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就「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動議辯論總結發言

以下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今日(十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謝霍啟剛議員提出的議案,五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其他35位議員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小心考慮議員的意見,我現就剛才一些議員發言所觸及的範疇作回應。

主動出擊吸引盛事

今年初,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主動出擊推動並積極吸引不同盛事在香港舉行。行政長官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也重申「主動出擊」這個方針,而且既重「質」亦重「量」,繼續推動更多內容豐富、多姿多采,以及涵蓋不同範疇的盛事項目。

有議員對個別或一些項目是否應包括在盛事年表提出意見。我們認為重要盛事可包括不同類型和規模,尤其是一些通常更受業界關注的活動,對各行各業拓展市場、拼經濟都有相當正面影響。我們會繼續以一貫考慮盛事的三大因素,分別是否能夠吸引市民和旅客參與、能否幫助香港在全球營造正面曝光,以及是否能夠展示香港的策略地位,以及個別項目的內容、特點等考慮應否納入這個盛事年表。

聯動業界配合盛事發展

對於有議員建議業界和盛事聯乘和合作,我們在開場發言時已表示贊同。提前公布香港盛事年表是促進不同行業和盛事之間聯乘和跨界合作的重要一步,可以讓他們提早部署,推出各式各樣具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及餐飲套票等,刺激消費,創造經濟效益。我們會持續完善盛事年表的編制工作,包括未來會以滾動更新方式更頻密更新年表,方便各界參閱最新的情況,更好發揮盛事年表的作用,將盛事和旅遊的協同效應最大化。我們相信盛事是會帶來遊客的同時,商界亦可以與政府一齊把握政府搭起來的台,等大家一齊唱一齣好戲,去推動我們的經濟增值。

有議員建議選出重點盛事加強宣傳。事實上,活動主辦方和相關的政策局/部門會因應需要加強宣傳的工作,而旅發局(香港旅遊發展局)亦會按實際情況,包括盛事特色和規模等,協助盛事宣傳推廣,藉以用好盛事吸引旅客訪港。

優化資助計劃
 
我們明白資源是推動盛事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機構一直透過現有資源和不同資助計劃,支持各項大型國際盛事在港舉行。

文體旅局亦有不同的計劃資助合資格的文體旅活動,並會按相關資助計劃的標準,和個別申請項目的具體內容和情況釐訂合適的資助額。我們總結了過去一年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經驗,就基金運作和資助模式作出了檢討,建議引入配對資助,以鼓勵活動主辦方引入商業贊助,拉動商界機構的參與程度,促使業界循產業化方向發展。基金亦會加強關鍵績效指標要求,包括加入關於文藝盛事和旅遊的融合發展的指標,以更好監察活動成效;有關詳情已於十一月三十日公布。另外,我們正檢視「M」品牌計劃的成效,並將推行下一階段的優化措施,包括完善審批程序及加強監管機制等,以確保「M」品牌活動的品質及觀賞性,增強有關活動對旅客的吸引力。以上工作可以優化資助的審批程序和準則、善用市場力量,和有助確保受資助盛事的品質和成效,與議員的建議一脈相承。我們亦會想辦法完善數據方面的收集,以供我們日後策劃不同盛事有更準確的參考。

有議員對個別盛事項目的效益提出意見。我們理解和尊重這些意見,亦相信隨着我們前述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資助計劃,將會有助確保活動成效;我們亦希望藉此機會強調,我們應該從連串盛事對社會整體的效益作出考慮。就如我們在開場發言提到,除了經濟效益外,我們也注重盛事超越經濟收益的無形效益,提振社會氣氛,讓旅客親身體驗香港,成為説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的大使,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這些盛事對香港的好處,都是從整體考慮的。

除了文體旅盛事外,在展覽活動方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現有的定期展覽獎勵計劃成功讓會展業在疫後全面復蘇。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再撥出五億元推出定期展覽獎勵計劃2.0,聚焦支持新設及定期的大型國際性展覽。政府相信透過計劃提供合適誘因,能吸引更多新設及定期的大型國際性展覽在港舉行,從而加大推動盛事經濟和對香港整體經濟效益。

大型活動場地

香港有多個適合舉辦盛事的場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管轄的場地,例如香港體育館(紅館)、伊利沙伯體育館和文化中心(香港文化中心)等,已設有可以便利盛事舉行的訂租安排。舉例而言,於兩館舉辦大型體育活動,以及於文化中心舉辦與藝術有關節目的訂租申請將獲得優先考慮。康文署亦已為有特別原因須預早籌劃大型活動或節目,例如舉辦由著名海外藝人參與的演出,提供特別訂租安排,讓主辦單位可在早於一年前向康文署提出訂租申請,並會獲得優先考慮。就如開場發言提到,現時康文署主要的場館使用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就議員提到翻新紅館我們是需要詳細考慮,包括翻新可能會影響現時在紅館計劃準備的活動及演唱會等等。
 
多場大型國際會議和展覽、匯演和嘉年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兩個大型會議及展覽場地舉行。現時,兩個場地的租用安排均按商業原則運作。長遠而言,政府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擴建亞博館和推展灣仔北重建項目,以提供更多會展場地,配合不同展覽活動的需要。
 
至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是發展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以短期租約租予私營機構營運的用地,藉此鼓勵市場發揮創意,引入各式各樣的活動和元素。為協助推動發展盛事旅遊,政府亦會繼續要求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及其他海濱空間的營運者帶來多元、大型露天活動。
 
就如我們在開場發言提到,隨着啟德體育園的落成,我們相信啟德體育園將會為香港體育和文娛盛事提供一個全新的和甚具吸引力的場地選擇,有助吸引更多盛事在香港舉辦。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已經與超過200個與本地和海外體育及非體育活動推廣機構、組織及代理人接觸進行商業洽談。我們相信啟德體育園將為香港發展帶來重大的協同效應,在推動本港的體育發展、支援香港體育邁向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的同時,帶動娛樂、演出及旅遊業等有關產業的發展。
 
有議員建議興建更多新的大型場地。興建大型場地涉及眾多考慮,除了場地的規模以外,還包括例如選址是否適合、場地配套及通達性、財政可持續性、市場規模和需求等考慮因素。我們會密切留意啟德體育園的落成後整體場地的供求情況,並適時提出不同的興建計劃。
 
有議員建議翻新維多利亞公園的網球場,現時,維多利亞公園網球場包括一個設有約3 600個座位的主場,以及13個標準網球場,適合舉辦各項國際網球賽事,包括男子職業網球賽事(ATP)及女子職業網球賽事(WTA)。康文署一直有徵詢相關體育總會,並為網球場進行優化工程,以符合國際級網球賽事的要求。與翻新紅館的建議相似,在原址進行大規模的翻新工程,將無可避免會對每年恆常舉辦的國際賽事和其他網球愛好者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審慎考慮建議的可行性和部署。康文署會繼續與相關體育總會保持緊密溝通,商討進一步優化相關設施的可行性,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網球賽事在香港舉行。
 
我們聽到議員就欣澳填海區興建賽車場及多用途活動場地的意見。政府在二○二二年年底公布了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的初步建議,當中建議興建鐵路連接港島西至洪水橋,並將部分擬議欣澳填海區用作承載該鐵路的車廠設施。根據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於二○二三年五月開展欣澳填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確立所需的填海範圍及其技術可行性,現正按計劃於二○二五年開展環境影響評估的法定程序。待填海範圍擬定後,政府會探討相關的土地用途。除了鐵路車廠設施外,政府會參考鄰近地區的設施和市場需求,探討在欣澳填海區提供合適的康樂和娛樂設施,包括多用途活動場地及賽車場。

北部都會區和極限運動場地
 
有議員提到在北部都會區提供場地。政府除了會按《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在北部都會區預留土地發展多項康體設施外,亦計劃於新界北新市鎮建設大型體育及康樂設施,既滿足社區的需要,更可培訓本地的運動員及舉辦不同賽事,同時可充分利用位處北部都會區策略位置,加強與大灣區的協作與交流,有助香港體育發展。至於有關在郊野公園發展極限運動場地的建議,建設郊野公園的目的是旨在保護大自然,以及向市民提供郊野康樂和戶外教育設施。在郊野公園內提供極限運動場地及舉辦盛事活動,政府須審慎考慮相關因素,包括活動對環境及其他遊人的影響、公眾安全,以及位置和基礎設施是否能配合等。
 
全國運動會
 
為更好準備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文體旅局一直與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以及粵澳兩地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就各項籌辦工作進行交流及商討。此外,我們正聯同各相關政府部門、體育總會及機構,全力推展各項籌備工作,包括陸續為十五運會香港賽區的八個競賽項目舉行測試賽,以及配合珠海市及深圳市分別籌辦公路自行車及田徑馬拉松兩項跨境項目的測試賽,以確保正式賽事可以有序進行。我們會致力做好各項辦賽工作,與粵澳兩地合力作為大家展現一場具大灣區特色的體育盛會;亦會透過是次辦賽,為日後大灣區共同舉辦更多體育盛事積累經驗,構建良好的基礎
 
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就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辦好盛事方面,除了剛才提及的全國運動會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文體旅局亦有舉辦和支持不少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推動的創意產業活動。例如,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業界參與由深圳倡議的深港「共讀雙城」,先後在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的「深圳讀書月」期間舉行焦點展覽、書展及分享會等,推廣香港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圖書。文體旅局在二○二四年首辦「香港悅讀周」,亦邀請深圳市委宣傳部在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的「2024香港閱讀+」焦點展覽中設立「共讀雙城:深圳專區」,向香港讀者介紹深圳圖書,加強營造雙城閱讀氛圍。我們會繼續與大灣區不同的兄弟城市包括澳門深化各方面的合作。
 
總結
 
主席,議員的意見與政府進一步推動並吸引盛事在香港舉行的努力和方向一致。事實上,相關工作的成效逐漸顯現。我們向本地和海內外的盛事主辦單位展現香港舉行大型活動的優勢,同時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旅客關注在香港舉行的盛事,營造了全城投入的氛圍。不論是政府各政策局、部門,或是公營和私人機構,我們鼓勵亦歡迎大家繼續推動支持和便利盛事在香港成功舉辦的文化,積極推廣多元經濟,在世界舞台上展現香港作爲國際都會的魅力。
 
主席,我謹此陳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