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獎周”開啟,諾貝爾獎巨額獎金為啥“發不完”?

中新網10月2日電(甘甜) 自10月2日起,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六大獎項將逐次揭曉。

回看漫漫頒獎史,這一獎項背後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近千名獲獎個人和組織中,又有多少女性收穫殊榮?為什麼各獎項的獎金似乎永遠都發不完,2023年甚至還漲了?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諾貝爾獎緣何而來?

“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一百多年前,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不顧他人的反對和勸阻,立下了這份特別的遺囑。

他將巨額遺產的大部分作為基金,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用以授予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領域,對人類作出貢獻的人。

諾獎也由此以這位瑞典著名化學家的名字而命名。1901年,五個獎項首次頒獎,1968年又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次年首次頒發。

資料圖:瑞典諾貝爾博物館展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手稿。

發不完的巨額獎金

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今天約合17.02億瑞典克朗)。從1901年至今,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超這個數字。這筆獎金為何發了120多年還沒用完?

原來,這主要歸功於投資理財。據稱,諾貝爾基金會的錢投資過國債,也投過房地產和股市。受理財效益等影響,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近年來也一直在上下調整。

2011年,由於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虧損了1900多萬瑞典克朗。每項獎金的金額也從1000萬瑞典克朗降低到800萬。2017年,獎金又增加到900萬克朗,2020年增加到1000萬克朗。

2022年底,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資本已達57.99億瑞典克朗。到了2023年,財力雄厚的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增加獎金。

據諾貝爾基金會,2023年的諾獎獲得者將額外獲得100萬瑞典克朗,獎金金額升至1100萬瑞典克朗。法新社稱,這將是諾貝爾獎一百多年曆史上的最高獎金金額。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諾獎背後的特別數字

回看百年頒獎史,諾貝爾獎累計頒發了615次。其間,有一些年份部分類別的諾獎未頒發,這是因為這些年份,多數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此外,受醜聞困擾,諾貝爾文學獎還曾於2018年停頒。

當時,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弗羅斯滕鬆的丈夫阿爾諾,被曝涉嫌先後7次,泄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名單給博彩公司等。該事件在瑞典學院內部引發嚴重爭議,多名院士辭職抗議,獎項評審工作無法繼續,這一年度的獎項頒發因此被順延,即在2019年同時頒出兩個文學獎。

而在近千名獲獎個人和組織中,最年長的是約翰•古迪納夫,得獎時已滿97歲。

古迪納夫是一位固體物理學家,於1922年出生於德國。其研究使得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更穩定,被稱為“鋰電池之父”。2019年,古迪納夫與英國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諾獎獲得者中,還有60名女性收穫殊榮。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因其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女性。

另一位家喻戶曉的諾獎女性得主,當屬居里夫人。繼1903年獲得物理學獎之後,她又於1911年因對放射化學方面的研究,摘取化學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