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67家公司購買信託產品逾150億元

轉自:經濟參考報

部分A股公司年內購買信託產品情況

數據來源:Wind

近期上市公司信託理財“踩雷”不斷,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公司選擇信託理財。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67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託產品,購買金額合計達150.40億元,其中部分公司購買金額超10億元。

12月21日晚,塔牌集團發佈關於投資理財產品進展情況暨風險提示公告,公告顯示,2021年2月2日,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塔牌混凝土投資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認購中融信託發行的“中融-融盈安泰30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單位1000萬份,期限24個月,自支付日起計算,兌付日為到期日後十個工作日內,約定自信託計劃成立日起每個自然年度的12月20日、信託計劃終止日核算支付收益。公司於2022年12月20日收到中融信託發來的信託計劃臨時管理報告顯示,受益人2022年12月20日應獲得的信託利益不能如期足額分配,且預計本信託計劃將在2023年2月3日到期後展期二年。

12月20日,吉華集團也披露了關於購買信託產品進展情況暨延期兌付公告。公告顯示,2021年5月18日,公司以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了陸家嘴信託的“陸家嘴信託—華鼎1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12月15日,預期收益率為7.10%。近日,公司收悉陸家嘴信託臨時信息披露公告,截至本信託到期之日,本信託計劃項下債務人、擔保人及其所屬區域公司等,未能償付應付債務,因此陸家嘴信託將該信託計劃自2022年12月15日起進入延長期,自動延期至全部信託財產變現之日。

同樣是在20日,恒銀科技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7月13日購買國民信託的“國民信託·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金額為1.7億元,到期日為2022年12月20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16999.15萬元及賸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該信託項目預計將延期兌付。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該公司首次信託理財“踩雷”。9月26日,恒銀科技披露稱,公司於2021年9月10日購買長安信託的“長安寧—盈祥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9月9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63.67萬元,本金1500萬元及賸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長安信託已凍結債務人持有的某上市公司非限售流通股股票,並已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完成執行案件的立案,目前本案正在強製執行中。

此外,今年以來,還有杭州解百、九陽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信託理財產品逾期兌付。其中,杭州解百購買信託產品金額為5000萬元,截至公告日,公司收到產品本金69.37萬元,投資收益291萬元,賸餘本金4930.63萬元尚未收回,信託計劃到期日將延期至2023年9月2日;九陽股份則有三份信託產品遭遇逾期兌付,合計購買金額為1.95億元。

記者梳理髮現,從產品類型來看,上述上市公司購買的逾期兌付的信託產品中,以房地產信託居多,項目資金多用於房地產開發。“暴雷”原因多為債務人/對賭義務方未能如約全部履行應付款項的支付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不少上市公司信託理財“踩雷”,但依然有不少公司為合理利用閑置資金選擇購買信託產品。例如,彙綠生態和西藏礦業分別於11月29日和11月28日發佈公告稱,將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信託產品。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餘額為21.07萬億元,同比增幅為3.08%。而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67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託產品,購買金額合計達150.40億元。從具體購買金額來看,不少公司豪擲超十億進行信託理財。其中,海信家電對於信託產品購買金額達14.39億元;微光股份、二三四五、新鋼股份等3家公司購買信託產品均超過10億元;此外,還有30多家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的金額超過億元。

責任編輯:馮莉(EN015)