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議員議案總結發言

以下是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局長陳百里博士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謝廖長江議員提出的議案、吳傑莊議員、黃英豪議員、洪雯議員和李浩然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一共31位議員就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提出的想法和建議。接下來,我會就議員剛才提出的意見作綜合回應。

就議案提出政府應把握新興市場和新產業的機遇,建立健全產業鏈和供應鏈,充分發揮香港國際化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這需要各政策局、部門和「香港隊」機構在不同政策範疇的配合,以全面提升香港對內地生產企業來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總部的吸引力。為有效吸引有關企業落戶,政府內部對企業普遍存在的痛點和服務需求進行初步研究後,認為可以在以下多個政策和措施着手,加強對企業的支援,包括創新科技、貿易融資、諮詢服務、出口保險、中小企業支援、電子商貿(電商)、航運和物流、總部經濟、人才和投資推廣。

創新科技

首先是創新科技。廖長江議員的議案、吳傑莊議員的修正案,以及剛才不少議員曾提及,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效能。

我們認同,透過善用香港的創科優勢,落戶香港的內地企業能夠有效提升其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水平,並與國際標準接軌,讓這些企業在激烈的環球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因應科技發展趨勢,政府成立了五所研究及發展中心,凝聚「政產學研」界別進行科技合作,當中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中心)專注於物流、人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多元應用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滿足香港及內地各行業中小企業的應用研發要求,從而協助物流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研發中心其中一個技術範疇是物流與供應鏈分析及應用,包括利用數據分析、機械人與自動化等技術,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研發中心亦開展了智慧港口項目,旨在利用數字技術將各個獨立運營商擁有的各種來源的信息轉換為數字數據,以促進香港在國際貿易便利化和提高物流效率。

在創新科技方面,為建立健全的創科產業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聯同創新科技署推出不少政策及措施,加強原創研發,將創科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發展中,並推動「新型工業化」。

商經局會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探討,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創科政策,以協助內地企業將其供應鏈升級。

貿易融資

另一個重要專業服務,是為內地生產企業提供所需的貿易融資。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或會在本港開設銀行賬戶或申請銀行貸款。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推出的「商業數據通」,自去年十二月已可便利銀行接通公司註冊處,直接獲取公司資料,從而簡化開戶流程。就有企業表示在港開設銀行戶口較為困難,在符合相關法例及指引的前提下,金管局已要求銀行推出有助改善客戶辦理開戶手續的措施,其中包括縮短開戶時間、與客戶保持良好溝通,具有透明度和合理性,並適時提供開戶申請的進度等。據了解,部分銀行已推出「簡易賬戶」服務,重點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客戶按其實際業務需要,提供服務,有助節省開戶時間。

審批貸款方面,銀行可經「商業數據通」連接其他數據源,在有關內地企業同意下獲取如電子商貿、供應鏈、支付及信貸紀錄等不同數據,全面準確地掌握和評估企業的業務情況和信用風險,減少了對傳統財務報表的依賴,甚至在無須提供抵押品下,也能獲得貿易融資。

至於跨境支付,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了解,目前香港銀行會為企業客戶提供不同的國際匯款選項,包括網上交易。同時,金管局致力推廣企業在港成立企業財資中心,從而便捷地處理海外收帳,歸集及靈活運用資金。內地生產企業可善用香港作為財資中心的優勢,提升跨境收付的效率。為長遠解決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等痛點,金管局聯同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及其他參與中央銀行(央行)合作,正推動「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積極研究如何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和創新方案解決上述痛點,目前該項目已進入最簡可行產品的階段。長遠而言,mBridge有助推動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應用,深化資本跨境雙向流動,從而便利內地生產企業在跨境金融交易提速、提效。

諮詢服務

我們同意廖長江議員的議案提出,政府應充分發揮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協助企業「引進來、走出去」,而專門為企業提供的諮詢服務是其中一個主要範疇。為協助內地生產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會透過推出多元化外展活動、本地大型展覽及會議、資訊平台及支援計劃,積極幫助不同企業就品牌升級、數碼轉型、生產及供應鏈方案和電子商貿等範疇提升競爭力,並支援在香港的企業「走出去」,到東南亞國家聯盟、「一帶一路」國家以至全球設立據點。

出口保險

出口保險方面,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保戶可繼續讓內地生產企業使用其保單作為抵押品,向銀行申請出口融資,而信保局亦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需要及經濟發展,制訂適當措施,支持出口商安心拓展海外及內地市場,從而支持香港的貿易發展。

中小企業支援

企業落戶香港後或需要政府的支援。政府一直協助在港的內地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和開拓更多樣化市場。在資助計劃方面,包括大家熟悉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及「中小企資援組」等。四個中小企服務中心亦可以向在港的中小型內地企業提供諮詢和轉介服務,並不時就開拓海外市場等主題舉辦研討會,協助企業提升能力。

電商

洪雯議員的修正案提及,政府應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讓香港在亞太跨境電商供應鏈上佔據樞紐地位。我們認為,跨境電商平台是內地生產企業打入海外市場的便利工具,有助企業有系統地宣傳和出售產品,以及方便收款和運送貨物。事實上,內地的電商市場十分龐大,二○二三年網上零售額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國家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字亦顯示,今年一月至五月網上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2%,可見內地的電商發展能為香港帶來巨大的商機。有見近年電商發展迅速,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商經局於今年一月成立跨部門「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推動企業把握機遇發展電商業務,加快升級以開拓更多樣化市場和促進貿易。其中,我們會於今年七月在「BUD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資助企業在內地推行電商項目。我們將於「電商易」推出後,檢視有關運作安排及實際經驗,在未來適時把「電商易」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其他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及/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因應業界對支援內地電商市場措施的反應,專責小組亦會適時探討如何善用香港在出口及轉口的既有優勢,支援企業利用電商拓展海外市場,發揮香港接通內地與國際市場的作用,助力內地品牌透過香港「走出去」。

航運和物流

優良航運和物流服務是供應鏈管理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正如黃英豪議員和洪雯議員的修正中案提及,香港應善用國際航運和物流中心的優勢,建構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發展智慧物流,對此我十分認同。事實上,運輸及物流局在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和《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策略和行動措施,以支持物流業、海運業和港口業的發展。在物流業方面,政府會加強支援物流業進行數碼化轉型及使用智慧物流方案,並已於今年一月在「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下設立新的「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以及在二月起進一步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的資助額上限及擴大資助範圍。另外,局方會研究如何聯通不同物流信息平台,增強香港物流業競爭力,以協助構建智慧供應鏈,亦會支持物流業邁向綠色及可持續化發展。為此,運輸及物流局會透過香港物流發展局,聯同業界一同制定綠色可持續物流發展路線圖及具體的實踐承諾。同時,「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可以資助有關組織和機構舉辦綠色物流的培訓課程,從而裝備本地業界符合供應鏈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面的最新要求。

航運方面,香港會與國際海運組織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和合作,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航運組織及企業與內地市場的通道角色。香港有逾千間與港口航運相關的公司,提供各類優質的海運服務,例如港口服務、船舶營運和管理、船務經紀和代理、海運相關的金融、保險、法律和仲裁服務,以及船級社和船舶檢驗等,為落戶香港的企業提供高質素、高增值航運服務。此外,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在全球海運業通用的標準合同中,將香港列為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使內地企業可在有需要進行調解爭議時或於海事合約中指定香港為爭議解決仲裁地,有利「走出去」的內地企業在熟悉的環境下解決海事爭議。以上各種專業服務均可助力建構香港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為企業的跨國業務創造更高的價值。商經局會與運輸及物流局探討,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物流和航運政策,以便利在港管理離岸貿易總部的運作。

總部經濟

此外,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宣布發展總部經濟,以吸引海內外公司到港設立總部/分部業務。財庫局將與中央相關部委探討便利內地企業在港設立總部/分部的措施,例如資本項目投資的便利安排,相信能提供誘因吸引企業落戶香港。在有關政策規劃的過程中,商經局會與財庫局就建構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強合作。

人才

若要在香港建立管理離岸貿易的總部,內地生產企業便需要在香港獲得具國際視野及經驗的商界人才、供應鏈管理專才,以及各類專業服務從業員。我們會留意企業在供應鏈方面的人才需求,並在有需要時適時向勞工及福利局反映。

投資推廣

最後,投資推廣署會協助統整各項便利內地生產企業的政策和措施,以及香港的各項優勢,以便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積極吸引有關企業來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總部。該署亦會舉辦針對性的投資推廣活動,並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及量身訂製的支援服務,由策劃至落實業務全程給予協助。此外,該署亦加強了接觸內地生產企業,以了解它們打算落戶香港時所面對的痛點及其服務需求,包括如何取得海外市場資訊、融資、風險管理、稅務、會計及法律標準、出口產品規格、ESG、人才需求等方面。就上述痛點及服務需求,商經局會繼續聯同投資推廣署與相關政策局、部門和「香港隊」的機構探討如何能夠更適切地向有關企業提供協助,便利它們落戶香港。

結語

總括而言,香港在環球貿易和跨國供應鏈管理上有豐富經驗,並且具有高度國際化和能提供完善專業配套服務等優勢。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國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國家戰略帶來的黃金機遇,我們有信心香港可以善用優勢和機遇,發揮「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來港建立供應鏈管理基地,協助其全球供應鏈升級轉型,助力增強這些企業的韌性和穩定性,滿足它們在海外市場的業務需求,從而讓它們可以成功「走出去」。接下來的日子,商經局會繼續統籌各相關政策局、部門和「香港隊」機構在不同領域加強支援工作,加快建構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從而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落戶,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將供應鏈打造為共贏鏈。

主席,我謹此陳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