常好的價值與認可,與A股的價值差異有明顯的縮窄,這也體現出來包括外資在內的港股投資者願意對國內的優質資產慷慨出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