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動議辯論總結發言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今日共有36位議員發言,多謝大家就推動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養老提供的寶貴意見。首先在養老方面,毫無疑問香港一定是主體,對長者的安老需要,一定以香港為主體;但因應香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亦為長者提供多一個選擇,考慮跨境尤其是在大灣區養老。就大家提出的意見,我想就三方面簡單回應:

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

我們已做了擴容的工作。除社福機構外,現時已容許私人機構,只要符合要求也可參與此計劃。另外,我們會在未來積極探討,讓純粹在內地營運院舍的機構都可參加這計劃。我也聽得很清楚,大家建議政府加大宣傳力度,我們會在這方面做工夫。事實上,香港符合資格的長者入住「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下的院舍有數個好處:

(一)可立即入住,不需要等;
(二)長者完全免費。住在香港的長者就算入住資助院舍,每月要支付約2,000元;「改善買位計劃」下甲一級院舍約為1,700元;「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則完全免費,就此我們會做宣傳;及
(三)我們已推出試用期,首六個月試住期間如覺得不適合,可隨時返港並仍可維持其輪候資格,所有安排均減低願意長者的擔憂,讓更多長者願意考慮這選擇。

未來的日子,除加大宣傳外,我們會與內地不論是民政廳或相關機構有更多合作。為探討讓正在內地營運的院舍也可參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過去幾個月已實地探訪10間內地院舍,希望從中揀選一些符合資格的;此刻我們認為,主要較適合港人的院舍位於中山、佛山、廣州和珠海。在推動跨境養老時,並非單單解決香港養老的挑戰,其實對大灣區養老事業的發展都會帶來好處。我們可將自身的經驗、專業服務和標準帶進灣區,是雙贏的方案。

福利可攜性

大家今日提出數點意見,一是目前只有「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可否進一步擴展。然而我要在此提出,據政府所得的資料,絕大多數香港長者在內地居留都在廣東或福建;若要進一步擴展,我們要考慮的因素相當多,包括如何安排抽查,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就此我們要謹慎檢視。

此外,有幾位議員提到,可否在轉賬安排方面直接由香港轉賬至長者內地戶口。目前,我們的確要發向他們在港的戶口——雖然他們的戶口在香港,當然可協助他們安排遙距在內地提款——但既然大家提出這意見,我們會參考最新的社會發展,再檢視直接轉賬至申請人內地賬戶的可行性,期間當然會諮詢金融管理局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意見。

樂齡科技

另外,大家很關心樂齡科技的應用,我想在此向大家解釋一下。除之前10億元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外,我們今年已在《施政報告》提出,額外注資10億元至該基金,即合共20億元。此外,我們會積極要求申請者除申請以中心為本的科技應用外,同時可申請至家居應用,讓居家安老的長者亦可受惠。除「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用家現時亦可使用服務券租借樂齡科技產品,政府是從多方面推動科技應用。

總結

主席,今日的動議辯論是很好的開始,讓我們在推動跨境、在大灣區養老方面有很好的起步。我會仔細記錄今日大家所有的發言,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推動跨境養老時可更進一步,讓長者可以受惠;同時考慮到今天每五個香港人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長者,但13年後,屆時是每三人便有一位長者。我們定要用好灣區的制度優勢、資源互補的優勢,處理好老齡化的挑戰。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