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副司長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以下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一月八日)上午聯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以下是司局長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政務司副司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今日我聯同丘應樺局長和羅淑佩局長,以及他們的團隊和其他政策局的同事,一同出席第17次政府與立法會的前廳交流會,圍繞發展旅遊熱點及推動銀色經濟的議題,與立法會議員交流。

今日討論分五組進行,議題分別是《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 發展旅遊熱點;促進銀色經濟,包括「銀色消費」、「銀色品質保證」、「銀色產業」、「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和釋放「銀色生產動力」;另外亦討論到推動文藝創意產業和運動發展。

今日的討論一如既往,非常熱烈,互動很活躍。議員就剛才提及的議題向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大家都認同,發展旅遊業和推動銀色經濟,對香港經濟非常重要。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除了政府之外,亦要凝聚社會、立法會等的力量。政府推進這兩方面的工作時,會認真參考議員的意見。
 
前廳交流會是特首上任之初設立,兩年多以來,計及今日,已經進行了17次。對政府來說,前廳交流會的作用非常大,在一個比較非正式的氛圍下進行坦誠討論,讓我們得到很多寶貴的意見,對推進良政善治非常有幫助。

政府不時思考如何讓大家的交流能進一步優化,並時刻留意議員就這方面的意見。例如我們留意到有意見認為,現時參與交流會的組數和人數較多,變相交談時有些困難。另外,有議員希望設定議題方面,立法會有較大參與。

本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宗旨,我們會在往後的前廳交流會,即由下次前廳交流會開始,會進行一些優化安排,令交流會的討論更加深入、聚焦和暢順。優化的方向,原則上包括:

(一)現時交流會每次有四至六組,由下次開始會改為每次以兩個事務委員會為基礎分組進行;每組由相關局長與事務委員會主席聯合主持。

(二)商定議題方面,每組亦會由相關局長與事務委員會主席於會前協商。會後有關的司局長會與事務委員會主席聯合會見傳媒,以總結交流會的討論。

具體的操作安排,我們會進一步與立法會詳細討論。這些優化措施會令前廳交流會發揮得更完善,更有效促進雙向交流。

或者我現在亦請立法會主席與葉太(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就前廳交流會的優化安排分享一下他們的看法。之後我和兩位局長會樂意回答大家對於今日前廳交流會的問題。 

政務司副司長:大家對於優化安排方面有些甚麼問題?

記者:想問問交流會是否下次就會馬上開始?細節如何進行?討論期間議員有否提出有甚麼困難或問題?

政務司副司長:第一,剛才我說過,新安排會在下一次,即第18次前廳交流會實行。你剛才所說議員覺得這樣討論有否甚麼困難,我不太明白,你說的是下一次還是之前在諮詢時表達出來的困難?

記者:之前的諮詢。

政務司副司長:其實,議員在諮詢期間發表了不同意見,大體上我們都吸納了。事實上,我們今次提出的其中一些優化安排,甚至乎是議員以前並沒有提出的,我們覺得政府和立法會一起為香港做事,我們樂意令到這安排更趨完善,大家可以更有利於我們一起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搞好香港。

記者:促進銀髮經濟發展的進度如何?何時會有政策宣布?有甚麼措施可透露?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多謝記者的提問。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已召開兩次會議,就卓副司長剛才提及的五個範疇作出深入研究。我們期望盡快在第一季內(應為上半年)會有明確的政策或方案出台。

記者:有沒有哪些措施可透露?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暫時我們仍在調研中。多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英文部分)

卓永興(第一排左五)、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第一排左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第一排左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第一排右六)與議員於會前合照。
卓永興(第一排左五)、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第一排左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第一排左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第一排右六)與議員於會前合照。
卓永興(第一排左五)、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第一排左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第一排左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第一排右六)與議員於會前合照。
卓永興(第一排左五)、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第一排左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第一排左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第一排右六)與議員於會前合照。
(左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卓永興、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出席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
(左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卓永興、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出席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