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題:推動和統籌創新科技發展的機構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紹雄議員的提問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香港有不同機構(例如研發中心、研發院及法定機構)負責推動和統籌創新科技發展,當中有機構由政府全資擁有或資助成立,亦有部分機構以獨立法律實體形式成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由政府全資擁有、資助成立或營運的機構和法定機構(例如數碼港和香港科技園公司)的以下資料(包括現有及正在籌組的機構):(i)機構目標、(ii)機構定位,以及(iii)負責的工作,並按其在創科生態圈的領域(即上、中及下游)列出分項資料;

(二)有否檢視第(一)項所述的機構在職能上有否重疊或相似;如有檢視,詳情為何;如沒有檢視,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以「零基思維」(即擺脫現有框架,從零開始思考的思維方式)重新規劃現時投放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的資源,例如重組或合併功能相近的機構,以更好地配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所提出的發展策略?
 
答覆:
 
主席:
 
就陳紹雄議員的提問,現綜合回覆如下:
 
基建是創科發展的基石,而研發則是創科發展的根本。過去多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推動一系列基建項目並設立多個研發機構和平台,持續完善本地的創科生態系統,其中包括成立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數碼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創新科技署轄下的研究及發展(研發)中心等。
 
科技園公司於二○○一年成立,是由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作為香港的創科旗艦機構,科技園公司致力為創科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培育計劃及一站式支援服務,促進香港在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創科生態鏈。科技園公司負責管理和營運位於白石角的科學園、九龍塘的創新中心,以及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的三個創新園,支援約1 700間企業,涉及不同的科技領域包括生物醫藥、電子、綠色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以及物料與精密工程等。
 
數碼港則是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自二○○四年起開始運作。作為本港數碼科技旗艦,園區有超過2 200家企業,包括900多家駐園區企業及九間香港獨角獸公司,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等範疇,致力透過一系列針對數碼科技初創企業不同階段發展需要的培育計劃及支援措施,推動本地數碼科技生態圈發展,亦透過包括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數碼及算力設施,支援不同創科機構和企業的研發及應用項目。
 
至於成立於一九六七年的生產力局,作為一所法定機構,致力以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驅動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訂立的發展重點聚焦「智能製造」、「新型工業化-香港製造」、「智慧與綠色生活」及「未來技能」等領域,服務中小企及初創企業,促進下游產業化發展。
 
與此同時,創新科技署轄下的研發中心(包括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一直進行行業主導及切合市場需求的應用研發工作,並透過合約研究或特許授權安排等,將技術轉移至業界,把研發成果商品化。
 
為加快推進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的進程,本屆政府在二○二二年年底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藍圖》),為香港創科發展制訂系統性戰略規劃,在上游鞏固基礎科研優勢的同時,強化中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下游的產業化,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圈,推動香港新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過去兩年多以來,本屆政府循《藍圖》提出的發展方向及策略,在政策措施及資源配置方面作出了周密的部署,為香港的創科體系架構建設作出了重要的布局,更好匯聚國際創科資源和人才,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和多元化發展,實現香港的高質量發展。
 
在現有的兩大創科園區的基礎上,特區政府正提效提速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河套香港園區)的建設。河套香港園區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聚焦發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及新科技和先進製造等前沿科技領域,主要作科研、中試和小規模生產。園區第一期第一批次涉及八座大樓,首三座大樓快將全部落成,而園區即將在今年稍後正式進入營運階段。負責河套香港園區的上蓋建設、營運、維護和管理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正積極進行招租工作,並全力推動其餘五座大樓的建設。隨着河套香港園區今年正式開園,香港「北中南」三大創科園區的布局基本落實。在香港北區的河套香港園區北連深圳,南接新田科技城,將成為香港科研及中試轉化的未來重鎮;在香港中部的科學園會繼續支持深科技的研發並孕育更多本地科技初創;至於香港南部的數碼港將繼續集中力量推動本地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生態圈發展,培育更多相關初創及人才。
 
另外,因應科技的發展及配合《藍圖》提出的發展策略,我們會圍繞國家和香港重點發展的前沿科技領域,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微電子科技等,重塑香港公營科研機構的整體布局。除了早前把現有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併入生產力局,以及合併應科院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外,我們去年剛成立了香港微電子研發院,聚焦支援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的研發,並正全力設立兩條第三代半導體中試線(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爭取明年投入運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此外,特區政府已從預留用作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發展的100億元中,撥出60億元用作推出「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並正就資助計劃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促進跨院校和跨學科的合作。
 
另一方面,二○二五至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亦已宣布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引導及助力香港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數字政策辦公室正制訂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的具體計劃,包括擬定其公眾使命、推行策略、工作目標等。
 
在「三大創科園區、五大研發機構」的新創科體系建設基本完成後,我們相信將為香港集聚國際創科資源和人才搭建重要平台和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提供重要的支撐。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