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深圳前海出席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會議致辭全文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二月十三日)在深圳前海出席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會議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羅副市長(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深圳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羅晃浩)、吳副秘書長(深圳巿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坤生)、時局長(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時衛幹)、各位委員:
 
下午好。很高興今天在前海出席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新年伊始,我首先祝大家金蛇迎福、身體健康、大展鴻圖、事事順利!
 
二○二五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同時,今年也標誌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5周年,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在這樣的重要時刻,深圳和香港兩個兄弟城市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藍圖下,攜手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更顯得意義重大。
 
事實上,去年六月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成立以來,兩地官方和業界朋友們均懷抱巨大熱情,馬不停蹄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付出努力,在各方面均有積極進展、成果豐碩。我先在此拋磚引玉,向大家報告幾個深港金融合作範疇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之後我期待在座各位於稍後的環節提出更多真知灼見:
 
第一是深化和擴大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都是深受國內外投資者歡迎的制度,自推出以來均蓬勃發展。例如,去年「跨境理財通」成功推出了「理財通2.0」,投資者人數及跨境匯劃金額錄得顯著增長,截至去年底辦理的跨境匯劃金額已較「理財通1.0」匯劃金額增長6.2倍,成績理想。我們會繼續不斷優化現有的互聯互通制度,例如與內地金融監管機構積極努力盡早落實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滬深港通」、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等,同時探索開拓更多產品、更多渠道,豐富投資者的選擇,推動一系列新措施助力國家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推動人民幣穩慎國際化。
 
第二方面是羅副市長剛才提及的推動內地企業「走出去」。為配合需要拓展海外業務的內地包括大灣區企業在港融資,香港已優化上市批核流程,香港證監會(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和港交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並正就優化上市要求、市場結構和提升公司管治等進行全面研究,將在年內提出優化建議,以進一步協助內地包括深圳企業籌募資金。此外,香港全鏈條的專業服務,包括銀行、證券公司、私募基金、會計、法律等,也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提供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透過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今天,我十分高興趁此機會向大家公布,我們與會計業界整合了一份專門助力內地企業「出海」的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的名單,其中包含差不多60家對不同海外市場及相關會計和稅務法規比較熟悉的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讓企業能通過香港會計專業更精準、更容易,也更便利地在海外拓展計劃。我希望內地企業經香港「出海」時能通過這個名單,更好地利用香港會計專業。
 
第三就是我們一直積極推動的各項利民便商合作措施。深港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針對市民和企業日常跨境經濟活動所產生的金融服務需求日增。我們各項利民便商的跨境金融創新方案都有長足的進展,例如跨境電子支付已經成為兩地市民跨境出行常用的主流支付方式,相信大家也很常用到電子支付去消費和做其他活動,而跨境開戶、跨境徵信等一系列試點舉措亦順利成功落實,大大加強兩地人民的民心相通和融合。我們會繼續積極與內地相關部委推進更多跨境金融服務,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項任務。
 
第四是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綠色金融對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有着重要意義。我們非常高興和感謝深圳市政府已連續四年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當中包括綠色、藍色和社會責任債券,透過募集的資金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我亦期待深港在引導國內國外資金支持國家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準則制訂和碳市場建設方面繼續加強合作,共同為國家的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第五,促進兩地金融人才交流互動。我們一直努力探索兩地人才跨境工作的便利措施,以及繼續推動兩地青年雙向交流實習。趁着今天難得的機會,我們特別從香港帶了兩位參與「灣區專上學生金融科技雙向實習計劃」的年青人到場,稍後會跟大家親身分享,讓大家感受兩地金融人才交流的活力與成果!金融人才交流除了兩地政府的推動,更重要的是業界的參與,因此也希望借此鼓勵各位在座的業界朋友們,多多給予兩地青年工作、實習和交流的機會,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的融合。
 
各位,香港和深圳同為大灣區發展中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國家金融強國的建設之路上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實現。我們期望與深圳繼續緊密合作、協同發展,在不同方面為國家金融強國建設作出貢獻,並為香港和大灣區開拓更多發展機遇。我熱烈期待稍後各位的交流和討論,為深港金融合作的未來提出新方向,共同為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及深化國家金融市場改革作出貢獻。謝謝各位。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