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就「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員議案總結發言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黃俊碩議員動議的「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案的總結發言:
 
(代)主席:
 
我再次感謝黃俊碩議員和鄧家彪議員提出議案和修正案,以及剛才一共40位議員的發言,就善用政府資源和優化公共財政提出寶貴意見。我會就議員發表的意見和建議作出綜合回應。
 
面對持續不明朗的外圍環境、複雜多變的環球政經局勢,以及本港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過程,政府必須更謹慎管理公共財政。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而我們的策略與很多國家在疫情後面對巨額財赤的做法亦一致,都是以節流為主,首要目標是在維持公共服務的前提下,控制支出以逐步收窄財赤及恢復財政平衡。
 
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提及,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克服公共財政方面的挑戰,並正落實一套全面的財政整合計劃,透過控制開支增長、增加收入和發行政府債券,力求數年內讓政府回復收支平衡。
 
剛才有不少議員關注政府會否削減不同的公共開支,這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考慮到現時的經濟和財政狀況,我們正積極研究加大財政整合的力度,進一步控制開支增幅,包括要求政府不同部門,再審視其資源分配和工作先後優次,並透過重新調配資源,更好應對社會需要。例如大家關心的二元優惠計劃,正如財政司司長早前所述,二元乘車計劃如果保持不變,就長遠財政而言並不可行。但我必須強調節流工作必須多管齊下,並不能單靠修改個別計劃便能處理財赤,而二元優惠計劃亦不是財赤元兇。
 
至於政府發債方面,政府適度發債有助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和推動基建項目,做法與眾多先進經濟體一致。我們於二○二四/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計劃在二○二四/二五至二○二八/二九年度期間,每年發行合共約950億元至1,350億元的政府債券,並預計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在上述年度期間的比率將介乎約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十三,遠低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我亦必須向議員強調,政府債券是基建項目的融資工具之一,所得資金並不會用作支付政府經常開支。政府會繼續嚴守財政紀律,維持政府借貸在穩健水平,這亦是在近年土地收入大幅減少後,我們繼續投資北部都會區及其他重要基建的過渡財務安排。實際發債量亦會考慮公共財政狀況、市場狀況和工程進度等因素。在制定二○二五/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我們會檢視未來數年的發債規模及方式。
 
另外,我們留意到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政府必須引入新稅項,以增加收入。但另一方面,亦有意見認為現時經濟環境尚未完全復蘇,不適宜增加新稅項,徒增市民的負擔。在考慮開徵新稅項的建議,我們必定會清楚考慮有關稅項的政策目標和受影響的群體,並盡可能減少對一般市民大眾的影響。我們會繼續聆聽社會上不同人士就這方面的意見。
 
而在收入方面,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提及,政府已落實去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四項增加收入措施,包括實施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上調商業登記費、實施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制度和恢復徵收酒店房租稅。政府在考慮增加收入的措施時,會就政府的財政情況、整體經濟環境、社會需要等因素作通盤考慮,同時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優勢和在國際上爭逐企業落戶的競爭力。而「能者多付」和「用者自付」亦是我們一直重視的原則,在增加政府收入和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政府推售土地步伐和地價收入往往受物業市場狀況和經濟環境影響,因此地價的實際收入與估算亦會出現差距。政府在今個財政年度的地價收入與估算的確有一定距離,主要是受經濟環境和市場氣氛所影響。儘管如此,政府推售地皮的總體目標是向市場維持穩定土地供應,從而讓樓市健康發展,並不會單單着眼於地價收入,地價收入只是附帶的結果;因此政府亦不會賤賣土地。另一方面,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後,住宅物業市場的流轉已見改善。政府在新的《財政預算案》會更新地價收入估算,並在本月底公布來年度的賣地計劃。
 
無疑,由於外圍環境及地緣政治複雜多變,我們未來要處理的財政情況是充滿挑戰的,但我們會繼續恪守財政紀律和「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原則來處理問題。
 
維持政府財政穩健,任重而道遠。財政司司長現正制定二○二五/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檢視收入、開支及財政儲備的水平,同時考慮社會當前和長遠的需要,作出適當的平衡,擬定相應的措施和財政安排,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和穩定發展。我再次感謝黃(俊碩)議員提出今日的議案,以及鄧(家彪)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讓各位議員可在此時就公共財政為政府出謀獻策。
 
制定二○二五/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已進入最後階段,考慮到社會當前及長遠的需要、各位議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我們會加大財政整合的力度,同時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給予助力,詳情會於二月二十六日公布。
 
主席,我謹此陳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