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議員議案開場發言

以下是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代主席:
 
我感謝廖長江議員提出這項動議,亦感謝吳傑莊議員、黃英豪議員、洪雯議員和李浩然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讓我們有機會聆聽各位議員就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這方面的想法和建議。廖長江議員的動議提出,隨着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布局變化,特區政府應把握新興市場和新產業的機遇,建立健全產業鏈和供應鏈,充分發揮香港國際化和專業服務的優勢,協助企業「引進來、走出去」,並貢獻國家以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升級轉型,助力增強其韌性和穩定性,將供應鏈打造為共贏鏈。對此,特區政府十分認同。
 
環球供應鏈重組的格局
 
近年來,地緣政治局勢的惡化、全球供應鏈越發割裂、單邊貿易保護主意抬頭、部分國家繼續實施高關稅政策、科技迅速發展導致傳統貿易模式改變、全球製造業的分工調整及供應鏈重組等,正重塑企業的生產和出口模式。因此,全球產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已進入了重新布局的新階段。據統計,現時單是珠三角和長三角便有五萬多家中型生產企業,當中不少涉及海外業務,並且都有把部分製造工序「走出去」的需要,以致相應的貿易服務需求有所增加。與此同時,我們留意到不少中小型生產商還未做好部署應對上述轉變。香港豐富的經驗和優良條件,正可服務它們所需。
 
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

為順應內地產業鏈向海外延伸的機遇,財政司司長於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特區政府將致力建構香港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我們建設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願景,就是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專業服務和發揮我們的核心優勢,鞏固並加強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從而帶動香港和內地的共同經濟發展,為本港注入經濟動能之餘,亦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協助對海外經驗較少的內地中小型企業「走出去」。
 
具體操作而言,我們希望吸引內地生產企業來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總部,讓企業以香港為基地,管理其跨國供應鏈的所有運作流程,包括原材料採購、生產、組裝、市場推廣、運輸、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換言之,企業的整個生產流程無須實際上在香港進行,但是透過香港這個基地,它們可以遙距地有效管理每一個環節,善用香港可提供的全面專業和一站式服務包括融資、諮詢服務、出口信用保險、風險管理、會計、法律、貿易仲裁、知識產權、國際標準、物流、市場推廣等。

經濟效益
 
根據以往企業落戶香港的經驗估算,企業在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總部會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當中包括增加外來投資金額、新增就業職位、貨物進出口總額,並有利匯聚供應鏈行業的人才,長遠而言更可以成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動能支柱之一,以及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在經濟方面的國際排名,例如香港在《2024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在直接投資流入金額方面全球位列第四。

對內地生產企業的好處
 
對落戶香港的內地企業而言,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充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是它們「走出去」的雙向跳板。作為區內首選的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香港能夠提供上述各類的優質和與國際接軌的專業配套服務,支援內地企業在海外的業務需要,協助它們的跨國業務創造更高的價值。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香港的制度基礎和其他核心優勢,包括簡單稅制及低稅率、良好的營商環境、高效透明的市場、銜接國際規則的規管制度,以及貨物以至人才、資金及資訊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等,令香港成為全球唯一融合國際優勢與中國優勢的經濟體,是內地生產企業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總部的最佳選擇。

企業所需的重要專業配套服務
 
在聆聽各位議員的意見前,讓我先簡介幾項對跨國供應鏈比較重要的專業配套服務。
 
首先,從商業角度而言,能否在本港方便地取得貿易融資是內地企業是否落戶的主要關注點。金融管理局較早前推出的「商業數據通」和「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使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和較高效率取得貿易融資和跨境結算服務。其中「商業數據通」可以讓銀行更準確地掌握新客戶和規模較小的企業的還款能力,使它們能更快和更容易獲取融資,改善這些企業以往一般較難符合銀行在信貸審批過程的風險管理要求的情況。我們相信,持續在貿易融資方面落實便利措施,將有助提升香港對內地生產企業的吸引力。其次,企業在「走出去」時,往往需要不同的專業諮詢服務,以協助其了解海外市場的環境及需求,內地生產企業亦不例外。香港正正可以成為有關企業的「盲公竹」,提供各式各樣的諮詢服務。例如,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一直透過全面而專業的市場拓展和諮詢服務,協助企業把握多方面的資訊,為業務開展及供應鏈布局作出合適的決策和管理。透過推出多元化外展活動、本地大型展覽及會議、資訊平台及支援計劃,貿發局積極向內地及環球商界推廣香港專業諮詢服務的優勢,鞏固香港作為環球商業樞紐的角色。貿發局亦透過分布全球50個辦事處的網絡,在海外及內地舉辦訪問團及外展活動,支援在香港的企業「走出去」,到東南亞國家聯盟、「一帶一路」以至全球設立據點。
 
除了要了解海外市場的環境,內地生產企業的內部亦需要有相關的培訓及發展。在這方面,貿發局一直透過不同支援計劃,包括「T-box升級轉型計劃」、「數碼學堂」等,協助在香港的內地企業提升競爭力,逐步邁向升級轉型目標。「T-box升級轉型計劃」就品牌升級、數碼轉型、生產及供應鏈方案和拓展市場等範疇,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技能、擴展商脈。「數碼學堂」則全方位支援中小企業學習和應用電子商貿和提升數碼營銷能力,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加曝光。貿發局亦透過「國際貿易快線」研討會,向中小企業提供市場資訊,讓他們了解市場最新趨勢。
 
此外,內地生產企業若需要出口產品,亦可以尋求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服務。除了通過其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幫助出口商安心拓展海外及內地市場,信保局亦允許出口商使用其保單作為抵押品,向銀行申請出口融資,從而把握好市場機遇。

政府的工作方向

為吸引內地生產企業落戶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正在統籌相關政策局、部門和「香港隊」的機構,例如投資推廣署、貿發局等,加強支援工作,合力研究推行細節,包括設立單一窗口,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現時,商經局與有關方面已積極展開相關工作,以訂立具體工作目標和計劃。此外,商經局已要求投資推廣署加強接觸內地生產企業,並研究有關企業打算落戶香港時所面對的痛點及其服務需求,以便探討如何更適切地向有關企業提供協助。

結語
 
代主席,我希望先聆聽各位議員對議案的意見,稍後再作詳細回應。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