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就「強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三個中心』相扣牽引作用」議員議案總結發言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今日(十二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簡慧敏議員動議的「強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三個中心』相扣牽引作用」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感謝簡議員提出議案、蘇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和二十多位議員提出關於強化治理體系,增強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相扣牽引作用的寶貴意見。

鞏固及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工作,需要政府與業界攜手推進。正如議案所指,《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制度建設和頂層設計的重要性。運輸及物流局一直在這方面努力,以「促進者」的角色與業界緊密合作,適度有為地推行各項政策措施為行業的發展作出導向。我會簡介這些政策措施,就議員提出的相關意見作綜合回應。

香港的航運優勢
-------

香港憑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制度上的獨特優勢、自由的經濟體系及豐富的國際商貿經驗,一直享有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和聲譽。根據二○二四年八月公布的《2024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繼續位居全球第四,反映香港在港口條件、專業海運服務、整體環境等綜合實力優厚,為世界前列。

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及具效率的港口之一,亦是亞太區內重要的樞紐港。在二○二三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超過1 440萬個標準貨櫃,其中近六成屬於轉運貨物。此外,我們擁有蓬勃的海運服務圈,有逾1 100間與港口及航運相關的公司在香港營運,為本地、內地和海外的船運企業提供多元化和優質的高增值海運服務,涵蓋船舶融資、船舶營運和管理、船務經紀和代理、航運金融、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務,以及船級社和船舶檢驗等。此外,香港船舶註冊處一直在世界位居前列,一方面以質量見稱——相對全球平均3.39%的港口滯留率,香港註冊船舶只是0.81%;另一方面以數量領先,現時註冊船舶總數為2 351艘,船舶總噸位是全球第四位。

推動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

政府一直與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以掌握航運業的最新情況,並因應業界意見及行業發展需要,推出適當的政策措施,以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及鞏固香港在國際間的航運優勢,並達到議案提到的招商引資目的。近年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各項,它們已漸見成果。

運輸及物流局於二○二三年十二月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從四個方向提出10大策略和32項具體行動措施,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局方正有序推進各項具體行動措施,包括由海事處於二○二四年六月起向達到國際減碳標準的香港註冊船舶提供現金獎勵,加強我們在國際海運界的高質素聲譽;加強多方面對外宣傳,今年局長已率領香港海運港口局成員先後出訪日本和歐洲,稍後將出訪中東;提升年度盛事香港海運週的重要性,於今年十一月完結的海運週比以往更矚目、更具規模、更國際化,獲得不少海內外業界人士大力好評。此外,政府正積極推動智慧港口發展,二○二五年內將完成構建港口社區系統,促進航運、港口及物流業持份者信息互聯互通,增強港口競爭力。

為發展高增值海運和專業業務,政府由二○二○至二○二二年期間,先後為船舶租賃商、海事保險業務以及航運業商業主導人推行稅務寬減措施,以吸引更多海運企業落戶香港。我們將加大推廣現有稅務寬減措施,並優化稅務優惠制度,於明年上半年公布研究結果,其後展開相關立法工作。

為打造香港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運輸及物流局已於上月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提出多項目標並訂立五大綠色導向的策略及十項行動,涵蓋綠色船用燃料供應、綠色港口、鼓勵措施、海內外合作和人才培訓等多個範疇,帶領航運界綠色轉型。

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
-----------

此外,金屬和礦產等大宗商品佔全球航運交易量的超過一半。船東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是航線及海運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吸引他們在香港集聚運作將能促進海運服務的發展,並推動期貨對沖等金融及專業服務,有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的地位。運輸及物流局將研究稅務優惠措施,以吸引國內外企業落戶香港,構建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目標在明年內完成研究。

設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
-----------

為強化政府與業界的協作機制和組織架構,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會革新現時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為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作為高層次諮詢機構,協助政府制訂政策和長遠發展策略。我們將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成員主要來自航運業界,並設有穩定的專責研究和推廣團隊,增撥資源,提升研究能力、加強海內外推廣和強化人力培訓,更有效支援政府落實政策,推進香港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在二○二五年年中成立新架構。

對於蘇議員建議增加金融、航運、貿易行業間的相互支援,以及加強招商引資的工作,目前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成員包括香港貿易發展局和投資推廣署的代表,有助推進海運業發展時與負責貿易和投資推廣事務的機構緊密聯繫。此外,我們在舉辦香港海運週、進行外訪及行業外展等交流活動時,亦與這些機構緊密合作。展望未來,我們在成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後將根據以往經驗,繼續按需要與負責貿易、投資推廣及金融事務的組織保持緊密聯繫,確保能夠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在航空方面,隨着三跑道系統於上月底正式啓用,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將顯著提升,在二○三五年起的處理能力將能達每年一億二千萬人次旅客和一千萬公噸貨物。為充分用好三跑道系統帶來的額外運力,我們會擴大航空網絡,提早布局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民航合作,並支持香港國際機場加強其主要航線的服務,吸引航空公司開拓新航點和增加航班。我們亦致力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作,完善香港國際機場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的多式聯運網絡,包括加強「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與東莞全力推進「海空貨物聯運」模式發展。我們亦會擴大「機場城市」的發展規模,打造世界領先新地標,以帶動高端商業、旅遊和休閒活動。

結語
--

政府將繼續與香港航運界,以及其他持份者緊密合作,多管齊下,向世界展示香港的航運優勢,帶領香港航運業穩步發展。

主席,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