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就「強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三個中心』相扣牽引作用」議員議案總結發言

以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今日(十二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強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三個中心』相扣牽引作用」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感謝簡慧敏議員提出的議案和蘇長荣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其他24位議員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策範疇有關事宜提供寶貴意見。以下我會就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發展作重點回應。
 
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隨着全球地緣政治的急劇變化與內地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香港就國際貿易的發展亦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
 
強化全球經貿網絡及推動多邊和區域合作
 
我們一直致力強化香港的全球經貿網絡,以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就此,我們一直積極尋求與貿易夥伴,包括一些與香港有深厚經貿連繫的經濟體,和一些具備潛力或位處策略性位置的市場,透過設立辦事處以及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進一步擴展香港的全球經貿連繫網絡,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從而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香港與秘魯剛於十一月中在秘魯利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兩地的商界和投資者開創商機,亦標誌着香港與拉丁美洲的貿易夥伴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我們會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等探討簽訂投資協定。
 
此外,香港一直積極尋求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香港會積極跟進當中加入程序的相關要求,並與RCEP成員保持緊密聯繫和尋求盡早展開磋商。
 
在設立辦事處方面,特區政府現時在內地和海外分別設有16個辦事處/聯絡處和14個香港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同時,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和投資推廣署亦在全球多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經貿辦連同貿發局和投資推廣署的辦事處遍布全球66個城市,服務範圍覆蓋129個國家。我們會繼續檢視如何擴展特區政府的全球辦事處網絡,以及加強香港與全球各地特別是新興市場的經貿聯繫。
 
我留意到多位議員提及希望加強法定和其他組織的協作,就此我們表示認同。作為法定機構,貿發局一直按法例所訂的職能,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同時,有關政府部門、相關法定組織包括貿發局以及其他機構,一直通力合作,利用香港的全球經貿網絡,共同推動香港作為國際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的發展,發揮着協同效應。
 
構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
 
在強化經貿網絡的同時,我們亦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實力和吸引力。隨着全球貿易格局不斷變遷,部分供應鏈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遷移,內地企業也積極「走出去」。順應這個趨勢,我們的目標是構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憑藉香港擁有豐富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管理的優質人才和網絡、高度開放環境以及成熟專業服務體系等優勢,吸引內地企業來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的國際或區域總部。投資推廣署會加強接觸內地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透過舉辦跨國供應鏈為主題的投資推廣活動,以物色合適和有意「走出去」的企業。貿發局亦會支援相關工作,為有關企業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一站式協助企業管理其區域性的業務配置,亦會透過其海外辦事處為這些「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在地支援服務。
 
回應簡慧敏議員在動議發言時提及有關建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工作進度。事實上,早在今年二月二○二五至二○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將香港建構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後,投資推廣署在過去大半年已在內地多個城市包括杭州、南京、西安及廈門等舉辦多項以跨國供應鏈為主題的投資推廣活動,以及在參與內地活動時,例如在第27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等,把握機會推廣香港,從而積極宣傳香港各方面的營商優勢,並主動接洽內地企業以物色其中有潛質的企業落戶香港。在不同活動中,投資推廣署共接觸了數百間內地企業,其中不少紛紛表示有興趣以香港作為其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的地方。投資推廣署會積極跟進有興趣來港發展的企業,並會繼續加強建構香港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和落實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機制,以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落戶香港。
 
深化與內地的經貿合作
 
國家商務部與特區政府於二○二四年十月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簽署新協議,進一步修訂CEPA下的《服務貿易協議》(《修訂協議二》)。新協議在建築及相關工程、金融、檢測和認證、電信、電視、電影和旅遊等香港特別具優勢的領域,推出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措施。大部分開放措施適用於內地全境,也有一些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試。新協議亦帶來制度創新和加強對接,包括新增「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作為便利香港投資者的措施;新增「本地規制」的承諾確保影響服務貿易的規則的透明度、可預測性和效率;以及在大部分服務領域取消香港服務提供者須在香港從事實質性經營三年的年期規定。這些措施將為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拓展內地市場創造更有利條件,以更好把握國家高速發展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策略帶來的商機,並同時吸引更多初創企業、海外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以進入內地市場。新協議將於二○二五年三月一日起實施。
 
感謝簡慧敏議員建議特區政府加強解說在CEPA下「香港服務提供者」的定義,藉此吸引更多外資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內地。事實上,《修訂協議二》就《服務貿易協議》下「香港服務提供者」的定義已經作出修訂,在大部分服務領域取消「法人」的「香港服務提供者」在香港從事實質性商業經營三年的年期規定,有關放寬不單能讓香港的初創企業更早享受CEPA的優惠待遇,更可以吸引世界各地企業和人才立足香港開拓內地市場,增加本地就業、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簡單來說,不論外來投資者是以「自然人」或「法人」形式提供服務,只要其能符合《服務貿易協議》下「香港服務提供者」定義,均可享有內地所給予的CEPA優惠待遇。
 
特區政府會積極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工商界善用CEPA開拓內地市場。投資推廣署在吸引海外投資者時,亦會積極說明CEPA對香港的優惠政策,以及為海外投資者帶來的商機。
 
主席,我們相信透過上述工作,能夠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提供核心支撐。我們亦會積極跟進如何強化國際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的相扣牽引作用,共同推動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主席,我謹此陳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