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歡迎午宴致辭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二月十一日)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歡迎午宴的致辭:
尊敬的張少剛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林建岳主席(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余雨生主席(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主席)、黃明忠副秘書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中午好!很高興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的午宴。首先,請讓我歡迎來自全國和海外的商界領袖和企業代表,並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香港和大灣區發展的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習近平主席指出,大灣區是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大灣區人口有8 700萬,經濟總量相當於意大利等中型發達國家。大灣區市場龐大,人才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金融服務發達、科技創新力量強大,憑着金融和創科雙引擎的發展動力,猶如美國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結合的優勢。
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一國兩制」下,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國際化」是我們最大優勢之一。其中香港以金融服務最為突出。在香港,資金、數據和人才自由進出,也滙聚了國際頂級的金融機構和人才,從股票市場到債券市場,再到蓬勃的風投創投生態,能為内地以至全球企業的壯大發展提供全條鏈的資金支持;同時,香港也可以作為它們調撥資金、管理財資的中心。
當然,「國際化」也體現在香港的法律體系。香港是全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地方,也是全球唯一以中英文雙語實行普通法的地方。香港有完善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解決商業爭議的法律也通用國際,吸引了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來港設點,以打入内地市場。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力廣受國際認同。今年,香港重回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同時再度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競爭力也上升至全球第五名。越來越多的海内外企業來港投資興業。二○二四年,駐港海外及內地公司的數目和初創企業數目都創新高,顯示香港是企業的設立和擴展業務的理想地點。
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積極推進「八大中心」的建設,並不斷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協作,共建世界級的灣區。感謝中央對香港的厚愛,今年以來,相繼推出多項全方位深化灣區合作的舉措。這包括了優化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擴大相互投資產品的範圍和投資者的額度等;也包括了修訂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定,進一步提升內地對香港多個優勢產業的開放水平,也支持在大灣區註冊的港資企業使用「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等。就在本月,中央恢復並擴大深圳居民一簽多行來港措施,除了支持香港的旅遊業發展以外,也促進更多商務和人員往來。
展望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推進大灣區的融合發展,為各地的工商界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和更龐大的商機。這有有好幾個重點。
一是金融,包括持續推進證券和金融市場的改革和跨市場聯通,以匯聚更多的海内外資金和優質的企業,蓬勃香港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為項目和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致力提升大灣區内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例如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
二是創科。我們會不斷加強對本地創科和數字經濟的系統性投入,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強與深圳和其他大灣區城市深度合作,是其中的重點之一,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就是一個好例子。在那裏,我們會試驗更多促進港深兩地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創新政策。
三是貿易。在國家推進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之際,香港會用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積極連結傳統市場和「全球南方」國家,助力内地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也把更多的海外企業「引進來」,開拓新的市場和新的增長點。不少企業正把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東南亞、中東等國家,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香港歡迎和支持來自不同地方的企業來港建立國際或區域業務總部、財資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以整個灣區作為基地,開拓國際市場,壯大自身的發展。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正在旭日東昇。有國家的堅實支持,只要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用好自身優勢,把握好機遇,大灣區工商界的前景一定會更加亮麗!
最後,我祝願今明兩天的大會圓滿成功,也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