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聚機器人冷曉琨: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需突破”大腦+小腦”融合瓶頸,加速場景落地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主題為“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討論、公司路演等多種形式,展現中國資產和A股市場投資價值。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出席會議併發表精彩講話。
冷曉琨表示,雖然樂聚在此之前一直做本體和小腦,但要承認這一波的爆發是因為具身智能的爆發,是因為具身智能要進入環境,跟環境進行交互,而這時候它缺一個通用的軟體,人形機器人會是具身智能一個理想的載體,這兩者的結合才是人形機器人或者具身智能產業爆發的前提。
都說大腦、小腦、本體三者融合才算是具身智能產業真正的爆發,今年關於小腦+本體的路線開始逐漸統一,隨著產業化成熟,小腦和本體不是大的挑戰。他認為更大的挑戰是在大腦上,不管是大語言模型還是小數據大任務的模型,大家都沒有實際應用,更多在論文里。具身智能模型還沒有經過產業界實際應用的磨合。
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在模型上,冷曉琨認為真正的挑戰是大腦+小腦中間的這個“+”,這會是接下來產業的最大挑戰。在此之前,硬件和人工智能是割裂的,研究硬件都是以機械控製為主,很少碰人工智能。這一次具身智能是兩種業態的深度融合,出現了一種新的產業業態、新的消費業態,該怎麼融合,硬件融合軟件還是軟件融合硬件,這是新的挑戰。每家都想挑頭來做這件事,但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法一家做下來,這個“+”是具身智能未來很難做的一件事。
既然瓶頸點是大腦,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基本上隨著大腦進入產業化的不斷成熟而不斷進化,比如說樂聚現在在做的人形機器人進展廳、進高校科研,就是因為逐步智能化。隨著智能化逐漸上升,進行調研會發現,人形機器人和工業具身智能在工業里有很大的需求。
隨著具身智能大模型足夠的泛化性、通用性,到了我們真正想像的人形機器人進入千行百業,進入到服務陪伴的時候,這也是他認為社會國家要做人形機器人的目標,它像手機一樣進入到每個人的家庭。但到第三個階段他認為時間會很長,5年到10年都有可能,但工業場景相對簡單的服務場景會成為打磨人形機器人過程的場景,並且對整個社會影響不會很大,但它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是個至關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